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橋村

付橋村

付橋村位於山東省臨沂市郯城縣港上鎮。相傳明朝末期,傅姓遷此建村,因靠張楊橋村(今王橋村),故名傅橋村。

現有380戶、1337口人。位於港上鎮北端,北依風光秀麗的沂河,南靠停灘水泥路,全村總面積1722畝,耕地面積1100畝,種植花生小麥玉米為主,全村以裝飾條木為主。

此村姓氏以“付”姓為主輔以其他姓氏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付橋村
  • 外文名稱:The Village Of Fuqiao
  • 行政區類別:村
  • 所屬地區:郯城縣港上鎮
  • 政府駐地:付橋村村委會
  • 電話區號:0539
  • 郵政區碼:276127
  • 地理位置:魯南
  • 面積:1.88平方公里
  • 人口:1337口
  • 方言:郯城方言
  • 氣候條件:暖溫帶季風區半濕潤大陸性氣候
  • 著名景點:龍鳳灘公園、新村公園
  • 機場:臨沂機場
  • 火車站:郯城火車站
  • 車牌代碼:魯Q
  • 特色小吃:糝、炒鹽豆
歷史人文,各支始祖,遷徙分布,歷史名人,經濟概況,鄰村,宗親村莊,村內企業,主要農產品,村內學校,村內資源,村里單位,村內購物中心,副產業,村內飯店,交通運輸,交通狀況,出行方式,其他方式,特色小吃,吊爐烤牌,糝,黑鹹菜,鹽豆子,煎餅,高樁饃饃,莊戶沫水,涼粉,油茶,醃韭菜花,

歷史人文

拼音:fù,本義“給予”的意思,含有多個引申意思。“付”姓通“傅”,“傅”與“付”同祖同宗,在當代“付”是“傅”字的白字。這是歷史的動盪及文化的不濟所至。而被認定是姓,只不過是建國後文化落後及文字改革未成熟階段,人們濫用,使得許多家庭的姓氏的白字甚至錯字套用於戶籍、檔案等方面,因而成了慣用字。
付橋村
傅(Fù)姓源出有五:
1、出於殷商名相傅說(Yuè音悅)的後裔,以地名為氏。據《史記·殷本紀》和《通志·氏族略》所載,商高宗武丁在位時,國勢衰微,於傅岩(今山西省平陸東南)找到說,說幫助武丁興國,修政行德,使天下大治,說的後裔以其居地為姓,形成傅氏。
2、出自姬姓,為黃帝裔孫大由之後,以邑名為氏。黃帝(一說堯帝)裔孫大由封於傅邑,其子孫以邑名為姓,稱為傅氏。
3、出自姚姓,為舜帝之後裔,以國名為氏。據《姓源》所載,古有傅國(故城今山東省棗莊南),舜之裔也。以國名為姓,稱為傅氏。
4、出自賴姓,源自為避難改姓傅氏而來。據《賴氏族譜》所載,賴氏族人為楚靈王所害,改羅、傅二氏,故有賴、羅、傅聯宗之說。
5、出自清代有少數民族改姓傅。如滿洲人傅恆(本姓富察氏)、傅開(本姓郎佳氏),還有高麗、蒙古、回、馬、土等少數民族改為傅姓。
付橋村付橋村
得姓始祖:傅說。商朝從盤庚將商都遷至殷墟以後,只興旺了很短的一個時期,等到商高宗武丁繼位時,國力已經很是微弱。武丁決定振興朝綱,可是朝中卻找不到一個能協助他改革國政的大臣,為此他一直憂慮。一日晚,武丁夢見了一個叫說的聖人,此人狀如囚徒模樣,卻口稱腹有良謀,武丁笑醒後,命人按夢中模樣畫成圖像,四處尋訪。結果在一個叫傅岩的地方找到一個叫說的奴隸,他們把他帶回朝中。說給武丁提了不少關於治國方面的建議,武丁便任命說為宰相。說執政以後,修政行德,使商朝政治、經濟、軍事和文化都得到了迅速發展。武丁在位五十九年,在說的輔佐下,商朝後期達到了極盛,武丁也因此被譽為“中興明主”。因說曾居於傅岩,所以稱他傅說,傅說就成為傅姓的得姓始祖。

