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議制民主決策機制

代議制民主決策機制是由於直接民主決策機制運行程式十分複雜,且又需要耗費大量的成本,還會因各種原因無法產生唯一的最優決策,因此現實中往往以代議制民主決策機制來替代它。代議制民主決策機制是一種間接的民主決策機制。其方法是,由全體社會成員投票產生一定數量的代表,再由這些代表來表達選民的意見,作出公共決策。由此可見,這一決策機制是民主與集中辯證統一的機制。

在代議制民主決策機制下,選民、選民推舉出的代表或稱政治家以及執行公共決策的管理者都會對決策過程造成影響,表現如下:
(1)選民的“搭便車”傾嚮往往會帶來選民不參加投票的行為。我們知道,公共決策是一種公共品,無論選民是否參加投票,都不能阻止他們享受公共決策的好處。考慮到參加投票要耗費時間等成本,而且在選民人數眾多的情況下,個人的投票對最終結果的影響是微乎其微的,因此選民沒有動機去參加投票。這樣的選民一多,勢必會影響到決策結果的可靠性。選民在代議制民主決策機制下表現出的另一個特點是自相矛盾。比如,在公共收入政策方面希望少納稅使更多的錢留給自己使用,而在公共支出政策方面又總是希望政府能提供更多的公共品。又比如,選民會希望控制公共支出的規模,以便少納稅,卻又希望擴大與自身利益緊密聯繫的那些公共項目的規模。與這些公共項目的既得利益相聯繫的是一些特殊利益集團,它們或許會因為其成員的特殊社會地位,對政治家進行遊說或賄賂,降低本集團成員了解信息的成本,從而對公共決策過程產生重要影響。
(2)公共政策的執行者即管理者,並不是單純地接受指令,也會對公共決策產生重要的影響。因為政治家對公共項目需求方面的信息雖來自選民,但對公共項目供給方面的信息則主要地來自於管理者,管理者直接地參與各項具體業務,因而他所提供的具體信息必將影響到政治家的決策。從經濟人動機出發,管理者總是傾向於追求本部門規模的最大化,因為這會給他帶來諸多的好處,如獲得更多晉升的機會,彪炳的政績,增加工資、資金、福利等各項收入,擴大自己的權力範圍和社會影響力以獲得精神上的滿足等等。雖然政治家會對管理者追求本部門規模最大化的動機加以約束,但由於兩者之間信息的嚴重不對稱性,約束往往是有限的,管理者總是能夠對政治家的決策施加重要的影響。
(3)政治家的行為對公共決策結果產生影響也是十分明顯的。我們已從選民的行為中了解到,選民對公共項目的態度有時是自相矛盾的,政治家為迎合這種模稜兩可的選民意願以使自己連任,常採取一種圓滑的策略。比如,在公共收入政策方面,政治家更多地傾向於發行公債而不是靠稅收來增加政府的財政收入。因為稅收的收取是即時的,而公債的償還則有延期性,易為大多數選民所接受。在公共支出政策方面,政治家總是傾向於擴大公共支出的規模和範圍,因為這有利於討好既得利益集團,而且本著錢多好辦事的規則,政府的政績自然也更突出。政治家的這種經濟人動機在現實的經濟中將使公債規模和政府支出比例不斷擴大,引發諸多經濟問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