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鳳鳴粵劇團

仙鳳鳴粵劇團

仙鳳鳴粵劇團成立於1956年,是由任劍輝和白雪仙所創,並邀請靚次伯與梁醒波擔任武生及醜生之職,更邀得唐滌生為「仙鳳鳴」編劇,可惜唐滌生於「仙鳳鳴」第八屆上演〔再世紅梅記〕時,不幸逝世,故此,「仙鳳鳴」在第八屆後停演了兩年,並且為第九屆演出作籌備,而第九屆演出的劇目〔白蛇新傳〕,是唐滌生生前準備已久的劇目,遂把他已蒐集的資料,交與編劇家葉紹德整理,完成唐滌生的遺願。

基本介紹

  • 公司名稱:仙鳳鳴粵劇團
  • 總部地點:香港
  • 成立時間:1956年
  • 經營範圍:粵劇表演
  • 創始人:任劍輝、白雪仙
  • 存在時間:十三年(1956-1969)
仙鳳鳴概述,造就傳奇,結合文學,推至大眾,

仙鳳鳴概述

仙鳳鳴粵劇團
演罷此劇,任白雖未有宣布退出舞台,但似乎已有退隱之意,只是全心栽培參與〔白蛇新傳〕的新人,並為他們組織「雛鳳鳴」。直到六八、六九年,才再踏足舞台,為灣仔街坊福利會籌款演出〔紫釵記〕、〔帝女花〕、〔琵琶記〕等劇目。之後,又靜了下來。及至七二年,因「六一八」水災籌款而在電視上演唱了〔帝女花之香夭〕及〔李後主之去國歸降〕。自此之後,「仙鳳鳴」已沒有再作任何演出了。
「仙鳳鳴」一連演了九屆,劇目如下:
第一屆:《紅樓夢》、《唐伯虎點秋香
第二屆:《牡丹亭驚夢》、《穿金寶扇
第三屆:《蝶影紅梨記》、《花田八喜
第四屆:《帝女花
第五屆:《紫釵記
第六屆:《九天玄女
第七屆:《西樓錯夢
第八屆:《再世紅梅記
第九屆:《白蛇新傳

造就傳奇

「仙鳳鳴劇團」的壽命雖然只有短短的十三年(1956-1969),可是卻為香港粵劇史上留下一段燦爛的回憶,不但在推動粵劇改革方面扮演了重要角色,也留下許多優秀劇本,至今歷演不衰。
誠如白雪仙在回顧「仙鳳鳴劇團」時所說:「任姐、波叔(梁醒波)、四叔(靚次伯)、唐哥(唐滌生)和許多不同行當的專才,竟能在一段不短的日子裡,聚在一起。而他們的藝術造詣,又剛好到達頂峰。……他們每一個人,在自己的行當里,都曾下過幾十年功夫,但他們還不斷地琢磨,揣摩角色的舉手投足、揚眉瞬目,聲情俱在。……在『仙鳳鳴』的演出中,他們仍能努力不懈地互相配合,在整個演出前後,他們更會提出無數寶貴意見,目的是為了使戲演得更好。」

結合文學

的確,任白和「仙鳳鳴劇團」已是密不可分,他們最大的改革和成績,就是將粵劇表演藝術和中國文學作品互相結合。「仙鳳鳴劇團」由第一屆起,每一屆的演出都推出新劇目,大部份由唐滌生編撰(最後一屆的《白蛇新傳》由於唐逝世,而改為集體編導),內容大多取材自包括元曲、雜劇、清代戲曲等文學作品。
如《牡丹亭驚夢》、《紫釵記》改編自湯顯祖的《玉茗堂四夢》;《蝶影紅梨記》改編自張壽卿的《紅梨記》;《帝女花》改編自黃韻珊的《倚晴樓戲曲》;《西樓錯夢》改編自袁於令的《西樓記》;《再世紅梅記》改編自周朝俊的《紅梅記》等。
這些文學作品,本身辭藻華美。經過唐滌生的生花妙筆,加以整理改編,保留戲劇故事和文學特質,同時又有朱毅剛、朱慶祥、王粵生等人的配合,根據歌詞或創作或由古曲編寫出優美的樂曲。
如《帝女花》之《香夭》為古曲《塞上曲》中之《?台秋思》;《紫釵記》之《劍合釵圓》為古曲《潯陽夜月》(即《春江花月夜》),現已成為經典名曲。加上諸位演員們的排練、交流,不斷檢討和修飾,精益求精,仿如千錘百鍊,去蕪存菁。每一個劇本都能為觀眾所喜愛。
同時「仙鳳鳴劇團」還引入京崑劇的身段、功架和音樂、服裝,加上新式的布景、燈光以及特別效果,大大提高了當時粵劇的藝術水平,對於傳統的粵劇觀眾來說,新鮮且很具吸引力。所以,儘管有些老戲迷對於那些典雅的詞曲未能完全明白、懂得欣賞,但任、白、波等諸位的大老倌地位,加上劇目中的濃郁戲味,傳統才子佳人愛情故事,令觀眾容易投入。因此,反而容易進行改革,帶動粵劇觀眾,提升他們的欣賞品味。

推至大眾

「仙鳳鳴劇團」還有另一項意義重大的成績,就是擴大粵劇的觀眾群,特別是與文化界、教育界以至專業人士建立密切關係。「仙鳳鳴劇團」的主事者特別是任、白(嚴格來說是白雪仙)對粵劇藝術的認真、執著和開放的態度,她們希望將粵劇加以發展、豐富和推廣,所以不但廣泛研究中國的舞、各種戲曲以至舞台表演,更到處學藝。如孫養農夫人、張淑嫻、沈學禮、胡春冰等,都成為她們的顧問和老師,兼容並蓄。
每次演出後,她們到處徵詢意見,並與文化影視界舉行各種聚會,希望做到集思廣益,甚至到學校推廣,於是吸引了一批平時不看粵劇的觀眾,有些後來更積極的參與和幫忙推廣粵劇。
也因為這樣,「仙鳳鳴劇團」聚集一大群的粵劇愛好者,成為粵劇界的一個傳奇,他們所演繹的劇目和角色,至今依然為大家所懷念。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