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老化

人口老化

人口老化(aging of population或ageing population)是指一個國家或地區在一個時期內老年人口比重不斷上升的現象或過程。國際上,一般以60歲或65歲為老年人的年齡起點,老人比重占5—10%稱為成年型人口,10%以上為老年型人口。成年型人口向老年型人口的轉化以及在老年型人口內老年人口比重繼續上升都是人口老化。人口老化將增加勞動年齡人口的負擔,還給社會公共福利醫療衛生等方面帶來影響。隨著科技進步,新型養老方式日趨流行,社會上也湧現出一系列如只為父母設計的電視盒子等高科技產品,提升老人的晚年生活質量,最大程度的解決空巢老人寂寞的問題,是智慧養老,候鳥式養老,信息化養老,中國式養老的新形式。網際網路養老已經成為不可忽視的亮點。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人口老化
  • 外文名:aging of population
  • 定義:社會現象
  • 影響:對社會經濟發展消極作用
基本內容,中國現狀,已開發國家的對策,發展建議,戰略對策,現狀,參考資料,開放分類,

基本內容

兩個方含義:一是指老年人口相對增多,在總人口中所占比例不斷上升的過程;二是指社會人口結構呈現老年狀態,進入老齡化社會。國際上通常看法是,當一個國家或地區60歲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總數的10%,或65歲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總數的7%,即意味著這個國家或地區的人口處於老齡化社會。老齡問題包括老年人問題與老齡化問題,而老年人問題與老齡化問題相聯繫,但又不完全相同,一般把有關老年人的社會保障和權益保護看作"老年人問題",把有關老年人增加對社會經濟發展的影響稱為"老齡化問題",這是從人類社會經濟發展的範疇來認識老齡問題。
目前,全世界60歲以上老年人口總數已達6億,有60多個國家的老年人口達到或超過人口總數的10%,進入了人口老齡化社會行列。像古巴、俄羅斯、東歐、芬蘭、中國、澳大利亞、還有非洲的一些國家。基本上人多的國家和已開發國家占主要。
中國人口老齡化的主要特點是:第一,人口老齡化提前達到高峰。20世紀後期,為控制人口的急劇增長,國家推行計畫生育政策,使得人口出生率迅速下降,加快了中國人口老齡化的進程。由於下世紀前半葉人口壓力仍然沉重,還要繼續堅持計畫生育的國策,其結果將不可避免地使中國提早達到人口老齡化高峰。第二,在社會經濟不太發達狀態下進入人口老齡化。先期進入老齡化社會的一些已開發國家,目前人均國民生產總值達到20000美元以上,呈現出"先富後老",這為解決人口老齡化帶來的問題奠定了經濟基礎。而中國進入老齡化社會時,人均國民生產總值約為1000美元,呈現出"未富先老",由於經濟實力還不強,無疑增加了解決老齡化問題的難度。第三,在多重壓力下渡過人口老齡化階段。下個世紀前半葉,中國在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過程中,改革和發展的任務繁重,經濟和社會要可持續發展,社會要保持穩定,各種矛盾錯綜複雜,使得解決人口老齡化問題相對已開發國家和人口少的國家更為艱巨。

