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機合體

人機合體

影片《蜘蛛俠》的主人公是一個被改造了機能的普通人。在《蜘蛛俠》里,蜘蛛俠分別與“綠妖”和“章魚博士”對抗。這兩個對頭展示了另一類人體改造題材——人機合體(cyborg)。這類故事裡的人物,他們的自然機體還處在以前的狀態,但通過與機器設備結合起來,擴大了能力範圍。和機體改造相同的是,這類改造後的超凡機能也可以受大腦支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人機合體
  • 外文名:cyborg)
  • 類型:定義
  • 代表影片:《蜘蛛俠》等
  • 作品:《愛因斯坦第二》
夢想,作品,《蜘蛛俠》,《陶威爾教授的頭顱》,《愛因斯坦第二》,《分離主義者》,《超標準人》,《有去無回》,《歌唱之船》,《亞當回歸》,《義犬》,《換妻俱樂部》,《超人列傳》,《面具》,《黑色撞擊》,《機器戰警》,《黑客帝國三》,總結,

夢想

人機合體的夢想出現得並不太久,只是近代科學技術產生以後的事情。其實,在生活中,我們能夠找到類似人機合體的初步體驗。比如,當人們熟練地駕駛時,往往能夠體會到自己與汽車、小型汽艇、飛機合二為一的感覺。起重機操作員雖然沒那么風光,但同樣會感覺自己的肢體被擴大了許多倍。而一名熟練的工具機操作員也能感覺到工具機便是自己延長的手。另一方面,心臟起搏器、金屬骨骼這些東西,也早就被植入人體裡。當然,這些現實與科幻作品中的“人機合體”相比,還有著質的差異。只不過它們可以說明,“人機合體術”的幻想並非無源之水。

作品

《蜘蛛俠》

科幻作家在創作“人機合體”故事時,除了擴大人體能力這一點外,還著眼於展示人性和機械性的衝突。這是前面那類機體改造故事所沒有的。象《蜘蛛俠》第二集中的章魚博士,本是一個善良的科學家,但卻被章魚般的機械體控制。“章魚博士”一邊身不由己地作惡犯禁,一邊努力去擺脫機械的控制。在最後時刻與身上的機械章魚同歸於盡。

《陶威爾教授的頭顱》

關於人機合體的最初構想,只是用機器系統來維持人腦存活。這是現實中醫學領域人造器官的極端誇張:既然出現了各種人造器官,那么,就讓我們把除了大腦外的整個身體換成機器,看看會出現什麼結果吧。別利亞耶夫的成作名《陶威爾教授的頭顱》,講的便是人腦單獨存活的故事。不過,小說里的陶威爾並非自願獻出頭顱,而是被他的弟子克爾恩綁架,強制實施的。克爾恩以維持頭顱存活為要挾,迫使只剩下大腦的教授為自己工作。

《愛因斯坦第二》

在印度作家隆德赫的《愛因斯坦第二》中,陰謀變成了“陽謀”。斯里尼瓦桑博士被視為愛因斯坦以後最偉大的學者,印度的國寶。他正在進行統一場論研究。不過,癌症很快就要奪去他的生命。印度官方遂由奇塔萊醫生主持,取下他的大腦使其單獨存活。斯里尼瓦桑並不願意被改造成一個失去人生快樂的“活電腦”,但為了能夠在有生之年完成他衷愛的研究,只好同意接受手術。小說結尾,博士的大腦終於解決了統一場論的所有難題,但卻沒有把答案告訴那些視他為機器的人,而是用某種人們不能理解的方法自盡了。

《分離主義者》

這些故事還只是單純描寫了人腦與機械結合的可能性,並未提到這類可能性會帶來行動上的自由,甚至為主人公設定了悲劇般的結局。一九六八年,美國科幻大師伊薩克。阿西莫夫(Isaac Asimov,1920——1992 )在《分離主義者》這個短篇故事中,樂觀地指出了“人機結合”的未來趨勢。一九七二年,卡丹更以此為題材發表了長篇小說《機器改造人》。小說描述一個太空人在意外中身受重傷,當局為了挽救他的生命,將他身體多處改造,使他成為一個具有超能力的人。

