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社會科學文獻網路知識模型與套用

人文社會科學文獻網路知識模型與套用

《人文社會科學文獻網路知識模型與套用》是2015年清華大學出版社出版的書籍,作者是王星。

基本介紹

  • 書名:人文社會科學文獻網路知識模型與套用 
  • 作者:王星
  • ISBN:9787302365334
  • 定價:36元
  • 出版社:清華大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5-1-6
圖書前言,圖書目錄,

圖書前言

本書重點關注用於發現有價值的跨界知識的數據、模型、估計和評價等統計學習方法及其套用。全書由7章構成,第1章是導論,第2章是跨界知識模型的基本概念,第3~5章是基礎計算模型,第6章和第7章是跨界知識模型的套用。 本書可作為檔案管理、圖書館學、情報學、統計學、複雜系統、數據挖掘等專業高年級本科生及研究生研討課的討論參考書,也可作為科研管理、高等教育研究的方法參考書。
談到科學文獻,大多數學者往往把評價的視角集中於它的被引次數、作者實力、發表期刊、半衰期等數量指標上。論及人文社會科學文獻,又將著眼點放在思辨性、規範性、科學性和創新圖書指標上,所有的聚焦點都集中在作品的外在“特徵”方面,並認為這些方面的綜合體就是人文社會科學作品的精髓所在。而從文獻作為知識載體對知識的傳播與交流作用來看,不僅僅是引起同行的注意就夠了。
隨著知識大爆炸網路時代的出現,一方面,學術成果生機繁榮,影響深度和廣度不斷擴展,形成了一個素材豐富、信息量巨大的跨界學術生態圈; 另一方面,藉助學術文獻對知識的擷取、加工、轉移、傳播等活動頻繁,蘊藏在這紛繁的大數據軌跡之中的寶貴的交叉學術觀點和新鮮的學術氣息成為新思想、新理論以及跨界合作的新證據。於是,人們對文獻和文獻的選擇要求越來越高,不再滿足於僅僅靠閱讀經典來收穫選題思路,也不滿足於躋身於某學術流派下做細枝末節的註記,甚至對於科技小品也能有想法。從大量文獻中建立用於連線不同領域的穩定的知識跨界橋樑已成為一個重要課題。
尤其是在人文社會科學領域,本土語料體系被國際化、形式化、碎片化,本土的人文社會科學正面臨著被肢解的困境,一方面學術成果不得不受制於稟賦之外量化評價的驅趕,另一方面是現代科學高度分化形成堅固的學科壁壘、部門壁壘、學派壁壘和地域壁壘,跨領域的研究在眾多龐雜而又迅速更新的學術's資源面前,常常顯得無所適從,甚至有的學科發展封閉被迫依附於學術之外以求生存所導致傳統特色萎縮而引發對其科學獨立性的質疑,這更加大了這些學科知識被忽略甚至被丟棄的可能性。
人文社會科學根植於生活世界,對人的思維世界和生命更新起著滋養的作用,尤其是在“人、機、物”共生的大數據時代,許多知識的價值密度被掩埋,需要用新的工具和新的表現形式打通交流的阻隔,幫助學者在跨領域的學習和研究中更有效地找到和更便捷地獲取所需要的信息資源。網路知識模型是一類用於理解跨界知識轉移及變化規律的工具,其主要作用在於發掘學科之間的關聯支撐結構,發現中西方學術傳統溝通與圓融的肌理,尋求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融通的主題空間,重構人文知識的生長土壤。人文社會科學的網路知識模型既是情報學、統計學、計算機科學、管理學交叉領域的學術前沿,也是知識發現和大數據分析的熱點問題,更是科學認識人文社會科學作品評價體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
本書重點關注用於發現有價值的跨界知識的數據、模型、估計和評價等統計學習方法及其套用。全書由7章構成: 第1章是導論部分,主要對文獻計量經典理論和觀點進行梳理; 第2章是跨界知識的基本概念;u 第3~5章是基礎計算模型,重點關注社會網路模型和自然語言模型; 第6章和第7章是跨界知識模型的綜合套用,內容包括學術熱點發現的理論與實踐、人文社會科學學術跨界影響力模型。這些模型強調讀者對文獻的需求視角,試圖通過學術文獻的內容結構實現跨界知識模型的估計過程,重視模型對智慧型搜尋和知識圖結構信息的解讀能力。
這是一個全新的視角,所列實踐活動剛剛起步,希望得到更廣泛的關注和評論,為發展出適用於人文學科學術成果影響廣度的評價工具奠定理論基礎; 這些模型所產生的用於提取人文學科科學探索中的跨界規律、合作規律和協同規律等經驗數據可為科研管理、學科建設和學術評審提供決策參考; 這些研究也可視作統計學習對文獻類型數據內容探索分析的新嘗試,其結果就是今天的學術網路資源日益產生新價值、呈現新氣息、成為創新的素源,為不同領域學者的研究提供更大和更有效的跨界知識思維導圖。
非常感謝中國人民大學科學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業務費專項資金資助)項目《人文社會科學學術成果評價指標體系》(項目編號: 10XNI014)和2013—2015年同類項目《人文學科跨界關係網路跟蹤評價研究》(項目編號: 13XNI011)的經費支持; 感謝中國人民大學“985工程”的支持; 感謝清華大學出版社的大力支持; 感謝中國人民大學袁衛教授的鼓勵和寶貴幫助; 感謝有幸參與國務院學位辦組織的《統計學一級學科簡介》和《統計學博士、碩士學位基本要求》兩份檔案的編寫工作,使我獲得寶貴機會向新的一級學科代表學習學科發展問題,增強了對跨學科要義和學術責任的深刻理解。5年來,許多同學曾階段性地參與到這項跨學科的研究過程中,他們中間有: 李榮明、龔君泰、張波、楊曉芳、陳文、顏婭婷、王曉航、趙碧君、馬璇、鄭軼、劉聖、李沐雨、賀詩源、張慧和王愛玲等; 中國人民大學圖書館的鄭惠玲、張雲和孟壇魁同事協助獲取有價值的實驗數據; 感謝中國人民大學套用統計科學研究中心、統計學院、合作單位研究生院和網路中心的支持,感謝劉大椿教授和北京師範大學管理學院系統科學系的樊瑛教授參與討論並提出諸多寶貴意見,正是他們的激情參與賦予了我們堅定的信念,使我們終於在文獻和文獻內容之間覓到一個恰當的視角——網路知識模型,並通過這台可調節的顯微鏡去探尋人類文明的跨界研究規律。
王星
中國人民大學套用統計科學研究中心
&中國人民大學統計學院
2014年5月

