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原意識初探

人類原意識初探

《人類原意識初探》是一本刀哥編制,由四川師範大學電子出版社在2011-5出版的書籍。

基本介紹

  • 作者:刀哥
  • ISBN:9787894492937
  • 頁數:138
  • 定價:12.80
  • 出版社:四川師範大學電子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1-5
  • 裝幀:平裝
作者介紹,作品目錄,第一章 本章概要,第二章 本章概要,第三章 本章概要,第四章 本章概要,第五章 本章概要,第六章 本章概要,第七章 本章概要,第八章 本章概要,附錄1,附錄2,後記,

作者介紹

徐韌 筆名刀哥,1971年生,湖南永州人。
1993年畢業於桂林電子工業學院無線電工程系,現供職於廣州國光電器股份有限公司,任資深工程師。廣東工業大學項目管理碩士(PMP),廣州作家協會會員,業餘研究哲學、心理學。
本書是作者出版的關於人類原意識概念的第一部作品。

作品目錄

第一章 概念與定義………………………………1
第二章 生命的本質和特性………………………15
第三章 意識的本質、特性和定義………………35
第四章 人類原意識………………………………51
第五章 顯意識與人類行為模式…………………63
第六章 欲望與情感:人類原意識的表征………75
第七章 社會意識及其特徵………………………93
第八章 道德本質…………………………………107
附錄1………………………………………………118
附錄2………………………………………………126
後記……………………………………………… 133

第一章 本章概要

本書提及的許多概念,在日常生活中都很常見,但是每個人對它們的理解都會有所不同。這些概念上的差異可能會使得大家並不能真正理解本書的觀點,為此,有必要先要對這些概念做出定義和解釋。需要強調的是,本章對概念進行釋義並不是為了探討,而是為了使大家更好地理解本書的觀點、為了更準確的溝通。
另外特別註明:對研究概念沒有興趣的讀者,可以先閱讀後面的篇章。若有疑惑,再回來本章閱讀。

第二章 本章概要

從本質來看,生命是一種有智慧的物質運動。生命運動與其它運動的區別在於:一、生命是有目的性和方向性的;二、生命是以“自我”為單位而發展的;三、生命是相互關聯著發展的。
我們把生命運動的目的性叫做生命意志。生命意志其實就是生命的“自我意識”,是生命維持自我存在和自我發展的一種智慧和精神。正因為有生命意志,才把生命和其它物質區別開來,所以,生命意志是生命最本質的特徵。換言之,生命的本質在於自我獨立和自我發展。
生命是無機運動在地球上(或其它可能的環境)進化的結果。我們甚至可以說,只要環境適合,物質運動的發展必將導致生命的誕生。

第三章 本章概要

意識是什麼?意識就是引導生物進行生命運動的核心意志,這種意志是生物在進化發展過程中累積的生存本能的總和。生命離開了意識就是去了意義,只能是一堆有機物的聚集體而已。所以我們可以說,意識就是生命運動的本質特徵。
意識不是物質,但是它產生於物質、其內容來自於物質世界、並以物質作為載體而存在。所以,儘管我們不能直接對意識本身進行研究,但是我們可以通過意識的物質表現和物質載體來間接地研究它。
意識的由來,是有史以來思想家們一直在探討的問題。從最新的科學研究(尤其是基因科學)結果,我們可以看到:生物意識是伴隨著生物的進化和發展而發展的。起決定性作用的是生物的原意識,它被植入在生物基因信息系統之中而獲得遺傳;高等生物(尤指人類)後天的顯意識,則是生物通過群體意識(如社會文明)的傳承而獲得。
高等生物和低等生物的本質區別在於“記憶”,有記憶的生物意識才是更積極主動的生命意志。
因此,無論是我們的軀體,還是我們的思想,都不是無中生有的、千奇百怪的,而是有規律的、有理由的,如果我們把這種規律和由來弄明白了,就能更加智慧地去尋找我們未來的發展方向。

第四章 本章概要

本章首先描述了高等生物從一個受精卵發育到胎兒成形、並誕生於世的整個過程。由此我們可以看出:一個全新生命的誕生,幾乎是完全獨立、並沒有其它任何外界因素所作用的。因此,這個新生命所有的原始生命意志,也就是它的原意識,只能從遺傳中來。這個例子很直白卻非常有力地證明了生物的原意識是可遺傳的、原意識是可以被植入在生物的DNA之中的。科學家們已經找到了幾種基因,它們是影響人類某些性情的決定性因素。
意識可以被遺傳,是近年來才被確定的一個概念。只有在這個定義的基礎上,我們才可能把人類意識分為先天的“原意識”和後天的“顯意識”,從而更客觀、更科學地研究人類意識,研究它的本質和表現。
從這個概念來看,人類先天的、內在的、本質的意識,就是動物性的原意識,是一種獸性。而人類後天的、表現的、人類行為作為依據的意識,則是其社會性的顯意識,是一種馴化後的、較為文明和理性的意識。

