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學初探

人生學初探

人生學初探》是2000國際文化出版公司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日)河合隼雄河合隼雄著述甚豐,內容涉及領域廣泛,多收錄於《河合隼雄著作集》。

基本介紹

  • 書名:人生學初探
  • 又名:Life is to learn a preliminary
  • 作者:河合隼雄
  • 原版名稱:人として生きることガクジュツ初めて探究する.
  • 譯者:何瑋
  • ISBN:9787801058171
  • 頁數:440頁
  • 定價:12
  • 出版社國際文化出版公司
  • 出版時間2000
  • 裝幀:平裝
  • 開本32
  • 語種:簡體中文
作者簡介,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

河合隼雄(1928年6月23日 - 2007年7月19日)。臨床心理學者、心理治療師
曾任日本文化廳廳長、日本京都大學教育學院院長、國際日本文化研究中心長。 他是日本著名的心理學家,日本第一位榮格心理分析師。他年輕時恰逢日本戰
敗,一心嚮往西方文化的他,對日本傳統文化不屑一顧。1959年他赴美,1962
年前往瑞士專攻榮格心理學,逐漸萌發出對本國文化根基探尋之想法。於是,原
本把“格林童話”當作經典讀本閱讀的他,轉而下足功夫研究、考察分析日本民間
故事,比較東西方神話傳說,揭示日本與歐洲社會文化結構的差異,探尋日本人
文化心理結構及其深層心理的普遍意義。
河合隼雄著述甚豐,內容涉及領域廣泛,多收錄於《河合隼雄著作集》。

