仿董源松泉圖

仿董源松泉圖

《仿董源松泉圖》是張大千的重要山水作品。畫幅右側鈐蓋的“瀟湘畫樓”印記和左下角獨特的水波紋畫法,在張大千一生追撫董巨風格的過程中,都有特殊意義。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仿董源松泉圖
  • 作者:張大千
  • 創作時間:戊子(1948)年作
  • 類別:中國繪畫
作品簡介,作品賞析,創作背景,作家簡介,

作品簡介

仿董源松泉圖 立軸 設色紙本
作者:張大千
類別:中國書畫>繪畫
創作年代:1948年作
尺寸:106.7×35cm
題簽∶楊凡題、印皆略。
本幅∶穿連林窈下清湫,逝水秋(來)貫百流。行遍丘山愛幽樹,高懷惟是有巢由。仿北苑,戊子春,大千張爰。
鈐印∶張爰私印、大千、瀟湘畫樓
收藏印∶謫仙館珍藏記
紀錄∶佳士得香港1995年10月,蘇富比香港2001年10月
展覽∶“張大千畫展”上海1948年5月!
張大千先生百年紀念展:(台北)故宮博物院,1998年9月26日至1999年1月20日!

作品賞析

1946年,張大千北京買到董源《瀟湘圖》,遂請方介堪刻“瀟湘畫樓”一印,此印只在張氏四、五十年代少數臨古山水中鈐用,後期則幾乎未見。除《瀟湘圖》外,1946年前後,張大千還先後購得另外幾幅董巨派畫作。傅申指出,《仿董源松泉圖》細筆的水波紋“是大千在得到所謂(董源學生)劉道士的《湖山清曉圖》以後,才開始使用的畫法。”張大千曾兩次臨摹《湖山清曉圖》,還曾以此畫構圖仿造一張關仝畫作,被美國波士頓博物館購藏,可以想見張大千一生對董巨所下功夫之深。

創作背景

1998年秋,時值張大千百年誕辰,(台北)故宮博物院等機構精選百餘件最具代表性作品展覽紀念,展期近四個月,並由著名學者傅申撰寫展覽圖錄,一時極為轟動。此幅《仿董源松泉圖》不但受邀參展,而且據傅申研究,1948年5月此作還曾參加過張大千在上海的最後一次大型個展。前後五十年整,《仿董源松泉圖》參與了兩次張大千的重要展覽,其藝術性也可窺見一斑。
大千先生此幅《仿董源松泉圖》前景作三株繁枝密葉的喬松,一高士坐臥於坡岩上賞瀑,高士的造型屬於大千所謂的“大風堂登錄商標”典型。對山峰側的垂瀑直本而下,在雲樹沉沉之間隱沒於松梢,復轉折為奔流曲泉衝出山腳,注入溪澗激起水紋渦漩。此畫山石以董源的披麻皴為主,層疊而上,輔以直苔,點出山脊走向,然後以花青赭石兩色層層漬染,造成土石渾厚草木華滋的效果。
此圖章法乃出自大千於三年前(1945年乙酉夏日)在成都昭覺寺所臨《北苑松泉圖》,其上題語曰:“樹暈濃厚,山色渾淪,不以險刻取奇,自然高邁,學北苑正當於大開合處著意,一墮巧趣便非真諦。”
比較間隔三年的兩幅作品,先前一本應該是接近其所據之原本,而此幅在比例上較為縱長,且將原來占畫面三分之二的高大松樹,縮成不及一半,另外又將主峰向上盤高,增加了雲霧的渲染及層次,和水中的波紋。後一本雖不改原畫的“大開大合”氣勢,但是原作中的拙樸與高古,卻在大千增之以繁密的皴苔和渲染下,反而消減了“自然高邁”的境界。至於水中細筆的波紋,則是大千在得到所謂劉道士的《湖山清曉》圖以後,才開始使用的畫法。此幅作品,是大千在上追董巨過程中,變化出的一種風格樣貌。大千生前在中國大陸的最後一次個展,可能就是1948年五月在上海的大型畫展,其中編號第七的《仿北苑松泉圖》,即是這一件臨本。

作家簡介

張大千(1899~1983年),原名正權,後改名爰(yuán),字季爰,號大千,別號大千居士、下里巴人,齋名大風堂。四川內江人,祖籍廣東省番禺,1899年(清光緒二十五年己亥)5月10日(農曆四月初一),出生於四川省內江縣城郊安良里(象鼻嘴堰塘灣)的一個書香門第的家庭。9歲時母親教其花鳥草蟲白描。青年時隨兄到日本京都攻讀繪畫,又研究染織工藝。回國後曾從師學詩文書畫,後忽耽於佛學,度為僧,法號大幹,後經還俗,以法號行。擅長繪畫,受八大山人、石濤的影響,尤長山水,喜好畫荷花及工筆人物,獨樹一幟,俱臻妙境。與齊白石井有“南張北齊”之譽。40年代研究傳統蹤及陳老蓮、沈周諸家,又赴敦煌臨摹壁畫,同時習雕塑,畫風為之一變。50年代棲身海外,居巴西17年,1976年移居台灣。張大於詩、書、畫、篆刻俱精,對於中國古字畫的鑑賞獨具慧眼。開創了淡墨潑色山水流派,推動了現代中國畫藝術發展,影響深遠,是中國傑出的藝術家。
張大千張大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