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子夜歌

《今子夜歌》是近代江西派詞人、畫家夏敬觀創作的兩首詩。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今子夜歌
  • 創作年代:近代
  • 作者夏敬觀
作品原文,其一,其二,創作背景,作品賞析,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其一

儂歡各天涯,莫道別離苦。
雖雲不相見,朝朝帖耳語。

其二

思歡隔歡面,情不絕如線。
儂唇帖歡耳,聞聲不相見。

創作背景

自從西方科技傳人中國,有了電話這玩意,真為青年男女解除了不少煩惱。儘管睽隔天涯,只要在電話里聽到“我愛你”和答覆“你愛我嗎?”哪怕重複過千百遍的話,心理距離一下就縮短了,真的感到“天涯若比鄰”(王勃)。仿佛儂(我)歡(愛人)依然“臉兒相偎,手兒相攜”(《西廂記》),感到由衷的快活。這兩首詩如加上今題,便是“打電話”。

作品賞析

第一首劈頭就道:。依歡各天涯,莫道別離苦”,一反古人詩詞中寫到別離的愁態。這得感謝愛迪生髮明了電話。在往昔,想愛人想得痴狂時,耳朵會發生錯覺,仿佛聽到那熟悉的親切的呼喚,從而有。回頭錯應人”或。虛應空中諾”的尷尬。如今這是什麼境界:“雖雲不相見,朝朝帖耳語。”雖然不能對面,但拿著聽筒咬耳朵,就比和想像中的愛人對話心中實在,也自在。聽到那熟悉親切的聲音,仿佛還耳鬢相磨似的。末句的“朝朝”二字不要草草放過。.這等於說天天打電話,是熱戀中人的常態。與《子夜歌》時代的女子比較,詩中女主人公真是幸福多了。
第二首開頭就用雙關:“思歡隔歡面,情不絕如線。”這個“情不絕如線”,字面看猶如說藕斷絲連,沿襲古樂府以“絲”諧音雙關“思”的套路。其實這不絕的情線,又雙關著電話線,使“千里姻緣一線牽”那句老話,便有了新的意味。後兩句則將前首“雖雲不相見,朝朝貼耳語”二句掉轉來說:“儂唇帖歡耳,聞聲不相見。”句次顛倒,意味頓殊。正由於電話縮短了儂歡的空間距離,有天涯咫尺之感,所以恨不得馬上見面。然而這是不可能的。打完電話不免思念倍添。
前首道“雖雲不相見,朝朝貼耳語”,是慰中有感;後首道:“儂唇帖歡耳,聞聲不相見”,是慰中有憾。這樣兩方面相互補充,就把年輕戀人打電話的複雜心態和盤托出。可謂搔到癢處,令人解頤。古代樂府民歌也因為詩人的推陳出新而從此賦與了現代的內容。

作者簡介

光緒十七年(1891)入新建縣學,光緒二十年(1894)舉人,以詩詞名播南北。1895年入南昌經訓書院,隨著名經學家皮錫瑞治經學。1900年後在上海隨文廷式學詞。1902年入張之洞幕府,辦兩江師範學堂,任江蘇提學使。1907年任江蘇提學使兼上海復旦、中國公學等校監督。光緒三十五年(1909)辭官。1911年武昌起義後,頗為支持新政,率先剪辮,不以遺老自居。1916年任涵芬樓撰述,1919年任浙江省教育廳長,1924年辭職閒居上海,築室康家橋,專心從事繪畫與著述。晚年主攻山水,兼及花卉,與湯滌交往最密。年七十,西遊華山,凡遇景物,當即摹記,歸滬後,藝事益精。所作山水,氣清而質樸,骨蒼而神腴。作品有《寒翠圖》軸(曾參加德國柏林中國現代畫展)、《松圖》軸(圖錄於《當代名人畫海》)。1935年康橋書畫社出版《夏庵畫集》影印本。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