各支始祖

付(傅)百一郎、付(傅)念九郎:南宋初遷居福建汀州上杭縣治,其三世孫念九郎,後自邑治遷縣南之白砂,為上福建付(傅)氏始祖。
付(傅)詡、付(傅)正:世居清河,唐朝由鄆徙越。始遷祖付(傅)正,宋初遷居山陰荷湖。為山陰荷湖付(傅)氏始祖。
付(傅)曉俞、付(傅)勝霖:北宋大臣,世居須城城山,建炎南渡遷義烏。十一世孫勝霖,為避元兵人侵,由豫章西洛村遷居潤洲城南塔山,為始遷祖。為潤洲付(傅)氏始祖。
付(傅)盛梅:付(傅)百一郎十七世孫,清雍正間由上杭遷居衢州府西它縣通仙門外三十四莊滄。為滄洲付(傅)氏始祖。
付(傅)元午、付(傅)嘉祥、付(傅)仕和:原居福建龍巖州銅鏢村。十世孫嘉祥,於明清之際由龍巖遷居江西瑞金縣上陶。嘉祥子仕和,由瑞金轉遷金堂、簡州,最後定居於在都北玉局,為江西始祖。
臨沂市付橋村
付(傅)逵、付(傅)啟遠:居南城厚坪。始遷祖付(傅)啟遠,清康熙三十六年由常山江家堡遷須江,初住邑之吳村上莊,繼移家嘉湖荒塘尾,終居淤頭莊達塘邊。
付(傅)寶:唐僖宗光啟間避地人閩。為武榮付(傅)氏始祖。
付(傅)如錦、付(傅)子良:原居義烏壹門,其子子良,南宋初由壹門遷居金華雅付(傅)。為金華付(傅)氏始祖。
付(傅)奕、付(傅)曉俞、付(傅)恩齊:唐鄴縣人,其十七世孫曉俞之子恩齊者,宋室南渡時遷居浙省鄞縣鑒橋。為鄞縣鑒橋付(傅)氏始祖。
付(傅)仲一、付(傅)茂二:世居鄞縣付(傅)家,子茂二,宋鹹淳間因避疫徙居五鄉契,為始遷祖。
付(傅)倫、付(傅)雄、付(傅)平:北宋自義烏雲黃山稽亭里徙居邑之青岩,至孫雄,析居虞陵;曾孫平,又徙鐘墟,與住表岩者合稱三大派。為義烏青岩付(傅)氏始祖。
付(傅)鵬、付(傅)崇學:唐貞觀間由閩中莆田遷義烏,定居縣前二十五步,建壹門,鵬二十二世孫傳至崇學。宋末避元兵,自壹門分遷邑這左溪塘、上銅塘、稠岩。為壹門付(傅)氏始祖。
付(傅)熹、付(傅)雄:世居清河,東晉時由南陽巫仕烏傷,遂家焉。始遷祖付(傅)雄,宋嘉佑間由義烏雙林析居龍祈之虞陵。其裔有名藻者,仕明為翰林編修,晚年還鄉創建杜門書院。後因以地名。為杜門付(傅)氏始祖。
付(傅)繼宗、付(傅)紹一:世為中原人,金人減宋,裔孫南遷越中,至十一世孫紹一,元末由余姚龍泉鄉遷邑之孝義鄉,為本支始遷祖。為餘姚孝義付(傅)氏始祖。
付(傅)六翁、付(傅)巍:五季由義烏遷居山陰縣荷溪,十一世孫巍,南宋末避兵亂由諸暨直埠再遷蕭山橫山之陽,為始遷祖。為蕭山付(傅)氏始祖。
付(傅)逵:先世清河人,唐末同信州鉛山遷撫州南城,至其孫,別為仁義禮智信五大支,又閱二十一世,時當明季,禮房下思義、思能、思誠、思美、思玉兄弟,信房之量盛,先後由南豐遷來龍游,分居北鄉之等地。為龍邱付(傅)氏始祖。
付(傅)榮右:明洪武四年由江西豐城徙居湖南醴陵縣堂賓衛。為醴陵東鄉尚賓付(傅)氏始祖。
付(傅)廷鶴:字興旺,明正德二年丁卯六月初三日未時生,萬曆十一年癸未十二月初五日申時沒,葬湘陰錄水霞徐虎山袁樹觜醜山未向兼癸丁有石志墓圖。子一:大學。為寧鄉付(傅)氏始祖。
付(傅)德厚:世居江西省臨江府新喻縣鳳巢嶺石山里。元配:羅氏。子二:崇道;崇宏。為邵陽付(傅)氏始祖。
付(傅)氏主要分布在山東、湖南等省。
付(傅)氏是當今中國姓氏排行第三十六位的大姓,人口約八百八十萬餘,占全國人口的0.55%。

