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壅

仲壅

他們從渭水之濱(今陝西岐山之地)一路南奔,來到今天的無錫、常熟一帶定居下來。仲雍與泰伯到了這裡以後,斷髮文身,與民並耕,傳播先進的中原文化,取得了民眾的擁護和愛戴成為他們的首領。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仲壅
  • 國籍:中國
  • 主要成就吳文化始祖
  • 又名虞仲、吳仲、孰哉
簡介,後人評價,歷史記載,結論,

簡介

吳文化始祖之一仲雍
他們從渭水之濱(今陝西岐山之地)一路南奔,來到今天的無錫、常熟一帶定居下來。仲雍與泰伯到了這裡以後,斷髮文身,與民並耕,傳播先進的中原文化,取得了民眾的擁護和愛戴成為他們的首領。後來,他們在這裡建立了勾吳國。當地民眾先是擁戴兄長泰伯為勾吳國主。泰伯去世後,因泰伯身後無子,仲雍繼位。據有關史書記載,仲雍去世後,葬於烏目山東麓,山因此改名為虞山。今虞山東麓有仲雍墓。周武王滅商後,尋求泰伯、仲雍的後代,以冊封為諸侯。這時勾吳國主已傳至第五代——仲雍的曾孫周章,武王即封其為吳國之君,列為諸侯,自此吳國列入周朝版圖。

後人評價

“道中清權垂百世,行侔夷惠表千秋”,這是在虞山東麓仲雍墓前“南國友坊”兩旁石柱上的一副楹聯,說的就是常熟名人、吳文化始祖仲雍道德高尚,持清廉,棄權貴,而名垂百世;他的高風亮節與古代逸士聖人夷逸柳下惠相提並論,千秋萬代受到人們稱頌。這裡隱括了孔子對仲雍的評價,孔子在《論語·微子》篇中說:“柳下惠、少連,降志辱身矣。言中倫,行中慮,其斯而已矣”,又說:“虞仲夷逸,隱放言,身中清,廢中權”。這種讓國同心、清廉淡泊、禮讓權宜的行為精神,為歷代的常熟人樹立了榜樣,也為常熟文化的發展開啟了良好傳統。

歷史記載

另據史書記載,當初仲雍與泰伯兄弟倆來到南方以後能與當地土著居民打成一片,入鄉隨俗,斷髮文身,靠自己的雙手和智慧與當地民眾一起並耕而食,與土著居民無保留地相互交流,深受當地土著居民的歡迎。在以後的日子裡,他們又將中原地區比較先進的生產技術和中原文化與當地農業、漁獵、畜牧生產經驗相結合,進行勞動生產;他們在融合進當地人民民眾以後,還利用自己掌握的知識,帶領民眾興修水利,開鑿河道。他們的到來以及所做的事情,極大地促進了當地的農業生產,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數年之間,生產進步,民人殷富。同時,他們由於不斷地在生產生活中顯示出自己的謙虛禮讓的品格而格外得到土著居民的愛戴。

結論

仲雍與泰伯讓國避位的行為符合中國封建社會儒家禮讓、孝恕的道德準則,而且他們使當地文化與人民的生產生活得到了巨大進步,所以3000多年來一直受到吳地人民的敬仰和稱頌,並尊他們為吳文化始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