《超標準人》

在人機合體故事中,受科幻界公認的經典之作是弗雷德里克。波爾(Federik Pohl,1919——)於一九七六年所寫的《超標準人》。我們知道,人類其實是地球環境,甚至只是地球表面陸地環境的產物,並不適應外星或者深海的環境。在《超標準人》里,未來人類準備移民火星,但火星氣壓極低、輻射很強。正常的人類只能穿著太空衣踏上火星,不符合在火星表面自由行動的預想。於是,宇航局不惜將太空人維爾徹頭徹尾地改造,以使其成為適應火星的人。他的雙眼換成了攝像器,皮膚換成塑膠,鼻子裡布置了濃密的毛髮,一些內臟也被更換,甚至擁有太陽能翅膀。
在改造過程中,維爾痛苦地死去。他的好友,著名太空人羅傑。托拉威被改造成第二個“超標準人”。他終於和其他自然人太空人一起登入了火星,但已經成為他身體一部分的機械系統發生故障,導致羅傑神經錯亂,去襲擊太空人。經歷了種種磨難後,羅傑還是在火星上生存了下來。只不過他已經不再是地球人,而是半機械的“火星人”了。
如上所述,太空中的許多奇景絕非人類肉眼能夠目睹,而只能藉助觀測儀器。因為許多地方的物理環境可以輕易催垮脆弱的人體。比如說木星,它的大氣厚達幾千英里,其底部壓力比地球深海底部的壓力還大。這個大氣層由氨、氫等成份組成,唯獨沒有人類最需要的氧。酸雨在大氣中不停地下。總之,木星的真實表面和神話中的地獄有一拼。

《有去無回》

但是,美國科幻作家西馬克在短篇《有去無回》中,卻讓人類太空人“赤身”進入這個地獄。原來,宇航局為了把人派進去,專門研究了“轉換器”。他們從木星大氣里發現了一種氣體狀原始生物——“跳跑人”,轉換器的作用就是把人變成類似跳跑人那樣的鬆散結構。在主人公艾倫之前,已經有四個太空人被轉換後派入木星大氣,結果都有去無回,讀者會以為他們已經在奇險中罹難。所以,再派艾倫去尋找他們完全是一種悲壯行為。
結果,小說後半部分為之一轉:身體完全變形後的艾倫完全感受不到木星大氣的“惡劣”,在他眼裡,空氣很美,瀑布很美,雨聲很美……原來,“跳跑人”是木星環境的產物,如果人類的身體和它們一樣的話,木星對他便象花園一樣舒適。前面的太空人都是樂不思蜀才有去無回的。

《歌唱之船》

另一本更大膽的“人機結合”小說是科幻女作家麥卡弗里(Anne McCaffrey1926——)創作的《歌唱之船》。一個身體有嚴重缺陷的少女被賦予一個新的軀體-一艘太空船,這艘太空船從此成為旅客們善解人意的好朋友。

《亞當回歸》

不考查體能,只將人造腦和人腦並聯,提高人的智力,也是一個常見的人機合體題材。王晉康在多篇科幻小說里描寫這類主題。在小說《亞當回歸》中,未來人類都植入了“生物元件電腦”,獲得了比自然大腦高一百倍的智力。在外太空經歷了兩百年才回到地球的太空人王亞當知道這一事實後,本能地進行了抵制。然而,那些擁有“第二智慧型”的未來人對此洞若觀火。最後,王亞當終於明白自己的反叛行為象孩子一樣可笑,終於接受了時代潮流。

《義犬》

在科幻小說《義犬》中,七十二個科學家自行植入“模擬人腦”。他們被人類圈禁在喜馬拉雅山的一座無名雪山里,並被貶稱為“大腦袋”,在世人的疑懼中離群索居。
直到有一天,一團似乎擁有智力的黑暗星雲飛向地球,在滅頂之災面前,人類才請出“大腦袋”,合作挽救共同的家園。因為只有大腦袋超凡的智力才能在極短時間裡解決危機。

《換妻俱樂部》

在美國科幻片《換妻俱樂部》(The stepford wives)中,插入人腦的晶片並不改變他的智力,而是改變他的人格,他的生活方式。一群同樣娶了女強人的男人深感自己的地位受到威脅。在斯坦福工程師的策劃下,在自己妻子的頭腦中插入晶片,使他們成為“賢妻良母”。直到前電視節目主持人珍尼和老公來到這裡,才結束了這場陰謀。恢復自主的妻子們又重新讓她們的老公成為“妻管嚴”。