遷徙分布

雖說傅說出生地在今山西平陸以東之地,但是其得姓則在商的都城殷,故我國傅姓最早的發源地應當是在今河南安陽小屯村,漢晉之際,傅姓人是以我國西北地區的陝西、甘肅東部、寧夏等地為遷居地,爾後便東遷移居河北、山東,北地(治今甘肅慶陽西北)傅姓始於西漢中葉的傅介子,為傅姓家族始盛。其曾孫傅長,復封義陽侯,長曾孫傅允仕弘農(今河南省靈寶北)太守,這一支派顯貴者多,多人做官或封侯,這說明,在漢朝傅姓已開始自北地大舉經陝西遷居河南、河北、山東等地。此時北地傅姓形成許多分支:河內(今河南省溫縣)傅姓,是西漢大司馬傅喜之族所在;浦江(今屬浙江省)傅姓,是西漢人傅柔之族所在;扶風(治今陝西省興平東北)傅姓,是東漢人傅毅之族所在。
付橋村付橋村
兩晉時,傅姓在清河(今河北省清河)得到了迅速發展,也是傅姓家族有史以來繁衍最為旺盛的時期,為東漢漢陽太守傅燮(扶風傅姓)發展而來,稱盛於“清河”一帶的傅姓,後成為我國東部地區傅姓的主要來源,尤其是江南各地的傅姓,大都因世事動盪而從清河遷去江南,在此之前的漢代已有傅姓遷居貴州,三國已有傅姓入川。大舉南遷則始於魏晉南北朝之際,或遷會稽(今浙江省紹興),或遷上虞(今屬浙江省),至唐末,唐御史傅實避難入閩,為傅姓入閩始祖。
靖康之變,有清河傅姓南遷泉州,到南宋末年,清河傅姓又有一支遷入福建上杭之蛟萍鄉,不久即興為望族,後廣東興寧之傅姓,便是蛟萍分支而出。宋代以後,傅姓人遍及全國大部分地區。如今,傅姓主要分布在山東、湖南等省。傅姓是當今中國姓氏排行第三十六位的大姓,人口較多,約占全國漢族人口的百分之零點五五。

