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動機理論

《人類動機理論》是美國心理學家亞伯拉罕·哈羅德·馬斯洛創作的心理著作,與1943年首次出版。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人類動機理論》
  • 作者:亞伯拉罕·哈羅德·馬斯洛
  • 首版時間:1943年
  • 類別:心理學
內容簡介,創作背景,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1943年發表於《心理學評論》。闡述了動機理論亦稱“需要層次論”。認為人類動機的發展和需要的滿足有密切的關係,需要的層次有高低的不同,低層次的需要是生理需要,向上依次是安全、愛與歸屬、尊重和自我實現的需要。自我實現指創造潛能的充分發揮,追求自我實現是人的最高動機,其特徵是對某一事業的忘我獻身。高層次的自我實現具有超越自我的特徵,有很高的社會價值。健全社會的職能在於促進普遍的自我實現。

創作背景

馬斯洛的列論來源於對個同學科知識的探索,包括對生物學、人類學、臨床心理學和精神分析治療的研究,其中,對於精神分析治療的研究或許是最為持久的。20世紀30年代的兩個研究結論對馬斯洛的理論產生了重大影響:—‘是關於動態平衡的醫學研究結論,二是人對不同食物的偏好是反映其實際無意識的身體需求的可靠依據。低層次的需求被滿足後就會產生更高層次的需求,需求被相繼滿足,這一邏輯過程促使馬斯洛提出了需求層次論。《人類動機理論》最早發表於1943年的《心理學評論》,馬斯洛在1954年的《動機與人格》中,進一步闡述了他的需求層次論。

作者簡介

亞伯拉罕·哈羅德·馬斯洛(1908年-1970年),美國心理學家、教育家,人本主義心理學的代表人物。1934年,獲得威斯康星大學哲學博士學位。後擔任布朗蒂斯大學心理學系主任。20世紀50年代,與哈佛大學教授羅金共同召集“人類價值新知識”專題討論會。1962年,與羅傑斯等人創建美國人本主義心理學會,成為人本主義運動的領導人之一,主要著作有《動機與人格》《人類價值的新知識》《科學心理學》《人性能達到的境界》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