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削弱颱風

人工削弱颱風,向颱風中特定部位的對流雲播撒大量的成冰催化劑,改變颱風的某些結構,使最大風力減弱,以減輕其危害。有人估計,如果颱風最大風力減弱10%,就會使災情減輕20%。所以人工削弱颱風試驗,都是以削弱颱風眼周圍的最大風力為目標。

正文,

正文

原理 在颱風眼周圍的雲牆和離颱風眼稍遠的螺旋狀雲系內,播撒大量的碘化銀(見播雲催化劑),使雲中產生大量冰晶和凍滴,釋放凍結潛熱,促進對流雲發展,從而使水汽進一步凝結而繼續釋放潛熱,造成該區域的氣溫上升,這樣,低層氣壓降低,就可以使颱風眼附近的氣壓梯度變小,最大風力減弱(見圖)。同時,由於主要上升氣流區向外圍擴展,低層入流區也隨之外移,根據角動量守恆原理,這將使最大水平風速減小。理論模式的計算結果表明,用催化的方法,能使颱風眼壁向外擴展10公里,並使海面最大風速減小3~4米/秒(6~8%)。  試驗 美國在1947年10月對颱風進行了首次播雲嘗試。在60年代和70年代,又先後對4個颱風進行了8次有計畫的播雲試驗,其中 4次在播撒碘化銀後,最大風速減小了10~30%。但由於颱風風速的自然變率較大,最大風速的這種減小,還不能完全肯定是播雲的效果。在80年代,美國對颱風又作了進一步探測,發現颱風的雲牆和螺旋狀雲系內過冷水含量很少(一般小於 0.5克/米),冰晶濃度很高(1~200個/升),雲內的鉛直氣流較弱(一般小於3~5米/秒),估計人工播撒成冰劑很難產生明顯的熱力效應,所以用人工播雲法削弱颱風的可行性又受到了懷疑。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