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頌

人生頌

《人生頌》是19世紀美國詩人亨利·沃茲沃斯·朗費羅最著名的抒情詩之一。這首詩屬於典型的教諭詩,體現了朗費羅的詩學理念——主張藝術應該鞭撻現實。它以一位年輕人的口吻表達了詩人對人生的見解,以及如何認識生命的時間性,並指出人生的目標、道路在於行動和不斷的自我超越。因詩歌激揚向上的人生鬥志與19世紀40年代美國拼搏進取的時代精神非常吻合,使得它能夠在美國廣為流傳。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人生頌
  • 外文名稱A Psalm of Life
  • 創作年代:1838年
  • 作品出處:《夜吟》 
  • 文學體裁詩歌
  • 作者:亨利·沃茲沃斯·朗費羅
  • 國家美國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中文譯文,中文注釋,創作背景,作品賞析,文學鑑賞,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A Psalm1of Life(What the Heart of the Young Man said to the Psalmist)
1
4
7
Tell me not, in mournful2numbers,
Art is long , and Time is fleeting7,
Lives of great men all remind us
“Life is but an empty dream!”
And our hearts, though stout8 and brave,
We can make our lives sublime14,
for the soul is dead that slumbers3,
Still, like muffled9 drums10, are beating
And , departing , leave behind us
And things are not what they seem.
Funeral11 marches to the grave.
Footprints on the sands of time;
2
5
8
Life is real!Life is earnest4!
In the world's broad field of battle,
Footprints, that perhaps another,
And the grave is not its goal;
In the bivouac12 of Life,
Sailing o'er life solemn main,
“Dust thou art, to dust returnest5,”
Be not like dumb, driven cattle!
A forlorn15 and shipwrecked16 brother ,
Was not spoken of the soul.
Be a hero in the strife13!
Seeing, shall take heart again.
3
6
9
Not enjoyment, and not sorrow6,
Trust no Future,howe'er pleasant!
Let us , then, be up and doing,
Is our destined end our way;
Let the dead Past bury its dead!
With a heart for any fate;
But to act, that much to-morrow
Act, -act in the living Present!
Still achieving, still pursuing,
Find us farther than to-day.
Heart within, and God o'erhead!
Learn to labor and to wait.
原文注釋
1.Psalm [sɑ:m]n. 讚美詩,聖詩。
2.mournful[ˈmɔ:nfl]adj. 悲傷的, 哀痛的。
3.slumbers [ˈslʌmbəz]n.睡眠,沉睡狀態。
4.earnest[ˈɜ:nɪst]adj.熱心的, 誠摯的,真摯的。
5.returnest=return 返回。
6.sorrow['sɒrəʊ]n.悲痛,悔恨,惋惜。
7.fleeting [ˈfli:tɪŋ] adj.短暫的, 稍縱即逝的。
8.stout [staʊt] adj. 堅固的。
9.muffled[ˈmʌfld]adj.(聲音)被隔的,,聽不太清的。
10.drums[drʌm]n.鼓, 鼓聲。
11.Funeral[ˈfju:nərəl]n.葬禮,喪禮。
12.bivouac [ˈbɪvuæk]n. 露營。
13.strife [straɪf]n. 衝突,競爭。
14.sublime [səˈblaɪm]adj. 崇高的,卓越的。
15.forlorn [fəˈlɔ:n] adj. 孤獨的,淒涼的。
16.shipwrecked['ʃiprekt] adj.遭遇海難。

注釋譯文

中文譯文

(一)
(二)
人生頌(年輕人的心對歌者說的話)
人生頌
1
1
不要在哀傷的詩句里告訴我:
莫將煩惱著詩篇
“人生不過是一場幻夢!”
百歲原如一覺眠
靈魂睡著了,就等於死了,
夢短夢長同是夢
事物的真相與外表不同。
獨留真氣滿坤乾
2
2
人生是真切的!人生是實在的!
天地生材總不虛
它的歸宿絕不是荒墳:
由來豹死尚留皮
“你本是塵土,必歸於塵土”,
縱淋出土仍歸土
這是指軀殼,不是指靈魂。
靈性常存無絕期
3
3
我們命定的目標和道路
無端憂樂日相循
不是享樂,也不是受苦;
天命斯人自有真
而是行動,在每個明天
人法天行強不息
都超越今天,跨出新步。
一時功業一時新
4
4
智藝無窮,時光飛逝;
無術揮戈學魯陽
這顆心,縱然勇敢堅強,
枉談肝膽異尋常
也只如鼙鼓,悶聲擂動著,
一從薤露歌聲起
一下又一下,向墳地送喪。
邱隴無人宿草荒
5
5
世界是一片遼闊的戰場,
擾擾紅塵聽鼓鼙
人生是到處紮寨安營;
風吹大漠草萋萋
莫學那聽人驅策的啞畜,
駑駘甘待鞭笞下
做一個威武善戰的英雄!
騏驥誰能轡勒羈
6
6
別指靠將來,不管它多可愛!
休道將來樂有時
把已逝的過去永久掩埋!
可憐往事不堪思
行動吧——趁著活生生的現在!
只今有力均須努
胸中有赤心,頭上有真宰!
人力殫時天佑之
7
7
偉人的生平啟示我們:
千秋萬代遠蜚聲
我們能夠生活得高尚,
學步金鰲頂上行
而當告別人世的時候,
已去冥鴻亦有跡
留下腳印在時間的沙上;
雪泥爪印認分明
8
8
也許我們有一個弟兄
茫茫塵世海中漚
航行在莊嚴的人生大海,
才過來舟又去舟
遇險沉了船,絕望的時刻,
欲問失帆誰挽救
會看到這腳印而振作起來。
沙洲遺蹟可追求
9
9
那么,讓我們起來乾吧,
一鞭從此躍征鞍
對任何命運要敢於擔待;
不到峰頭心不甘
不斷地進取,不斷地追求,
日進日高還日上
要善於勞動,善於等待。
肯教中道偶停驂
董恂改譯)

