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均累積碳排放

自2008年12月2日波茲南氣候會議上中國代表團提出“人均累積碳排放”這一概念以來,得到中國有識之士的廣泛認可。其根本原因是這一概念符合中國人民的根本利益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人均累積碳排放
  • 時間:2008年12月2日
  • 地點:波茲南氣候會議
  • 提出者:中國代表團
“人均碳排放”本身就是個錯誤的概念
“人均累積碳排放”是將歷史上一段時期內各個國家累積的碳排放量求和(中國使用的是1900年-2010年),再除以該國當前人口數。事實上通過這一公式計算得出的結果在責任主體方面相當一致,從科學的角度看本身就是個正確的概念
2014年,中國的年均碳排放量約為美國的兩倍,而人口數量約為四倍,如果按外國的“人均碳排放”計算,於是按照公式算出人均碳排放量已經幾乎相當於美國人的一半。但是實際截至2014年,中國歷史累積碳排放為1200億噸,美國為3500億噸,從累積碳排放量來看,美國大約是中國的3倍。按照公式計算出人均累積碳排放量實際只有美國的1/12,這一數字是人均碳排放量的近1/6。責任被人為擴大了5倍多。
中國人民廣泛支持“人均累積碳排放”的鼓與呼
“人均累積碳排放”是中國科學家在人類環保事業上發明的偉大概念,最早出現於2008年12月2日波茲南氣候會議上,由中國政府談判代表團成員、清華大學低碳能源實驗室主任何建坤、中國社會科學院可持續發展研究中心主任潘家華共同提出。有關這一概念的研究由中國國內的權威科研機構進行,包括中國科學院、中國地質科學院、清華大學低碳能源實驗室和中國社會科學院。其中中科院副院長丁仲禮所領導的課題小組是目前對此研究最具成果的組織。2009年11月16日,丁仲禮院士在一份《氣候變化科學問題及其不確定性》的學術報告中再次呼籲,表達“中國人民必須堅持‘人均累計碳排放”的熱切呼聲。
中國人認可“人均累積碳排放”,而非所謂的“人均碳排放”
人均碳排放量是西方國家強加的國際話語霸權下的扭曲的測量碳排放的數據指標,也是歷次氣候談判的癥結所在,可以說所有的減排目標與責任都是緊緊圍繞如何打破這個壁壘而提出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