歷史名人

傅毅:字武仲(約47-92),扶風茂陵(今陝西省興平東北)人,東漢文學家。朝廷求賢不誠,士多隱居,遂作《七激》、《迪志》詩,諷世明志,後被召為蘭台今史,以文顯於朝廷。著有《舞賦》等作品。
傅寬:北地(治今甘肅省慶陽西北)人,漢高祖時開國功臣,被封陽陵侯,曾任漢丞相,顯赫非常。在楚漢戰爭時隨韓信、曹參平定齊地。漢高祖得天下後曾定元功18人,傅寬列第9位。
傅玄:字休奕(217-279),北地泥陽(今陝西省耀縣)人,西晉時哲學家、文學家,可算是傅姓族人有史以來最有學問的名人。其學問淵博,精通單律,於詩擅長樂府。在哲學上,把自然和人類歷史都看作一種純粹的自然過程,批判了有神論的世界觀和玄學空談。著有《傅子》等集傳世,在晉文學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卒後被追封為清泉侯。
傅鹹:字長虞(239-294),北地泥陽(今陝西省耀縣東南)人。傅玄之子。西晉初,任冀州刺史,後轉御史中丞、尚書左丞。曾上疏議以載並冗官,靜事息役,發展農桑,並指斥當時統治集團奢華靡費之風,謂“奢侈之費,甚於天災”。兼任司隸校尉時,狠狠打擊恣行京都一帶的門閥士族。終卒於官。明人輯有《傅中丞集》。
傅琰:字季珪,北地靈州(今寧夏回族自治區靈武)人,自其先祖南下以後,世代僑居南方。從其父開始,傅氏祖孫四代都曾擔任過南朝的縣令,並著聲名。傅琰歷任縣令、廣威軍將郡丞、尚書右丞、督軍、建威將軍、刺史職。為官明察事理,處事果斷,特別是辦案重視實物證據,廉正有才,勤於職守,其父子成為廉吏世家。傅亮:字季友,南朝宋國人,佐劉裕篡位,被封城建縣公,後廢少帝,迎立宋文帝,官至散騎侍郎、尚書令。編著有《光世音應驗記》等。
傅奕:相州鄴(今河北省臨漳)人,唐代學者、自然科學家和無神論者。曾做過隋朝禮部的屬官。唐初任太使丞,又升太史令。在自然科學方面,精天文歷數,極力反對佛教對民眾的危害,建議皇帝把十萬僧尼配成夫婦,繁育後代,益國足兵。後來,他又上書十二論,揭露寺院“剝削民財,割截國貯”,“寺多僧眾,損費為甚”,“軍民逃役,剃髮隱中”等流弊。他還指使兒子用羚羊角擊碎婆羅門僧的假佛牙,當眾揭穿佛徒的騙局,表現了他的唯物主義思想和反佛教神學的鬥爭精神。其著作有《老子注》,又集魏晉以來反對佛教思想的言行為《高識傳》共十卷。
傅寅:字同叔,唐朝大學問家。從唐仲友學,對天文、地理、井田、學校、郊廟、律歷、軍制等類研究精深,號曰群書百考,所著《禹貢說斷》,有獨到見解。
傅霖:宋代律博士,為齊、梁、陳、隋兵部尚書兼宏文館學士傅蕎之子,歷官翰林學士、婺州太守。《宋刑統》頒行之後,為了便於記憶誦讀,用韻文進行注釋,著有《刑統賦》二卷。(與下明代同名者有別)
傅霖:明代太原人,十三歲做秀才、二十歲中舉人、三十歲中進士的傅霖傅霖宦海沉浮十七載,官至山東布政司參議,但是,就在他三次擊敗後金軍隊的侵擾之後,卻以“擁兵拒調”的罪名被彈劾,解甲歸田。幾年之後,明廷讓他官復原職,早已厭倦官場傾軋的傅霖以一身傲骨拒不受命,他那個高山仰止的孫子傅山在這一點上與他是何其相似。傅霖回鄉後,以急公好義的善舉而受到太原士民的推崇。萬曆十四年,太原大荒,甚至發生人相食的慘劇,傅霖慷慨解囊,施粥賑災。傅霖去世前的萬曆二十九年,太原發生饑荒,他再次賑濟災民,直到第二年糧食收穫。
傅山:山西省陽曲(今太原)人,明末清初反清義士、大學問家,初名鼎臣,字青竹,後改為青主,別號公之它、石道人、嗇廬、朱衣道人等。他不但博通經史諸子和佛道之學,併兼工詩文、書畫、金石、又精醫學。其思想破儒家正統之見,開清代子學研究的風氣。其著作有《霜紅龕集》、《荀子評註》等,醫學上有《傅青主女科》和《傅青主男科》等書。
傅介子:西漢北地(今甘肅省慶陽西北)人,北地傅氏開基始祖,漢昭帝時,用計斬殺樓蘭王,因功被封義陽(治所在今河南省信陽西北)侯。
傅遊藝:唐朝人,曾任武周宰相,是傅姓為相者第一人,為武則天寵臣,一年中四次提升,時人號為“四時任宦”。
傅友德:明朝開國名將。今安徽省宿縣人,少驍勇,善騎射,元末參加農民起義,先從劉福通部李喜喜入蜀,後歸明玉珍,再從陳友諒,均無所成就。元至正二十一年(1301年),朱元璋攻江州(今江西九江)傅友德率眾降。朱元璋奇其才,因功封潁國公,曾為明朝一統天下,尤其是明對西南地區的統一,立下汗馬功勞。
主要食品:煎餅主要食品:煎餅
傅以漸:清開國狀元、一代名相。山東省聊城人。字於磐(1609-1665),號星嚴。順治三年(1646年)狀元,授弘文院修撰。後多次升遷,從國史院侍講、秘書院侍講學士、國史院學士,至順治十一年授秘書院磊大學士。順治十二年,傅以漸奉詔陳述時務,他上奏安民策。所奏合國情、順君意,遂加封太子太保,成為後來繼位的康熙帝的老師。改任國史院大學士。
傅善祥:金陵(今南京市)人,太平天國三年(1853年)女試狀元。亦為癸好(醜)東試狀元,仕至丞相。她是太平天國時期的女狀元,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女狀元,為東王楊秀清政務上的得力助手。
傅作義:山西省臨猗(今屬萬榮縣)人,國民黨高級愛國將領,守涿州孤城而一戰成名,曾參加長城抗戰和綏遠抗戰,1949年,率部起義,使北平得以和平解放。
傅抱石:江西省新餘人,為現代著名畫家,美術教育家,擅畫山水,善於將水、墨、彩色融為一體,對中國美術史和畫論廣有研究。

