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增雪

人工增雪

高射炮、火箭、氣球播撒催化劑法,飛機播撒催化劑法,地面燒煙法。人工增雪的難度是很大的,對天氣有更高的要求。首先要有充足的水汽;其次,要通過雷達衛星等高科技手段跟蹤監測雲層,雲層過厚、過高或過低都不利於人工降雨作業;還需要空軍管理部門的批准,因為人工增雪作業發射出的火箭彈和高炮威力巨大,假如發射上空正巧有飛機經過,極易引發事故。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人工增雪
  • 性質:人工干預
1.原理,2.方法,3.作業條件,4.發展現狀,5.作用與副作用,6.人工降雨的區別,

1.原理

雲是空氣垂直運動的結果,隨著空氣的上升,地面的水汽也被夾帶著一起上升,在這個過程中,一部分水汽蒸發掉,一部分則升入雲中,會冷卻而凝結,成為雲中水汽的一部分。高空的雲是否下雨,不僅僅取決於雲中水汽的含量,同時還決定於雲中供水汽凝結的凝結核的多少。即使雲中水汽含量特別大,若沒有或僅有少量的凝結核,水汽是不會充分凝結的,也不能充分地下降。即使有的小水滴能夠下降,也終會因太少太小,而在降落過程中中途蒸發。基於這一點,人們就想出了一個辦法,即根據云的情況(性質、高度、厚度、濃度、範圍等),分別向雲體播撒致冷劑(如乾冰、丙烷等)、結晶劑(如碘化銀、碘化鉛、間苯三酚、’四聚乙醛、硫化亞鐵等)、吸濕劑(食鹽、尿素、氯化鈣)和水霧等,以改變雲滴的大小,分布和性質,干擾中氣流,改變浮力平衡,加速其生長程,達到降水之目的。
高空的雲有暖型雲(雲內溫度在0℃以上)和冷型雲(雲內溫度在0℃以下)。對冷型雲的人工增雨,常常是播撒致冷劑和結晶劑,增加雲中冰晶濃度,以彌補雲中凝結核的不足,達到降雨的目的,對暖型雲的人工增雨,則通常是向雲中播撒吸濕劑和水霧,加強雲中碰並,促使雲滴增大。
人工增雪的原理與增雨相同。
天上的水汽要變成雨雪降下來必須具備兩個條件,一個是必須有一定的水汽飽和度(主要與溫度有關),另一個是必須有凝結核。因此,人工增雪首先必須天空里有雲,沒有雲就像巧婦難做無米之炊一樣,下不了雪。能下雪的雲,棸0℃以下的“冷雲”。在冷雲里,既有水汽凝結的小水滴,也有水汽凝華的小雪晶。但它們都很小很輕,倘若不存在繼續生長的條件,它們只能像煙霧塵埃一樣懸浮在空中,很難落下來。我們在冬天裡經常能看到大塊大塊的雲彩,就是不見雪花飄下來,因為組成這些雲彩的雪晶太小,克服不了空氣的浮力,降水能力很差。如果在雲層里噴撒一些微粒物質,促進雪晶很快地增長到能夠克服空氣的浮力降落下來,這就是人工增雪的功勞。

2.方法

高射炮、火箭、氣球播撒催化劑法,飛機播撒催化劑法,地面燒煙法。
目前主要使用的催化作業的方式大體有三種:一是以在地面布置AgI燃燒爐為主手段。催化劑依靠山區向陽坡在一定時段常有的上升氣流輸送入雲。這種方式的優點是經濟、簡便,其明顯的缺點是難以確定催化劑入雲的劑量。這種方式主要適合於經常有地形雲發展、交通不便的山區。
二是以高炮和火箭為主的地面作業。將催化劑在合適的時段按需要的劑量輸送到雲的合適部位。其缺點是雖已有車載火箭裝備,可在一定範圍內移動,但相對於飛機機動性仍差,適合於在固定目標區(如為水庫增水)作業,特別是對飛機飛行安全有威脅的強大對流雲進行的催化作業。
三是飛機催化作業。飛機催化作業的面比較寬,可以根據不同的雲層條件和需要,選用暖雲催化劑及其播撒裝置,選用製冷劑及其播撒裝置(如乾冰、液氮),也可掛載AgI燃燒爐、掛載飛機焰彈人發射系統。還可裝載探測儀器進行雲微結構的觀測和催化前後雲宏、微觀狀態變化的追蹤監測。特別適合於對層狀可降水雲系進行的催化作業。

3.作業條件

作業區上空有水汽含量較豐富的積狀雲,且雲層較厚,雲頂高度在6100——12200米之間,地面有小於10公里/小時的微風。

4.發展現狀

目前還處在試驗研究階段,雖然取得了一些可喜的進展,但是,諸如實施人工影響作業後,雨量的淨增量、落區、時效及撒播催化劑的種類、時機、方法等方面,都還需要進一步的研究。

5.作用與副作用

緩解旱情,抑制病蟲、蟲卵的越冬基數,對農作物起到保暖作用。
副作用碘化銀被炮彈送到高空之後便擴散成無數肉眼難以分辨的小顆粒,與雨水量相比,極其微小,不會對人體造成傷害。

6.人工降雨的區別

人工降雨(英文:rainmaking)或雲的催化(英文:cloudseeding)是指在天上有雲的情況下,通過人工手段催化降雨。一般是通過降低雲層中的溫度,使雲中小水滴凝聚形成大水滴,從而實現降雨。人造雨的原理,主要是借催化劑改變雲滴的性質、大小和分布的狀況,製造雲滴長大的條件,使其按照自然過程而形成降雨。催化劑是用高射炮把炮彈打到高空爆炸,而這些炮彈的彈頭是使用經改裝的非金屬外殼。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