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 (粒子物理學)

代 (粒子物理學)

粒子物理學中,世代英語:Generation)是基本粒子的一種分類。各代粒子之間的相異之處僅為量子數質量,但它們所涉及到的相互作用種類都是一樣的。

根據粒子物理學的標準模型,基本費米子共有三代。每一代有兩種輕子及兩種夸克。兩種輕子可分成帶電荷-1的(像電子)及中性的(中微子);而兩種夸克則可分成帶電荷−1⁄3的(下型)及帶電荷+2⁄3 的(上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代 (粒子物理學)
概要,第四代,

概要

後一代粒子的質量要比前一代的要大,但是中微子可能是例外(它們的質量非零,但卻小得很,故現時還未有準確地測量出它們的質量)。比方說,第一代的電子質量只有0.511MeV/c,而第二代的μ子質量為106MeV/c,第三代的τ子質量則為1,777MeV/c(幾乎是質子質量的兩倍)。質量級列使得較後代的粒子會衰變至第一代的粒子,因此日常的物質原子)都是由第一代粒子所組成的。電子在原子核的周圍,而核則由質子中子構成,它們則是由上及下夸克所組成。第二及第三代的帶電基本粒子,並不會在一般的物質中出現,而只會在極高能量的環境下出現,例如宇宙射線粒子加速器。代這一個詞最早是由哈伊姆·哈拉里(Haim Harari)使用,並於1976年的法國勒斯烏舍(Les Houches)物理夏令營中正式提出。
所有代的中微子都在宇宙間飄流著,但都很少會與一般物質產生相互作用。科學家們希望,透過深入研究輕子各代間關係,可以有助於解釋基本粒子的質量比,以及在量子角度為質量本質之謎提供線索。

第四代

至於第四代或更後代的粒子,科學家們認為是不太可能會存在的。有些反對第四代粒子存在可能的論證,是基於額外代的存在,會為精準的電弱可觀測量帶來微小的修正值;而測量結果對這些修正值的存在很不利。而且,CERN的大型電子正子對撞機所量度的Z玻色子寬度,已經排除了有“輕”中微子(即質量小於45GeV/c))的第四代模型。然而,高能對撞機對第四代粒子的搜尋仍然持續中,但到目前為止仍未觀測到任何第四代存在的證據。在這些搜尋中,第四代粒子的標記為第三代的符號外加一個撇號(例如:b′ 及t′)。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