《超人列傳》

中文科幻里人機合體的代表作,還有台灣作家張系國的《超人列傳》。在這個短篇中,未來的人類用人機合體的方式,改造一批精英學者,使他們獲得超級能力,更適於科學研究工作。主人公斐人傑就是一個被施以人機合體的科學家。小說家細緻入微地細緻入微地描寫了人機合體後的奇妙景觀。
不過,《超人列傳》描寫的,並不是人機合體的樂觀結果,而是將肉體任意改造後,固有的人性所受到的威脅。小說結尾處,絕大部分人機合體的精英們變得冷漠麻木,視生命如草芥,甚至想用人造腦代替人類延續文明。只有斐人傑在人類文明被毀滅之前,帶著一男一女兩個人類兒童,飛到外星,成為新世界的亞當和夏娃。

《面具》

幾乎同時,美國科幻評論家兼小說家奈特在一九六八年所寫的短篇故事《面具》中,也指出了這個危險。《面具》描述一個在月球上意外受傷的人如何被徹底地改造的過程。但全篇的重點卻在故事末尾:主人翁冷血地殺死一頭可愛的小狗,顯示他已完全喪失了惻隱之心。
1950年,科幻作家雷蒙德。F.瓊斯在小說《機械大腦》中,也用悲劇手法描寫了能夠運動的人機合體故事。在書中,人的大腦被移植到機器里,以利用它們的記憶中的技能。

《黑色撞擊》

在科幻電影《黑色撞擊》中,甚至出現了整個由人機合體的改造人組成的社會。影片背景是二十七世紀,暴發了第六次世界大戰。戰爭一方是通過基因改良後的“優秀人種”艾爾法人。另一方便是普通人,加上“人機合體人”組成的種群,合稱為瑞貝爾人。影片中出現的幾個瑞貝爾軍人都是人機合體人。他們出生時都是畸形,受到艾爾法優秀人種的歧視。瑞貝爾人集團將他們改造成人機合體的人,並接納進來。戰鬥的關鍵時刻,瑞貝爾軍人可以直接把軀體與外界的信息網路聯繫在一起,取得優勢。

《機器戰警》

人機合體在銀幕上最有名的代表作,莫過於《機器戰警》系列。警官墨菲在執行任務時遇害,身體殘缺不全,心臟已經死亡,但大腦機能尚在。負責底特律市防務的奧麗公司遂用他的殘軀來進行人機合體實驗,製造出“機器戰警”。由於全身披以鋼甲,四肢都是機器,機器戰警無堅不催。但他最大的“缺點”是仍然具有人性,不僅慢慢恢復了對“前生”的記憶,而且恢復了價值判斷能力,不再成為純粹執行命令的機器。後來,奧麗公司更製造出機器人警察ED209.但這種非人機器和半人的“機器戰警”之間的鬥爭,仍以人性獲勝告終。
這個系列影片的亮點,便在於人性和機器性在機器戰警身上相繼表現,既衝突又統一。有的時候,機器戰警表現了十足的機械性。比如程式失去控制時不停地遊走。或者僅僅因為有人吸菸便鳴槍示警。而當他記憶起舊日的家庭生活,徘徊在舊家的門外時,我們又可以看到深埋在機械軀殼中的人性。
在《機器戰警》中,我們看到了對人體機能,而不是對智力的重視。儘管在如今的機械設計領域引入了許多仿生學原理,但人體本身仍然擁有機器無法比擬的靈活性,尤其是手的運用能力,更超越一切生物和機械手。在戰鬥中操槍瞄準射擊等技能,更為機械所不及。在這類題材中,人體(而不是人腦)便是大自然製造的超級機械。人機合體的目的,是把這種能力進行放大。

《黑客帝國三》

說到這裡,可能有的讀者會把“人機合體”與“機甲”混為一談。許多日本科幻漫畫,如《逾時空要塞》等等,都出現有“機甲”。《黑客帝國三》中,錫安的人類戰士也是操作機甲與入侵的機械水母一場大戰。機甲是一種人形戰鬥機械,可以作出類似人體的動作,如跨越、格鬥等等。但需要有人類駕駛員坐在中間操縱。並且,駕駛員可以自由離開。機甲只是一種複雜機械。而人機合體則是人與機械被鉚接在一起,彼此相融。離開機械部分,那個人就會死去。離開人,那部分機械體也不能獨自執行任務。

總結

當然,頂盔戴甲般地全面改造人體還是遙遠的未來。但今天的科學已經能夠用電子技術替換人體器官和器官附屬物:心臟起搏器加強了病弱的心臟,耳蝸移植術幫助了聽力受損者,仿生手、腿被連線在真實肌肉上,幫助人們行動。從個別肢體的被更換,到全部軀體被更換,中間會有多大的距離呢?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