內容簡介

比起給予和付出,什麼都不能做,什麼都不做,卻更能讓孩子體會到母愛。呆立在電話亭前那一刻的她,也許頭腦空空,手也僵硬了,但是,她的靈魂卻在顫瑟著。孩子們需要的正是大人們靈魂的震撼。
作為一個人而言,無視他的意願而強加給他事情,這才是最痛苦的。
孩子的心也是多樣化的,這其中包含著刁難,殘忍的部份。他們將這醜陋的部份付諸行動,最終以失敗告終,通過這樣的經歷,孩子們才能成長為社會人。
在了解常識的情況下生活,和被常識左右生活是不一樣的。如果被常識牢牢地束縛住,一旦常識發生變化,你就會不知所措,同時喪失了創造性。
現在是信息社會,因此大家認為只要儘快抓住好信息就能沾光。然而,在處理父母和孩子的關係的問題上,卻不是獲取信息的問題,而是必須自己想辦法。也許大家會想有什麼好辦法,應該儘早讓別人知道。可是問題是,並沒有什麼好辦法。
我覺得人的一生中,會有一些不得不忍耐的事情。對自己而言,憤怒和悲哀能化作多么大的力量,這些最好讓他們在孩提時代就有所領悟。
我小時候的家,我自立作了父親後的家,這兩個家中一成不變的東西是“儘自己的本份”。這句話的精彩在於,雖然每個人都應盡本份,然而這本份究竟是什麼,還要你自己去尋找。也就是說,即使你的想法,行為和別人相異,但只要你認為此刻這就是你的本份,這就足夠了。
在家庭中二進制是行不通的。它不同於做或者不做,去或者不去這樣簡單的二選一。它要求的是更加模糊更為複雜的解決方法。在當今這個以二進制為基礎的科學社會中生活著的人們,只有當他們回到家時,才能明白究竟哪裡才能體現人性,人的特點。
敞開心扉,接納對方。而要做到恰到好處,既不放縱對方,又不拋棄對方,這是需要長時間的磨練。
因為語言的存在,就認為理解是不成問題的,這其實是一種錯覺。實際上人類既沒有這種能力,也沒有形成一種能夠完全相互理解的人際關係。
我們應該從孩提時代就開始逐漸累積那些犯小錯的經歷。
有一位父親,他因為孩子不去上學而苦惱致極。他以我說:“當代科學技術如此發達,只要摁動一個電紐人類就可以登上月球,難道就沒有一個電紐能讓我兒子去上學的嗎?”也就是說,有沒有能讓他兒子去上學的“科學方法”。(P46精彩)
操作性思維方法(P54)
享受人生的各個階段,感受它們的真實存在,共同分享所擁有的一切,將這些自然地融入日常生活中。
每個人都會經歷某種程度的“暴風雨階段”,從而長大成人。
孩子們的能力不是拿分數就可以測試的。
拯救心靈是教育的出發點。(起點)
新聞傳播的是事實,而故事講的是真情。
工作、自立、人生---哭也罷,笑也罷,人生只此一回。
到末了,如果能說上一句---“我與別人不同”、“我是這樣度過自己的一生的”才是最為重要的吧。
吃苦可以磨練人的意志。但是如果過於艱辛,人的精神又會被摧垮。對於那些毫無意義的艱難險阻,我們應該有所認識。
精神方面的修行
最重要的是能有一個人陪在身邊,這個人能給他一份安全感,能和他一起承受痛苦和悲哀。在這種情感交流的支持和鼓勵下,他充滿痛苦和悲哀的內心深處,就會悄悄地萌生出自我恢復自我療傷的力量。人不是輕易就能救濟他人的。重要的是我們給他們創造條件,讓他們依靠自己的力量重新站起來。
值得你把自己賭進去的東西,是什麼?
一生中,沒有一次“忘我體驗”的人是不幸的。把自己的一切拿來做一次賭注,通過這個經歷才能說自己沒有白活一回。我希望去培養這種會拼搏的孩子。
陷入極為堅固的自立之網。
排斥了依賴的自立,實際上會給別人帶來很多麻煩。
工作之外沒有自己的世界,這種人雖然成年了,但和未成年人有什麼區別呢?
當代沒有元服的儀式。但是在人生的各個階段,每個人必須依靠自己的力量,舉行一個與元服儀式相匹敵的儀式。在今天,沒有人會給你取一個成人的名字,在中年的時候發現原來自己的名字是假的,那么,我們有必要舉行一個儀式,通過它了解自己真正的名字。
跨越了危機的人,會感覺到自己所有方面的能量又增長了一層。
從年輕時起就擁有自己的想像力,創造力,這種人是很有能力的,別人是無法闖進他的世界的。
隨著自由度和幸福的可能性逐漸變大,不幸的可能性也隨之變大。
幸福和不幸,這兩者的程度是成正比的,這就是社會。
戀愛可以讓人一下子近於動物,或者近於神靈。
人活著,雖然有許多許多的可能性,但人的意識卻把它壓縮到很小的範圍內。
結婚以後就能獲得幸福,不要這么簡單地就下結論,這是最重要的。
人的情緒是靠一些瑣事來維持的。每天早上吃飯用醬汁當菜的人,突然有一天早餐桌上沒有醬汁了,自己的情緒就會因此而受影響。
自然科學雖然可以解釋別人的死,但對自己的死亡卻無能為力。
49.用免罪符拯救不了心靈的貧瘠
50.要紮緊心靈上的籬笆
隨著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一切都變得如此方便,以至於人們在宗教方面也尋找那種既方便又立竿見影的東西。然而,一個人要發生哪怕一點點的變化,也需要相當大的努力和很長的時間。宗教的事業是需要花費時間在那變化莫測的世界中猶豫徘徊之後,才能有所成就。
54.要有一種去面對自己的精神準備
59.心靈的支柱在何處尋找
對於那些心靈負傷的孩子們來說,他們真正需要的不是金玉良言,就如同熱米飯,暖被窩所象徵的那樣,他們需要飽含內心的關懷、照顧。
人的“生命”而終結,又化為烏有,宗教不是這樣看待人生的。“死亡”是和某種意義上的“永遠”相連的,而揭示這一點,就是宗的的作用。
第七章 心、個性、幸福---讓我們重新停下腳步思考
日本成了世界上屈指可數的少數幾個享受物質富裕的國家,然而我們變成了世界上少數的“幸福國民”了嗎?人的幸福,究竟是什麼?
我在此說的自我實現,它對某個人本人而言也是難以理解的,為此人們有時會體驗一些從未體驗過的痛苦,這叫自我實現。它也許是讓人們去經歷一些殘酷,那殘酷之甚或許會讓自己以往的人生觀世界觀為之崩潰、瓦解。
在尋找心靈靜土的旅途中,暴風驟雨是避免不了的。這樣說合適嗎?
與其在過去的生活中尋找身心疾病的病因,不如思考一下這個病對他今後的生活態度會產生何種影響,這才更有意義。以患身心疾病為契機,某個人的生活態度和人際關係都會有所改變。這種人並不是心理出現故障才導致肉體發病,而是包括人的心靈和肉體的所有組成部分,其布局在發生大的變動過程時,身心疾病作為一種現象而存在著。不要認為是心靈或是肉體哪一部份出了毛病,應該想到當“人”這個不可思義的存在其全部都在變化發展時,無論是心靈還是肉體都會發生某種變化。
體驗恐懼,是走向成功或是失敗的分水嶺。
65.膚淺的幸福不會長久
66.相信自己有能力從悲哀中走出來
67.人是在矛盾中生存的
對於人生,有許多種看法。每一個人如果能夠按照自己的人生觀生活下去,那是非常美好的。
經過痛苦之後,才有心靈的癒合。
沒有傷痛,就沒有癒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