仡佬族高台舞獅

仡佬族高台舞獅

高台舞獅是正安地域仡佬族的一種傳統習俗,仡家人慶的在春節或重大喜日子都要舞獅助興。獅子為百獸之尊,形象雄偉俊武,被譽為百獸之王,給人以威嚴、勇猛之感。人們將它當作勇敢和力量的象徵,認為它能驅邪鎮妖、保佑人畜平安。因此,正安民間對舞獅有親切感,把它當成威勇與吉祥的象徵,並希望用獅子威猛的形象驅魔趕邪,取獅子威嚴以鎮壓或以示威武的神韻,以祈望生活吉祥如意,事事平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仡佬族高台舞獅
  • 節日類型:傳統節日
  • 節日活動:舞獅
  • 節日意義:在春節或重大喜日子舞獅助興,以祈望生活吉祥如意,事事平安。
仡佬族簡介,歷史沿革,風俗,背景介紹,基本簡介,

仡佬族簡介

仡佬族鄉成立於1956年12月13日,是全國建制最早且至今冠名單一的仡佬族鄉,有中國仡佬族第一鄉之稱。距歷史名城遵義70公里,距縣城南白65公里,與仁懷市小山頭村相接壤,總人口20955人;轄紅心、共心、黎明、葛藤、鳳凰、團結6個行政村;全鄉共有少數民族3576人,仡佬族居多,另外還有苗族彝族等,少數民族占全鄉總人口18.7%,是第一個冠名單一“仡佬族”的民族鄉。

歷史沿革

遵義縣平正仡佬族鄉是建國後1956年成立的中國“兩個仡佬族鄉”,其中之一在上世紀90年代撤併鄉鎮過程中消失,遵義縣平正仡佬族鄉現成為國內唯一僅存的建制最早的仡佬族鄉。平正仡佬族鄉地處遵義縣西部,與仁懷市接壤,緊鄰209省道及已經動工改建的遵(青坑)仁(茅台)高等級公路。由於平正仡佬族鄉遠離較發達的中心城鎮,其民族文化及民族生活習俗、民族建築等保存相對完好。平正仡佬族文化中的圖騰崇拜(竹王)與祭祀、語言、歌舞、服飾等有較完整的傳承記載。

風俗

仡佬族鄉是以仡佬族文化、民族風情為主,自然生態景觀、佛教文化(仡佬先哲六祖惠能)參拜為輔的綜合自助旅遊景區,景區內有仡佬族傳統民居、仡佬族民風民俗、仡佬族傳統菜餚、乾壁仡佬懸棺、李村“天奇溶洞”、盤龍山踏腳寺、天寶山佛教文化、黑腳崖紅軍洞及瀑布群、盤水河風光、千年銀杏等。新中國成立50多年來,當地行政建制幾經變革,但平正仡佬族鄉長期存在。遵義縣平正仡佬族擁有獨特的民族文化,如春節前後有供粑迎送老祖、亮燈、初三拜樹及梓潼願燈、唱陽戲;三月初三祭山、七月吃新節、九月初九煮酒節、十月仡佬節、牛王節、臘月“臘八祭”等。為了開發這些悠久的民族民俗文化,遵義市計畫將平正仡佬族鄉規劃為仡佬族文化村寨旅遊示範點。