圖書目錄

第1章導論
1.1知識模型理論的演進
1.2人文社會科學評價理論回顧
1.3國內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成果評價的主要觀點
參考文獻
第2章跨界知識模型和估計過程
2.1跨學科研究進展
2.2跨界知識模型的含義
2.3人文社會科學跨界知識模型的估計過程
2.4跨界知識模型的框架和數據
參考文獻
第3章社會網路分析
3.1社會網路的概念與發展
3.2社會網路的基本特徵
3.3網路抽樣
3.4社群挖掘算法
3.5社群網路模型的評價
參考文獻
第4章重疊社群提取算法
4.1重疊社群概述
4.2無背景信息社群提取算法
4.3帶背景信息社群挖掘算法
4.4帶背景信息的重疊社群提取OCE算法
4.5OCE算法的性質
4.6幾種社群挖掘算法的比較
參考文獻
第5章自然語言模型
5.1向量空間模型概述
5.2統計語言模型
5.3LDA模型
5.4LDA模型在語言腐敗識別中的套用
5.5基於網路調整的主題模型(NetPLSA)
5.6中文分詞方法和分詞工具
參考文獻
第6章學術熱點發現的理論與實踐
6.1學術熱點概念的變遷
6.2基於學者選讀文獻的學術熱點定義和數據基礎
6.3隨機區塊模型和計算
6.4實證研究
6.5本章小結
參考文獻
第7章人文社會科學學術跨界影響力模型
7.1文獻的跨界影響關係估計數據
7.2無重疊社群的實證研究
7.3重疊社群的跨機構合作主題模型研究
7.4總結與未來研究展望
參考文獻
索引
後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