經濟概況

耕地面積1100畝,種植花生,小麥、玉米為主,全村以裝飾條木為主。該村政治穩定,經濟發展,兩個文明建設取得顯著成績,連年受上級黨委、政府表彰,2000年度被評為鎮先進黨支部。

鄰村

北面:王橋村、劉橋村、樊埝村
付橋村
南面:姜莊村、朗里村;
東面:停廟村、顏湖村;
西面:王灘頭(新村銀杏產業開發區)、爐上村(新村銀杏產業開發區)。

宗親村莊

山東省臨沂市蒼山縣莊塢鎮湧泉村

村內企業

化工廠、農具廠、塑膠加工廠等。

主要農產品

小麥、大豆、高粱、玉米、花生、水稻等糧食作物及馬鈴薯、紅薯、生薑、白菜、花菜等各色菜蔬。

村內學校

幼稚園、郯城永正實驗學校(國小)。

村內資源

植物界的“大熊貓”銀杏(白果)、煤礦、粘土、鑽和鋁等。

村里單位

付橋村黨支部、付橋村廣播站。

村內購物中心

商店、超市。

副產業

木線條、拼板、出售銀杏苗木及石膏像製品。

村內飯店

付村驢肉館、付強大酒店等。
美食美食
美食美食

交通運輸

交通狀況

村內主幹道均為水泥馬路,道路平坦無奇極為方便。具備了與縣城及其他鄉鎮通油路、行政村通汽車的條件。

出行方式

城鄉公交
郯城—新村(通車裡程28公里)
站點:郯城汽車站、郯城化肥廠、郯城經濟開發區、徐大牆村、馬頭、京滬高速郯城收費站
石膏像石膏像
高大寺、顏湖、停廟、王橋村、付橋村、劉橋村、王灘頭、西灘頭、赫莊村、黃村、鮑
村、孫埠村、銀杏古梅園、新村
發車時間:早7:05晚18:40循環發車每25分鐘一班。

其他方式

自駕車、打的或做電動三輪。

特色小吃

吊爐烤牌

吊爐烤牌,因製作時用吊爐烘烤,故而得名。它兩面焦黃,正面撒滿芝麻,香味四溢,酥脆可口,配其油鹽、花椒、蔥花等佐料,香脆可口,令人不需吃任何菜餚,亦能飽腹,且食而不厭。
特色早餐特色早餐

糝,又名“肉粥”,其主要原料是母雞肉(或牛、羊肉)和麥米、麵粉、輔以蔥、姜、鹽、醬油、胡椒粉、味素、五香粉、香油、醋等佐料,工藝精細複雜,是山東臨沂一帶的一種傳統名吃。它的歷史悠久,《說苑·雜言》中就有“七日不食,黎羹不糝”的記載。《禮記·內則》稱:“糝,取牛、羊之肉,三如一,小切之。與稻米二,肉一,合以為餌,煎之。”這裡所說的“糝”,頗類今糝。
糝

黑鹹菜

秋末冬初,買辣疙瘩、碩頭菜、雪裡紅、蘿蔔纓或者蘿蔔,地瓜和洋姜等入缸內醃製,菜鹽比為10;1,加足水,漫過菜既可。過完陰曆正月即可撈出晾曬至乾。俗稱掛鹵。這時將缸內菜汁濾出去渣,入鍋內煮開殺菌盛出。大鍋內底部反扣一大瓷盤,後放花生米或黃豆適量,再把乾鹹菜擺放其上,後把菜汁倒入,如不夠,可加涼開水。大火煮開小火煳,經一晝夜煳制,就煳出又黑又香的黑鹹菜來了。將其裝入洗盡晾乾的罐盆內,倒入熟油封頂,用蓋子或塑膠布紮緊封存。食用時,勿用手拿,不可沾生水,以防發霉長毛,可用乾淨筷子夾出。
就可以盡情享用美食。