中文注釋

①睡著:這裡是指消沉萎靡,這行詩跟“哀莫大於心死”意思相近。
②“你本是塵土,必歸於塵土”,這是耶和華亞當說的話,見《舊約·創世記》第3章。
③“智藝無窮,時光飛逝”原出於古希臘醫學家希波克拉底(約前460-前377)的《格言集》。
④“沙”指古代計時用的沙漏中的沙粒。“時間的沙”指人類的歷史。而從下一節詩來看,這裡的“沙”又可解釋為“人生大海”岸邊的沙灘。

創作背景

《人生頌》寫於1838年,匿名發表於1839年,正值美國資本主義進入蓬勃發展時期。亨利·沃茲沃斯·朗費羅的愛妻波特1835年因流產而病故,他一度陷入悲痛之中,而當他追求阿普爾頓(五年後成為他第二任妻子)時,又遭遇頗多波折。他百感交集,覺得人生充滿挫折,內心不免傷感,於是寫下這首詩,以此來勉勵人們在人生道路上要不懈努力。

作品賞析

文學鑑賞

《人生頌》一詩是亨利·沃茲沃斯·朗費羅最著名的抒情詩之一,首次發表在一份名為《內克波克》(Knickbocker Magazine)的雜誌上,後來收入詩人的第一部詩集《夜吟》中。這首詩屬於典型的教諭詩,體現了朗費羅的詩學理念。朗費羅是積極的“為人生而藝術”論者,主張藝術應該鞭撻現實,激揚人們的生活熱情與鬥志,從而造福人類。
該詩以一位年輕人的口吻來表達詩人對人生的見解(避免了詩人直接說教之嫌),闡述了以健康向上、積極進取的樂觀態度對抗消極的虛無思想的人生哲理。全詩語言莊重、嚴肅而通俗,詩人從幾個角度,層層深入地揭示了人生的積極內涵。全詩共9節,結構嚴謹,條理清晰,層次分明,說理和論述都很講究。
從整體結構上看,全詩層層遞進,環環相扣,起承轉合,十分自然,體現出詩人不凡的技巧和構思。
全詩有明顯的四個層次。1~3節可視為第一層次,這一層次表明了詩人對人生的根本看法,即什麼是人生。第1節詩人首先寫出了一種消極的論調,故意設定一個悲觀人生論的“歌者”作為批駁的對象,闡述反對將肉體的必死性作為把人生視為一場幻夢的因由,以此來恢復生命的靈性維度來維護人生的現實意義。第2節則講述在消極論調的對立面,詩人表明了“人生是實在的”的唯物主義人生論,人生不是虛驚一場 ,是真摯而熱烈 的。人生的終點並非墳墓,“你本塵土,必歸塵土”僅僅是對肉體而言,絕非指人的精神。因此第3節闡明人生的道路和目標既不是享樂,也不是悲嘆,而是行動,是每個明天都比今天走得更遠,是天天向上。基於這一點,消極悲嘆和觀望都是錯誤的,只有緊緊地抓住時間,充分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才是正確的態度。
第二層次(4~6節)以如何度過人生為承接,闡明如何來度過自己的一生。這裡開始闡釋全詩的主題,指出人生的目標和道路在於行動和不斷的自我超越。在第4節中,“Art is long , and Time is fleeting”這句話所包含的隱喻是:時間是船,要珍惜光陰,努力奮鬥。令人不禁聯想起“光陰似箭,日月如梭”。另外,這節詩中還有心是人,人生是旅程,心是樂器等三個概念隱喻,表明只有擁有積極向上的態度和積極進取的戰鬥精神,人生才能夠真正地充實和完美起來。在第5節中,詩人將世界比作戰場,隱喻世界是場地;而把人生比作宿營地,旅客可以臨時休息則隱喻人生是休息場所,旨在提醒人們珍惜生命,積極進取,爭做強者。人生既然是真刃而實在的,那么就應該“趁著活生生的現在”而行動,做一個敢於面對一切現實的“威武善戰的英雄”,因為時光飛逝,人生苦短。第6節則將時間喻人,讓人們感覺到時間是自己身邊的人,是看得見摸得著的,從而增強人們的緊迫感。在生活中,不能成為懶惰的懦夫,也不能成為空想家,“行動吧——趁著活生生的現在”,命運對於每個人是有所不同的,但是無一例外,自己所能做的,就是能夠擔載命運。