背景介紹

高台舞獅的主要道具有巴三(孫猴子)一個、大頭和尚(笑咪和尚)一個、金獅子一頭。扎獅子頭是用篾條做骨架,用皮紙裱糊而成,再用油漆彩繪,獅子眼睛能翻覆,大嘴可啟合。獅身是用七層紅布搭頸莊,皮毛用棕麻染色縫製,飾以絡纓、銅鈴,造型極華麗講就。大頭和尚製作時需先用泥巴揉一個和尚頭像,再用皮紙一層層地裱糊上去,最後去掉泥巴著色彩繪即成。巴三面具是用皮子,按照猴子的面像縫製而成。另外,還要扎四方獅燈兩個,獅燈上四方依次書寫獅燈恭賀。另配有鑼鼓響器一套,用於開道和表演時打節奏造聲勢。獅子紮好後,要備齊刀頭禮信(四方豬肉一塊、豆腐一塊、酒一壺和菜刀一把,香燭錢紙等),選一個吉利的日子,先請道士先生開光,先請示菩薩和各路神仙知曉,保佑本獅子班獅燈靈念。開光以後要擺好獅子,每天要供奉香燭錢紙、淨水,一直到請出來耍獅子(不耍時也要天天供奉),這樣耍獅子才靈念。耍獅子時,飾大頭和尚的要穿戴和尚衣褲,巴三身穿紅黃搭配的孫悟空行頭,耍獅子的兩人只穿彩褲。
耍獅子時少則七、八人,多則十餘人,耍獅子是由兩個人裝扮,一人在前舉獅頭,一人伏於身後舞獅尾。另有一人飾手執文刷的大頭和尚,一人飾手執金箍棒的巴三,依照鑼鼓的節奏玩耍,逗引獅子做出各種動作。耍獅子地面上時是在鑼鼓隊的節奏指揮下,表演獅子的搔癢、抖毛、舔毛等動作等都是那樣惟妙惟肖,逗人喜愛,只要這一班人配合得當,技巧難度越大越是好看。又要表演騰翻、撲跌、跳躍、登高、朝拜等技巧。還要耍過火橋、鑽火圈的節目,最後有高台耍獅。

基本簡介

高台耍獅子就是用八仙桌一張張疊起來,由巴三先一層層地先上搭好的桌子玩耍,再由大頭和尚逗引著獅子爬上桌子去表演。高台耍獅子有兩種形式,一種是用十二張桌子疊成塔形,耍獅人圍繞搭好的桌子從下至上,從上至下地表演,另一種是用十二張桌子單桌疊起(最上面是一張桌子翻轉的四條腿向上)玩高台耍獅,也是高台舞獅最難、最危險、最刺激的民間藝術。高台耍獅的玩法是:人們先要一張張疊好桌子(從地面起每張桌子腳下就要用草紙墊在下面,防止桌子打滑確保全全),就由巴三和大頭和尚出面表演第一趟,表演內容有螃蟹夾豌豆、癩爬狗拖煙盒、耍猴拳、溜絲、打鷂子翻茬、立走走樁、翻跟斗、翻倒踢等等,待二人這一趟過場把子扯過,耍獅子的二人已經休息好了。同時,通過他們二人的表演,又把觀看的人些招呼開了,給耍高台獅子表演讓出場地。然後,巴三和大頭和尚開始上桌子表演,二人先要將四根高板凳(有時是六根)從底下一層層地掛上去;這時,表演的主角是巴三,通過掛板凳二人在桌凳之間見機行事,逐一展示巴三的功夫,以驚險奇特博得觀眾的掌聲與喝彩。只要巴三玩得好,有人會打家關(就是有錢人給賞錢,激勵巴三在桌子頂上再玩新的動作),待到巴三玩得筋疲力盡後,才開始從上面邊玩邊撤凳子下來。最後,鑼鼓急響聲中是獅子出場了,在大頭和尚的逗引下,從底下的桌子開始逐層玩著爬上去,三人在每一層都要表演拜四方,讓四周的觀眾都能欣賞他們的玩技。到達最高一層桌子時,高台耍獅進入高潮。這時,休息好了的巴三又再次上去,配合上面三人在頂上先耍猴子“摘桃”和“撈月”。這是一組相當驚險的動作,玩獅子的二人和 大頭和尚三人相互手搭在肩上形成“煙囪”狀,巴三從中間鑽上去,在三人肩頭和頭上表演,完畢後巴三撤下來,留下大頭和尚在上面逗著獅子表演。到最精彩的表演是踩斗,就是耍獅子的二人在最高層四支桌子腳上,輪換著向四方表演獅子搔癢、抖毛、舔毛等一系列親昵的動作。兩人的表演既要玩得驚險,又要表現出二人配合腳下交換的默契,往往這個時候又最能夠博得觀眾的掌聲,也是高台耍獅最吃錢的表演。獅子表演完畢後,又要逐層玩下來,由巴三和大頭和尚再次表演著從上向下一張張撤去桌子結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