第五章 本章概要

顯意識決定了人的行為和表現,是獸性本質的人所被迫佩戴的社會面具。這個面具的作用就是使個體人可以在社會中獲得生存。不符合社會行為要求的人,將被社會懲罰甚至拋棄。
個體人所有的顯意識都來自於社會文化。所以,一個人的思想可以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與生俱來的獸性,另一半就是他所在的社會環境賦給他的“思想”。換句話來說,人的一生,就是一個獸性本質的“他”,在社會文明的海洋中遨遊的過程。他能游得多么好、游得多么遠,這就是他的命運。
在這個概念的基礎上,本章還給出了個體人在社會中所必須遵循的一個行為模式——後果效應的人類行為模式,這種模式揭示了人類痛苦的本質。

第六章 本章概要

人類的欲望和情感是如此的豐富而複雜,以至於幾乎沒有人可以對它進行本質而客觀的分析。但是在我們搞清楚人類的原意識和顯意識的關係之後,我們就會發現,這些欲望和情感,原來都是有來源、有理由、具有很強目的性的,這些看似錯綜複雜的情感和欲望,也是很容易被梳理清晰的。
欲望來自於人類原意識。情感和情緒則不同,它的基礎是欲望,但它是原意識和顯意識交會衝突的結果。所以,相對於其它高等動物來說,人類的情感和情緒是相當複雜而且種類多樣的。
本章試圖透過原意識和顯意識的概念基礎來揭示一些情感和欲望的奧秘,是為了讓我們可以對人類的欲望和情感了解得更透徹,從而作出更為恰當的應對。

第七章 本章概要

社會意識是社會原意識和社會顯意識的總和。
社會原意識是由動物性的群體意識進化而來,是一種生存目的,是為了本族群利益為核心的生存、擴張意志,是群體動物和人類社會的本質特徵。對於人類而言,社會原意識是比較隱晦的,所以我們對它也知之甚少。
社會顯意識則是人類獨有的,因為它的存在和傳播幾乎全部依賴於語言和文字這個載體。從定義我們知道,社會顯意識是人類文明的基礎,是人類關於世界、關於人類本身的所有認知的總和。同時社會顯意識也是個體人顯意識的唯一來源,它巨大磅礴的文化內容,孕育出許許多多偉大的科學家和思想家。
與個體人原意識和顯意識的關係不同的是,社會顯意識和社會原意識的關係是鬆散的,社會顯意識不是為了壓制社會原意識、而是為其服務的。由於社會原意識是人類社會的生存意志,是一種赤裸裸的群體自我意識,所以,歷史上每一個獨立的人類社會,對內會要求社會個體努力奉獻、無底限地積累物質資源,對外則會有無限發展、擴張甚至侵略的欲望。
在上述概念的基礎上,本章對人類社會的各個歷史發展階段進行了闡述和分析,並對社會意識的一些特徵做了一個總結,希望能夠帶給大家一些有益的思考。

第八章 本章概要

社會道德是社會文化的一部分,它們都是為社會意識(社會原意識和社會顯意識)服務的:
首先,社會道德為社會的存在而服務。為使個體人公平而快樂地生活聚集在一起,社會需要制定一個針對所有社會個體的行為規範,這就是社會道德的內容(基於個體對等原則)。
其次,也是最根本的,社會道德還需要為社會的發展或擴張而服務。這種社會擴張的欲望是由社會原意識主導的,是人類社會赤裸裸的自然屬性。
只有社會發展到了相當高的水平,人類的社會文明才能夠達到一個全新的高度。這時,社會之間不再是侵略與被侵略的關係,而是互助互利、共同發展;人類社會也不再是侵占和無限度的消耗地球資源,而是與大自然和地球其它生命一起均衡發展。
因此,作為社會的個體,人們應該看穿道德的這些本質,擺脫偽道德的束縛,在人生自由和道德之間找到一個平衡,從而實現真正的人生幸福。