中國現狀

對於中國的人口老齡化問題我們該怎樣去解決呢:中國人口變化的最大特點是“未富先老”,2000年,中國65歲以上老人占人口結構比重為6.8%,與世界平均水平完全一樣,至2009年,中國的老齡化比例已達8.3%,顯著趕超世界平均水平7.5%。這是中國社科院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所所長蔡昉在中國經濟50人論壇2011年年會的演講重點,“未富先老”將成為“十二五”最重要的挑戰。
從老齡化社會進入超老齡社會,法國用了115年,英國用了47年,德國經過了40年,而日本只用了24年,速度之快非常驚人。根據聯合國的人口統計數據,中國將在2024年至2026年前後進入超老齡社會,速度與日本大體相同。
人口老齡化是人類文明不斷提升和從注重人口數量到注重質量的體現,但老齡化社會的到來也必然帶來了社會結構和家庭結構的變化,“四、二、一”的家庭模式,少子的老齡化社會,使家庭無力承擔照顧老人的責任,現有的居家養老方式將導致家庭物質供養、生活照料以及精神安慰等方面嚴重缺乏。
今年初,筆者有幸走訪日本養老機構,了解日本老齡化社會和福利制度。日本政府在2000年推出了老人介護保險制度。這一制度既能保障老年人生活不便時有人照料、有病能及時得到醫療和護理,又能儘可能提高勞動人口照顧老年人的效率,而且通過專業人員的定期上門提供醫療護理和康復指導,延緩衰老進程,促進和維持健康狀況,節約了大量的醫療費。根據站立、起身、步行等動作維持和有否改善的可能性,養老護理狀態各有2級需照顧和5級需養老護理的層次劃分,老年人如果需要介護服務,個人必須先向市町村提出書面申請,市町村在聽取主治醫生(直接與該老人經常接觸的社區醫生)意見的基礎上,派調查員前往老人家中調查健康狀況。將調查結果送交介護認定審查委員會,依照國家的標準進行判定。醫療機構照此計畫上門提供介護服務,或用車接患者到相關機構接受服務,然後送患者回家。介護計畫實施半年後,再進行一次健康調查和重新評估,根據健康狀況的改善程度(或惡化程度),調整介護等級,制定新的介護計畫。
對於居家養老,日本的社區還會做詳細的登記工作,比方說,哪些老人需要服務,留學生中有哪些人有打工需要,進行配對。同時倡導志願者為居家老人服務,日本的在校學生如果做過志願者,申請獎學金的機率比較高。而在中國,目前還缺乏此類倡導年輕人參與養老事業的輿論環境與政策干預,所以主動從事養老工作的年輕人少,專業從事養老工作的年輕人更少,而志願者與養老機構之間也因缺乏信息溝通,出現供需不平衡的現象。
中國已步伐堅定地邁入老齡化社會,421家庭結構中的年輕人,已越來越無力承擔在老年人身邊親自照顧的義務。對於養老問題,主要靠政府主辦是“杯水車薪”,政府必須走出福利化的誤區,走社會化、產業化的道路。政府要從養老福利機構經辦人的具體角色中解脫出來,成為發展社會養老事業的組織者、引導者、服務者、監督者,更多地從巨觀管理、政策制定、經驗總結方面進行指導。比如,加大養老就業引導與扶持力度,加大媒體對養老事業及中華民族尊老愛老古德的宣傳,鼓勵民間資本投向養老事業,加強監管的同時放寬準入限制,多管齊下,推動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建設。
老年人需要豐富的精神生活。許多經濟已開發國家老年人自殺率居高不下,各種類型精神疾病困擾著廣大的老年人群,其原因在於這些國家家庭聯繫鬆散,喪偶以後獨居的老人尤其感到孤立無助。中國則強調尊老愛老,老有所為,老有所樂,家庭和社區組織等部門在關愛老人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老年人需要充實的物質生活。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中國老年人的收入明顯增加。據統計部門調查,2000年城市老年人平均收入比1992年提高3.1倍,同期農村老人收入增長1.7倍。中國城鄉老年人口一次性抽樣調查顯示,城市75.6%和農村55.6%的老人感到自己的生活有保障。在農村,86.1%的老年人認為比起過去在生產隊里的老人,自己的生活水平明顯提高,城市也有70.3%的老人認為自己比過去離退休職工“經濟上更加有保障”。城市中的老人家庭現代生活設施從1992年的4種增加到2000年的8種,50%的城市老人有獨立的煤氣、電話、電冰櫃和室內廁所設施,戶均住房面積達到70多平方米。農村老人50%有兩種現代化家庭設施,戶均住房面積達到80多平方米。需要指出的是,雖然中國老年人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其消費額占社會消費總額的比例還很小,還有很大的拓展空間,他們的家庭財產也明顯少於青壯年。國家統計局2002年對4000戶城市居民調查顯示,60—70歲老年戶家庭財產平均為16.2萬元,70歲以上者15.7萬元,比35—40歲青壯年戶家庭財產少43%。
中國老年人醫療費用負擔隨年齡增加而迅速加重。據1993年和1998年國家衛生服務調查,城市居民每年住院費用0—4歲為817元,10—19歲增加到2244元,40—49歲為4577元,65歲以上則增加到5096元。可見,老年人疾病多,病情往往比較嚴重,需要消耗更多的資源。據國內外大量資料分析,退休職工醫療費用與在職職工相比約為3∶1,有的國家甚至達到5∶1。中國正在深化醫療制度改革的過程之中,這些數據還有待於進一步觀察、研究。一些城市重視加強社區建設,使老年人在社區中得到方便的醫療、保健諮詢服務,降低了醫療開支,這些都是有益的經驗。從管理體制上,還可實行社會保障商業保險相結合,進一步加大保障的力度。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已在一些地區試點,對大病治療給予有力的支持。據調查,貧困農民在脫貧後又返貧的,有60%是因病,在疾病、災害等方面完善社會保障、商業保險,將為農村的共同富裕,尤其是為農村老人的生活保障提供必要的制度支撐。

