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幸福論

人類幸福論

《人類幸福論》是英國空想社會主義者約翰·格雷創作的政治學著作,首次出版於1825年。

在《人類幸福論》中格雷提出了他對幸福的看法,認為人在當時社會制度下,無論是對物質的需求還是對精神的需求,都不能得到滿足,因而都是不幸的,而這種不幸是勞者不獲、獲者不勞造成的。

《人類幸福論》是英國早期空想社會主義的卓越的文獻之一。它非常通俗,引人入勝。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人類幸福論
  • 外文名稱:Lectures on human happiness
  • 作者:【英】約翰·格雷
  • 類別:政治學
  • 首版時間:1825年
  • 字數:約35000
內容簡介,作品目錄,創作背景,作品思想,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作者在書中提出了他對幸福的看法,認為人在資本主義制度下,無論是對物質的需求還是對精神的需求,都不能得到滿足,因而都是不幸的,而這種不幸是勞者不獲、獲者不勞造成的。因此,他利用李嘉圖的勞動價值論和剩餘價值學說,尖銳地批判了地租和資本的剝削行徑,要求把勞動者所創造的財富全部歸還給他們。

作品目錄

原序
引論
對社會的一般概述
工作對個人幸福的影響
引文
競爭是生產的界限

創作背景

約翰·格雷1798年生在蘇格蘭,卒於1850年。幼年家貧,十四歲時就因生活所迫離開學校,到倫敦的一些大工廠和大商號中工作,開始獨立謀生。由於工作關係,他到過英國的許多地方,結識了各行各業的不少人士,有機會親眼看到資本主義制度的“嚴重缺陷”和廣大人民生活的貧困。後來,格雷對他所接觸到的這些實際材料進行獨立思考,並且在這一基礎上形成了自己的具有鮮明特色的思想觀點。雖然,格雷在他活動的初期,曾經贊同並宣傳空想社會主義者歐文的一些觀點,可是在某一些重大問題上,他始終同歐文有著嚴重的分歧。
1825年,歐文的忠實弟子亞伯拉罕·寇耳布在格拉斯哥附近創辦合作公社,格雷起初很想加入,後來由於在所有制的問題上同公社領導人發生意見分歧,結果沒有達到自己的目的。可是,就在同一年中,他卻寫了一本“專門為了捍衛歐文計畫”的著作。這本書就是《人類幸福論》。

作品思想

自從人類進入階級社會以來,就產生了貧困現象;貧困,一直是歷史上眾多思想家關注的重要問題。18世紀下半期至19世紀末,英國經歷了產業革命,機器大工業有了很大發展。可是,資本主義生產力大發展所帶來的,是農民失去賴以生存的土地,小生產者倒閉破產,廣大勞動民眾陷人極度貧困和深重苦難之中。當時,一批目睹廣大勞動者貧困生活的進步思想家以不同方式,不斷探索產生貧困的原因和消除貧困的辦法。
格雷認為,人類一切企求的最終目的是幸福,而幸福是人們的需要得到滿足,從而得到最大數量的愉快感覺。可是,“生活所必需的一切東西,能使生活愉快和舒適的一切東西,都是人類的勞動創作出來的。”“勞動是財產的唯一基礎,任何財產都不外是積累的勞動。”格雷就從只有勞動創造的產品才能使人的需要得到滿足,從而享有幸福這一點出發,開始了對資本主義社會的層層剖析。
第一,從勞動的分類入手,把社會成員劃分為不同的階級。格雷認為只有三種勞動和三種工作是生產性的,這三種勞動是:翻耕土地的勞動、使土地生長果實並使之適合於生活需要的勞動、分配產品的勞動;三種工作是:社會管理或保全、教育和娛樂、醫務。社會上不參加上述勞動或工作的人都是非生產者,如果他們對自己所消費的東西不給予補償,這些人就是對社會無用的成員。
第二,根據1814年科胡恩的統計著作,對英國全國居民進行分類。按照這個分類,當時英國大約有1709萬人,其中屬於上述生產者階級的約為789萬多人,1812年全國4.3億多英鎊總收人就是他們生產出來的。其次,有920多萬人屬於非生產者階級,他們當中除了必要的管理者、經營者、工匠和貧民以外,有543萬多人是社會無用成員。如前所述,非生產者是否對社會有用,主要看他們消費的東西是否作了補償。例如,格雷把商人當成非生產者,但認為其中的四分之一從事外貿者對自己消費的東西作了補償,因而他們是對社會有用成員。令人費解的是,格雷把國王和王室成員列為有用階級,而說不出他們是怎樣補償所消費的東西的。
第三,根據科胡恩著的資料,計算各階級的收人分配情況。科胡恩的統計數字表明,789萬多生產者生產出4.3億英鎊的總收人,可是他們自己只得到9千萬英鎊多一點,每個人的年收入僅僅11英鎊。而王室成員每人年平均收入為2920英鎊,是生產者的三千倍。商人、銀行家的人均收入是生產者的25倍,工廠老闆、船主和僧侶等都是生產者的10幾倍。據此,格雷充分揭露資本主義的階級剝削,猛烈譴責這個社會財產分配的不公平,他說,生產者創造了全社會的所有財富,可是,自己“只取得他們本身的勞動產品的五分之一稍多一些!”而那些非生產者、對社會無用成員之所以能夠存在並過著富裕生活,一是靠別人的勞動,二是靠“使他們能夠統治他人的不公平制度”。格雷憤怒地指出:“富人實際上什麼也沒有付出,而得到了一切;窮人實際上付出了一切,卻什麼也沒有得到!”
第四、通過以上分析格雷指出,“不公平是這種制度的主要基礎”,財產發配的不公平,是資本主義社會產生貧困的根源。他說,如果生產者在他們所得的基礎上,能再加上由他們生產出來卻被對社會無用成員無償占有的那部分產品,他們所得到的收入,每人每年可達到將近40英鎊,在當時“這一收入就能夠綽綽有餘地買到生活上必需的一切東西,並且使生活過得十分愉快。”在談到愛爾蘭貧困的原因時格雷說,是由於從事生產勞動的人們注定都要替資本家工作,“他們被剝奪了享有自己勞動產品的不可爭辯的當然權利。”所以,“在使用財產和分配勞動產品中人們利益的對立是一切貧困的原因。”
在一切剝削階級占統治地位的社會裡,勞動階級的貧困,必然與他們飽受統治階級的剝削壓迫聯繫在一起。在這種社會制度下,貧困問題實際上是階級剝削和階級壓迫的問題。兩個世紀前的空想社會主義者已經認識到並無情地揭露了這一點,尖銳地指出非生產者不勞而獲是“極大的不公平”,批判了地租和利息的剝削性。

作者簡介

約翰·格雷(1798—1850),英國的經濟學家、空想社會主義者。著有《論人類的幸福》(1825年)。他很早就參加歐文所倡導的社會改革動運,但不完全贊同歐文的觀點。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