附錄1

《生命簡史》

附錄2

《人生是什麼:命運、信仰與追求》

後記

後 記
——尋找人生的答案
※ 問題的由來
“我是什麼?人又是什麼?”
“生命是什麼?”
“什麼是死亡?人死了該往何處?”
“我為什麼而活著?”
……
我不知道是否每個人都會在人生的某個階段產生一種“本質困惑”——也就是關於人生本質的迷惑和茫然。我是過了而立之年才明白的,但是,對現在的青少年來說,似乎更早就開始思考這些問題了。
其實這些問題並沒有標準答案,因為答案其實就是你的人生觀。調查表明,在中國,沒有認真思考過人生觀的人數占了9成以上,其中包括許多受過高等教育的人,普通百姓就更不用說了。這個結果表明中國人對思考人生觀並不感興趣,或者說,我們的社會教育在人生觀的教育上並沒有起到作用。不信的話,你還可以嘗試進一步回答下面的問題:
“人為什麼會生老病死?”
“死去之後,真的就什麼也沒有了嗎?真的沒有靈魂、沒有投胎轉世嗎?”
“我每天都活得這么辛苦,究竟是為了什麼?”
“科學越來越發達,可是為什麼我們活得更有壓力、更擔驚受怕、更無聊、更不開心了?”
“什麼是健康?什麼是美?”
“命運是什麼?為什麼有的人運氣那么好?”
“人們都說:‘天啊!’、‘天老爺啊!’,它究竟是什麼?”
……
這些問題,相信大家都有感觸,或者也思考過,但是還沒有答案;或者說有了答案,也不知道它是否合理。
這也怪不得大家,因為這些都是一些哲學上的問題。
※ 無所適從的中國人
哲學,就是求智,也就是求知和解惑。它主要從兩個層面去研究這個世界,那就是“下窮物理,上究人性”。往具體的方面來講,哲學想要把世間萬事萬物的道理和邏輯搞明白;往抽象(比如思維或心理)的方面來講,哲學就是要把人性(或者生物、生命)的來由、人類情感和行為的規律都搞清楚。
哲學的基礎是各門自然科學,因此,在科學並不發達的歷史時期,人類是崇尚“神學”的。那時我們相信是天神和造物主創造了我們;我們相信人類是特別的,是天賦的世界統治者;我們還相信,地球是萬物的中心、所有的生物甚至整個宇宙都在為人類服務……可惜,科學的結論推翻了這些想法:哥白尼和布魯諾宣告不僅地球不是宇宙的中心、甚至連太陽也不是;接著達爾文又告訴大家原來我們人類不是上帝創造的,而是由“猴子”變來的;最後,在尼采等人的大聲嚷嚷中,“上帝死了”,神學時代過去了。
中國也經歷了類似的變革,不但如此,中國經歷這些轉變(文化轉型)的時間比西方更短暫,只有短短的70年(1840年-1911年)。從鴉片戰爭開始,洋人用槍炮打碎了“天子”和“老佛爺”的神學統治,然後中國人便一直忙於一邊抗爭侵略者、一邊建立起獨立自主的民主國家。但由於時間短,舊的文化尚未破除,新的文化還來不及建立……許多智者都看到了這一點,也想去改變,但最終也沒能如願——所以,現在中國人的道德觀念,幾乎都是通過被動的親職教育和社會教育得來的,是一種效果被削弱了的傳統道德。
這就導致一個問題:倘若社會道德對人們的約束力不足夠,人們觀念就會更多地服從於人的自然屬性——正如恩格斯所說,人的自然屬性就是它的動物性,是一種自私和自我,是以追求物慾為目的的一種不由自主的貪婪。
這就是中國的實情——難道不是嗎?
※ 都是哲學惹得禍
不僅是中國人對現代社會有點無所適從,其他國家和社會也差不多,物慾和貪婪,正不斷地在全球蔓延。
這是因為,在科學戰勝了神學、民主戰勝了專制之後,人類並沒有從此靜下心來反省人類社會和人類自己,而是逐漸陷進了物慾的泥塘。他們沉醉在科學的成果中,使自己越來越懶惰;他們瘋狂地揮霍著地球的資源,用於自己的物質享受,而從不考慮其它生命甚至人類後代的幸福……到了21世紀,許多人都看到:如果我們不能好好地利用我們的智慧,那么它就會成為人類毀滅自己、毀滅地球的工具。假如兩顆核子彈還不能炸醒人類,那么愛滋病、狂牛症、SARS和禽流感以及全球性的氣候災難則肯定可以給人類一記響亮的耳光。
上帝把智慧放在“潘多拉寶盒”里送給了人類,但是卻忘記給我們一份說明書,於是,我們便把智慧用在了貪慾上面。宇宙花了100多億年來創造地球、地球又花了幾十億年來創造地球上的生命(包括人類)——但是人類只花了短短200年,就把地球折磨得烏煙瘴氣、滿目瘡痍。