已開發國家的對策

解決人口老齡化問題,根本在於加快經濟發展,壯大國家經濟實力。但是老齡化問題又有其自身的特殊性,處理的好,會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積極因素;處理不好,則可能成為制約因素。根據中國確定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戰略目標,結合老齡工作的實際,特提出21世紀前十五年的國家老齡工作巨觀政策措施建議。1、 將實施健康老齡化戰略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的長期規劃。我們提出 健康老齡化戰略內涵,主要包括"老有所養、老有所醫、老有所為、老有所學、老有所教、老有所樂"內容,這是對中國老齡工作的綜合概括,是促使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內容,是解決好中國人口老齡化問題的主體思路。具體建議是:第一,提高對老齡化問題的認識。要加強輿論宣傳和引導,強調中國人口 老齡化趨勢加快的嚴峻性,對社會經濟發展影響的緊迫性,以及實施健康老齡化戰略的重要性,提高各級政府和領導的思想認識,增強全社會的老齡意識。第二,明確國家老齡工作的方向。將實施健康老齡化戰略納入國家"十五" 計畫和中長期發展規劃中,結合經濟發展進程和城鄉不同情況,精心設計和構築中國老齡的工作體系,明確提出目標要求、工作重點、投入力度、檢查標準。第三,落實到各地的發展計畫中。要求各級政府高度重視,把該地區老齡工作列入議事日程,根據國家的要求,結合自己的實際,納入當地的經濟和社會發展計畫中,採取分工負責和齊抓共管方式,對老齡工作有管理、有服務、有措施、有檢查。2、 走家庭養老和社會養老相結合的養老道路。建立以家庭養老為基礎,社 區養老服務網路為輔助,公共福利設施養老手段為補充,社會保險制度為保障的居家養老體系,把老年人自身、家庭、社會和國家作用有機的組合起來,使之發揮出最佳效用。具體建議是:第一,居家養老環境。為了使老年人起居方便,住宅設計要充分考慮方便老年人和滿足老少戶可分可合的需求,公共設施要安排方便老年人活動的場所,使得絕大多數老年人生活在自己的家庭里,繼續發揮家庭養老功能,倡導健康的生活方式,完善具有尊老敬老傳統的家庭養老體系。第二,加快社區老年服務建設。在城鎮建設規劃中,要充分考慮人口老齡化趨勢,合理規劃社區藍圖,使老年人能就近得到諮詢、購物、清掃、陪伴、護理、緊急救護等各種服務,並為老年人學習、文體、康樂、交往等社會活動的需求提供條件,逐步建成適合城鄉不同特點、多層次、多功能、多項目的社區老年人服務體系。第三,適度發展公共養老的福利設施。對政府設立的敬老院等養老、安老機構和設施,要根據當地經濟發展水平和需要公共福利機構撫養的老人情況,政府要繼續增加投入,努力改善設施條件,逐步提高居養水平。鼓勵和扶持社會民辦公共養老設施,制定優惠政策積極發展福利性公共養老設施,形成對家庭養護困難老人的救助保障體系。第四,健全老年人社會保障制度。要採取各種措施,完善城鎮離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的正常增長機制,完善相對獨立的養老金經辦機構,負責養老金的徵收、給付、營運和管理,用發國債形式探索建立養老保險基金,保證全額按期予以支付。農村要逐步推行自我儲蓄和家庭保障為主、集體補助為輔、國家予以政策扶持的農村養老保障制度,並積極推進城鄉養老、醫療方面的社會保險和商業保險,逐步建立起城鄉老年人的社會保障體系。3、 積極發展老齡產業。老齡產業是為了滿足老年人物質和精神生活需求而 形成的產業,既包括生產性產業,也包括服務性產業,是解決人口老齡化問題的重要手段。