鹽豆子

鹽豆,俗稱“老鹽豆”有叫“臭鹽豆”,在超市有售並美其名曰梅花豆。是魯南地區每家每戶,在冬閒時,用自家地里收穫的黃豆,醃製出辣嫩可口的小菜。"聞著臭,吃著香,一頓不吃饞的慌。"這是當地人們對鹽豆的讚譽。
炒鹽豆炒鹽豆

煎餅

郯城煎餅的做法不同於沂蒙山里,所以口味獨特,北邊山里烙煎餅用板或是用麵團在熬子上滾,烙出的煎餅乾脆,郯城本地的煎餅是用竹劍烙的,就是象劍一樣的竹片在熬子上攤,烙出的煎餅軟、韌好咬香甜。

高樁饃饃

高樁饃饃,是馬頭鎮的又一小吃。它質白面軟,很有筋骨,從外面揭開一層皮,可連續不斷一直揭到里心。吃到嘴裡鬆軟筋道,細嚼之,面香滿口,甜度適中,用手一掰,“桌球”作響,它只有雞蛋粗細,高約15公分左右,故得此名。

莊戶沫水

最主要口味和特點:
可口美味可口美味
蔬菜原汁原味,清香四溢。一年四季皆可製作,食用。是一種純天然的綠色保健食品。因大豆富含磷脂是一種天然營養活性劑,是聰明大腦的重要物質。磷脂還可增加組織機能,降低膽固酵,改善脂質代謝,預防和治療腦動脈、冠狀動脈硬化,它還有助於肝臟健康。另外,大豆磷脂還能促進脂溶性維生素的吸收,防止體質及各組織器官酸化。大豆皂苷能降血脂、抗氧化、抗動脈粥樣硬化和免疫調節等。
主要材料構成:
當地產黃豆,花生米,以及當地出產的山野菜、蔬菜等。
豆沫的製作方法:
先將豆子和花生米碾成粉或糝子,或磨成糊。具體地說,就是添水燒開,然後將洗淨切好的菜放入鍋中,再撈出濾水放在一邊。然後將豆沫糊或糝子糊添水燒開至滾沸,然後再放入準備好的菜,放少許鹽,根據個人口味而定。根據要求,可以製作成稠的,用筷子叨食;也可製作成稀的,用小勺舀著吃。已成為改善、調劑生活的食品。

涼粉

涼粉—漢族食品。流行於全國各地。宋·孟元老《東京夢華錄》稱北宋時汴梁已有“細索涼粉”。製作方法:將綠豆粉泡好攪成糊狀,水燒至將開,加入白礬並倒入已備好的綠豆糊,放涼即成。白色透明、呈水晶狀。調以醬油、醋、芥茉而食,清涼爽滑,為夏季風味食品。在華南地區是指涼粉草及大米所製作的、冷凍後成綠色或黑色膠狀凝固物,暑天可作解渴品,如廣式涼粉、江西涼粉等。而西北地區是指用米、豌豆或各種薯類澱粉所製作的涼拌粉,如榮昌黃涼粉、四川涼粉、青海涼粉、山西涼粉等。
涼粉叫賣圖涼粉叫賣圖

油茶

油茶是臨沂人民的傳統小吃,尤以郯城馬頭人對其特別鐘愛。宋朝末年油茶從西部回族傳到沂州之地,為半流汁食品,宜早食。馬頭供銷食品廠生產的油茶質量上乘,暢銷國內外。
早餐早餐
製法:麵粉炒熟呈淺黃色,花生仁、瓜子仁、核桃仁、芝麻炒酥碾碎,蔥姜切絲用花生油炸酥;炒麵加蔥薑絲、花生油、香油搓勻再下其它各料拌勻即成。食法:油茶放碗,加入白糖,沸水沖拌成稠粥狀即成。特點:質地鬆散、不乾不燥、色澤淡黃、香甜可口。

醃韭菜花

韭花又名韭菜花,是秋天裡韭白上生出的白色花簇,多在欲開未開時採摘,磨碎後醃製成醬食用,農家多稱之為“韭菜花”,在臨沂這個北方城市尤為流行,秋季一到,市場上到處是賣韭菜花的。醃韭菜花微辣中韭香四溢。是秋季的必備小菜。
韭菜花韭菜花
韭花的製作方法大都是磨碎成醬狀,磨製過程中加辣椒似乎也是古法,元人耶律楚材《鹿尾》詩道;“韭菜酷辣同蔥薤,芥屑差辛類桂姜。”不加辣椒似乎不會“酷辣。”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