引導人們方向的是我們的哲學。哲學,其實就是智慧的使用說明書,上帝不給我們這本說明書,我們只能自己把它研究出來。幸運的是,我們趕上了科學大發展和“信息大爆炸”時代,這使我們可以“隨處拾到科學的麥穗”。科學和哲學思想得到了充分的共享:通過達爾文和現代基因科學的成就,我們知道了人類的由來;通過海德格爾和薩特的思想,我們知道了哲學本應該是為人類服務的、人的存在才是本質,他們和尼采一起把神學哲學送進了墳墓;通過弗洛伊德和馬斯諾的思想,我們才知道,原來在人類的物質軀殼下,還隱藏了那么多的欲望和需求;通過愛因斯坦和霍金的理論,我們更清楚的了解了宇宙和時空到底是怎么回事……
似乎老問題又來了:好像這一切都不太關中國的事。事實也正是如此,大多數中國老百姓對這些19、20世紀以來的思想根本一無所知——當其他人都拿著那份智慧的說明書在研究了,我們還在東張西望、無所適從。最要命的是:我們似乎還根本不想去找這份說明書……這不由讓人想起了拿破崙形容中國是一頭睡獅的故事,其實,沉睡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我們不知道怎么樣醒來。
※ 人生的答案在於選擇
判斷一種思想、一門哲學的好壞,不在於它是否科學和偉大,而在於它是否具有實際意義。只要它能被世人接受,能引導世人好好地渡過他的一生,那就是一門好哲學。從這一角度來說,許多宗教哲學也是好哲學,雖然這些宗教哲學都是神學哲學——它們誕生的時候,科學水平尚處於一個很低級的水平。不過,創建宗教哲學的都是跨時代的大智,他們用自己的“慧眼”透過世間的表象看到了本質。而且,這些哲學思想的內容也隨著宗教的發展而不斷得到補充和發揚,以至於到最後,宗教哲學都發展成了一門集大成的普遍哲學,成為無數先哲們大智慧的結晶。
哲學就是求智和解惑,所以,無論哪一門哲學都充滿對智慧的渴望。佛學把智者、覺者稱為佛陀,是人們的畢生追求;儒家則講究天人合一,天道之大,人當格物而致知;道家則崇尚陰陽,修身養性,道法自然……可以說,中國人骨子裡是道家、皮面上是儒家(受了挫折後才是佛家),但這還僅僅是我們的處世哲學——我們的信仰哲學更是薄弱,以至於許多人驚呼現時代的中國人迷失了信仰,尤其是當我們想宣導的信仰還處於一種不切實際的狀態之時。顯然,這並不是因為中國人沒有智慧,而是因為我們還在探索、是因為我們的文化轉變來得太突兀,現代科學和思想的精髓還沒有被我們徹底消化。
於是,我們就淪為物慾和貪婪的奴僕了。
從傳統觀念的精華來看,中國人其實是非常重視精神上的修為的,中國的哲學體系一向都是唯心的哲學體系,認為意識是本質重要的,是意識形成了人的偉大。從伯夷叔齊到陶淵明,從姜子牙、諸葛亮到劉伯溫——古代的文人名仕,要么追求隱忍而居、修身齊物,要么追求出將入相、功成名就……他們為了心中的“鴻鵠之志”,對許多物質的追求都是次要的。事實上,中國歷史上沒有哪一個思想家不提倡輕物質而重精神的。只可惜,這種引導了我們幾千年的哲學精華,反而被現代的中國人忽視了。
所以,我們身邊的哲學還是有許多精華內容的,不管是我們的本土文化還是西方的舶來文化。關鍵就在於我們的“悟性”——這種悟性是建立在你對人生的思考上的,它會驅使你去了解關於人生的文化,讓你去選擇一種人生的價值觀念,尤其是讓你去決定:是錢和物對你更重要,還是親情、友情或愛情對你更重要?
人生沒有標準答案,這個答案取決於你的“心”,也就是你對人生的領悟。這種領悟有幾個事實的基礎:
1、人生下來就注定只有一個結果,那就是慢慢老去、直到死亡,沒有人能避免;
2、人類生來就充滿著赤裸裸的欲望和豐富的情感,該如何去把控它們、還是讓它們來駕馭我們的行為?這也是我們要思考的問題;
3、出生在怎樣的一個家庭和社會環境,我們根本無法決定,我們來到這個世上就是一種“被拋”。所以,我們在思考人生之前,還得要領悟“命運”的真諦;
4、死去的時候,我們什麼也帶不走——或許,能帶走的,就是自己一生的快樂和幸福。
……
帶著這些事實,並吸收先哲們的思想精華,去理性地思考人生——相信我們就一定會找到最適合自己的人生哲學。
作者 記於廣州
2011年4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