發展建議

發展老齡產業,一是要從中國實際出發,以滿足老人物質和精神生活的需要為目的;二是要以市場為導向,按經濟規律辦事,三是要保證養老費用的合理使用,提高老年人的消費能力。
具體建議是:第一,市場機制帶動老齡產業發展。國家要根據人口老齡化發展趨勢,圍繞老年人物質需求和精神需求,對一些產業進行結構調整,開發生產適用對路的各種老年用品,鼓勵和引導老年產品市場的發展。經濟管理部門應運用市場機制,制定一些必要的優惠政策,扶持具有福利性質的為老服務產業發展。
第二,以老齡產業發展社會福利事業。城鄉養老社會化服務要逐步走產業化發展路子,在財政給予必要資助的同時,鼓勵社會團體和個人參與,啟動老齡產業機制來興辦社會福利設施,實行誰投資誰管理,依法進行經營,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第三,努力降低為老服務產業發展成本。要充分利用現有社會資源發展老齡產業,多層次、多渠道籌集發展老齡產業的資金,努力提高資金利用率。充分利用金融槓桿作用,在稅費徵收政策上,考慮扶持為老服務產業的發展。4、加快完善老年法律法規體系。依法治國是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基本方略,依法治理人口老齡化帶來的社會經濟問題,應是下個世紀老齡工作重要內容。具體建議是:第一,加大有關老年法律法規的執法力度。法律部門要堅決制裁侵害老年人合法權益的不法行為,依法合理調整老年群體與其他群體、老年人之間的關係,加強民事調解工作,促進家庭和睦與社會穩定。第二,加快完善老年立法步伐。在2005年左右時間,國家要儘快出台養老保險、醫療保險、社會救濟、老年人福利等有關社會保障方面的法律法規,使老年人的生活獲得切實保障;在2010年左右時間,制定出老年人參與社會發展法、新的老齡事業發展綱要等大部分老年法律法規,形成以老年人權益保障法為基本法的老年法律體系。第三,進一步弘揚中華民族敬老養老的傳統美德。加大宣傳普及老年法的力度,將老年人法規列入國家普法教育計畫,加強執法檢查監督,積極開展老年人的守法教育和政治思想教育工作,表彰敬老養老先進典型,依法懲處殘害和虐待老人行為,營造出健康老齡化的良好社會環境。5、進一步加強對老齡工作的領導。面對中國人口老齡化趨勢,老齡工作只能加強,不能削弱。各級黨委和政府要充分認識做好老齡工作的重要性,進一步加強和改善對老齡工作的領導。具體建議是:第一,加強黨中央對老齡工作的領導。在2000年前,以黨中央名義發布公開信或檔案,要求各級黨組織、各級政府和廣大黨團員從戰略高度和政治高度做好老齡工作。將老齡工作納入到每年三月全國人代會中央政治局召開的人口、資源、環境座談會內容,及時對中國老齡工作進行重大部署。第二,健全政府的老齡事務管理機構。國家應儘快成立高層次的老齡事務議事協調機構,通盤制定中國老齡事業發展的方針政策,對一些重大問題進行協調。將中國老齡協會改組為國務院直屬的老齡事務管理局,作為國家老齡事務議事協調機構的辦事機構,授權行使必要的行政職能,理順老齡工作管理系統的體制,充實老齡專職工作人員,加強對老年人工作的管理、教育和服務。第三,擴大老齡工作社會化服務隊伍。安排部分下崗職工和社會各方面的志願力量,承擔起社區為老年人服務的有關工作,發動居委會、村委會組織低齡老年人開展自助服務。在一些大學對老齡專業管理人才進行培養,加強老齡科研機構建設,組合各方面專家學者,深入開展老齡問題的科學研究。健全立法監督管理機構,加強老齡事務的立法工作和法律監督,推動老齡事業步入法制化管理的軌道。