第三個層次(7~8節)轉入到對人生價值的詮釋上,解答了正確度過人生的價值與意義。在第7節的“departing , leave behind us”中的“departing”即可指離開分別,又可指死去,一語雙關,使得樸實的詩歌有了更豐富的含義,也引發讀者進行思考。第8節詩人隱喻人生是大海,人們對大海會有敬畏感,因此也會對人生充滿敬畏感。詩人認為,人生的根本意義在於使自己的人生變得崇高而壯麗,這樣生命的印記將永遠留存在歷史的沉沙(即人類的歷史上)中,供人瞻仰並給人以啟迪
第四層次(9節)單節構成,在短短的四句詩中,詩人發出了時代的最強音,這可視為是詩人的強烈呼籲和熱情的號召,號召人們振作起來,付諸行動,勇敢地面對任何命運的挑戰。“不斷地進取,不斷地追求/要善於勞動,善於等待”是這首說理詩的結論。
朗費羅的這首詩歌通俗淺白,節奏明快,具有極強的感染力,而且詩歌激揚向上的人生鬥志與19世紀40年代美國拼搏進取的時代精神非常吻合,這也使得它能夠在美國廣為流傳。
韻律
藝術上來講,詩體形式優美,富於韻律感。
詩人在《歌手們》一詩中指出詩人有三項任務:娛悅、鼓舞和教導。為了實現這樣的目的,朗費羅的詩歌往往選用最常見的英文傳統格式和常見的語言,用詞口語化,琅琅上口,易於讓普通讀者閱讀並引發他們的共鳴。《人生頌》即採用傳統格律詩中最常用的四行詩節形式,詩行則主要採用抑揚格四音步(有一部分是三音步),一輕一重的音節在同一行詩里出現四次。此詩韻律整齊,採用a,a-b,c-d-c-d,e-f-e-f這樣的隔行韻形式,而且腳韻還穿插了單韻和雙韻的變化,奇數行用雙韻,偶數行用單韻,如第1小節中一、三行的“numbers”“slumbers”,二、四行的“dream”“seem”。雙韻幽婉明快,單韻則強勁有力,兩者的乏叉使用無疑進一步增強了該詩抑揚頓挫的節奏感。除此以外,部分詩行還採用了頭韻修辭形式,如詩中第三行、第六行、第八行與第十七行中的soul and slumbers,grave and goal,spoken and soul,broad and battle等皆為典型的頭韻修辭法。所有這些韻格腳韻與頭韻的運用從總體上形成了這首詩工整和諧的韻律,使之節奏明快、語氣流暢,讀起來鏗鏘有力,優美動聽,而這又恰好與詩的思想內涵珠聯壁合,共同給人們帶來一種奮發向上的感覺,具有極強的感染力。

名家點評

中國現代作家文學研究家錢鐘書先生稱《人生頌》為“漢語第一首英語詩”。
美國民主詩人約翰·格林利夫·惠蒂爾評論說:“我不知道作者是誰,但他或她絕不是等閒之輩。這九節單純的詩比雪萊、濟慈和華茲華斯等人所有的夢想加在一起都值得多。這篇詩是呼吸著、充沛著我們今天的時代精神——它是一個有為的世紀的精神‘蒸汽機’。”

作者簡介

朗費羅(Henry Wadsworth Longfellow,1807-1882),美國詩人,19世紀美國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之一。1836年,在哈佛大學講授介紹歐洲文化和浪漫主義,成為新英格蘭文化中心劍橋文學界社交界的重要人物。朗費羅晚年仍勤奮創作,備受尊崇,牛津大學劍橋大學曾分別授予他榮譽博士學位。1882年3月24日朗費羅逝世倫敦威斯敏斯特教堂詩人之角安放了他的胸像,他是獲得這種尊榮的第一位美國詩人。主要詩作有《夜吟》、《伊凡吉林》、《海華沙之歌》、《邁爾斯·斯坦狄什的求婚》、《奴役篇》、《布呂赫鐘樓及其他》、《歌謠及其他》等。
《人生頌》作者:朗費羅《人生頌》作者:朗費羅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