戰略對策

1、發展經濟,增強經濟承受能力 實現老年人與其他人共同享受經濟社會發展成果 2、 建立和完善老年社會福利保障體系 養老保險、醫療保險、老年社會福利、老年社會救濟 3、 建立以社區為中心的老年服務體系 老年福利服務、生活照料、醫療保健、體育健身、文化教育和法律服 務的硬體和軟體建設 4、 建立和完善老年法規體系 老年人權益保障法 6章50條 5、建立有中國特色的安老、養老安全網 家庭保障安全網 社區養老服務安全網 社會養老保障制度和政策安全網 居家養老為基礎、社區服務為依託、社會機構養老為補充養老機制 6、提高老年人生活質量,營造健康老齡化的環境 工作思路:三個意識 三個體系 兩隻隊伍 工作目標:實現老有所養、老有所醫、老有所為、老有所學、老有所樂 戰略目標:促進健康老齡化,實現人人享有健康,老年人健康長壽.
特點1、人口老齡化的發展呈現階段性。縱觀中國人口發展,人口老齡化發展呈現四個不同發展階段:1950年到1975年為老年人口的平穩發展階段。在此期間,人口老年比從1950年的4.5%到1975年的4.4%;1975年到2000年為人口老齡化的前期階段。這一期間,人口老年比從1975年的4.4%上升到2000年的6.69%,初步進入老齡化階段;2000年到2030年為人口老齡化的調整階段。在這期間,人口老齡化速度加快。老年人口比例年均上升0.39。對這一階段又可分為兩個小階段,一是2000—2015年少兒人口增長率較慢,勞動人口迅速增加,老年人口增長加快;二是2015-2030年少年人口開始減少,勞動人口也出現下降,老年人口迅速增加;2030年到2050年為高水平人口老齡化階段。 2、老齡人口規模大。2009年,全國60歲以上老年人口達到1.6714億。有關方面預計,“十二五”期間,全國老年人口將突破2個億,老年人口占總人口比例將超過15%,老齡化的速度將進一步加快。
3、人口老齡化發展速度快。根據聯合國人口署的資料,中國的老年比每五年平均增加的百分點,從1997年左右就超過了世界平均水平,也高於已開發國家的發展速度。
4、老齡人口高齡化顯著。在人口老齡化的同時,老齡人口也在老齡化。2009年,中國80歲以上高齡老年人口達到1899萬,今後每年以100萬速度增加,“十二五”期間將超過2600萬。
5、人口“未富先老”。中國人口老齡化是在社會性進步和經濟發展的情況下出現的。中國老齡化進程的加快,一是由於實行計畫生育政策,造成人口出生率下降。二是由於隨著科學技術進步,醫療條件改善,人的健康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使人的壽命延長,出生死亡率、自然死亡率大幅下降等多種原因造成的。人口老齡化與經濟發展、人口出生率下降、人民壽命相對延長基本同步。但已開發國家的人口老齡化都是在經濟發達時期,經濟承受能力強,而且及時建立了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制度完善的社會保障體系,因此,即使在進入老齡化社會後出現一些問題,也不會對社會經濟發展產生較大影響。然而對於中國而言,儘管經過近30年的改革開放,經濟有了很大的發展,但在人均GDP、經濟發展質量等方面與已開發國家相比,仍有很大差距。中國人口老齡化進程與經濟發展不同步的矛盾還將持續一段時間,人口老齡化的迅速發展必
然會給社會經濟發展帶來一些不利的影響。
資料1:3000萬人口以上國家的0~14歲人口占總人口的比例 ————————————————————————————-
國名-------普查時間---0~14歲人口占總人口比例---少子化程度
日本-------2005-04-01----------13.8%-------------超少子化
義大利-----2003-01-01----------14.3%-------------超少子化
西班牙-----2003-07-01----------14.5%-------------超少子化
德國-------2002-12-31----------15.0%-------------嚴重少子化
烏克蘭-----2002-12-31----------15.8%-------------嚴重少子化
中國-----2010-12-31-------16.6%-----------嚴重少子化
俄羅斯-----2002-01-01----------16.8%-------------嚴重少子化
波蘭-------2001-12-31----------18.2%-------------少子化
加拿大-----2003-07-01----------18.3%-------------少子化
英國-------2002-06-30----------18.6%-------------少子化
法國-------2003-01-01----------18.9%-------------少子化
韓國-------2002-07-01----------20.6%-------------正常
美國-------2002-07-01----------21.0%-------------正常
阿根廷----2001-11-17-----------28.3%-------------多子化
南非------2001-10-01-----------32.1%-------------嚴重多子化
印度------2001-03-01-----------34.4%-------------嚴重多子化
坦尚尼亞--2002-08-24-----------44.2%-------------超多子化
(資料來源:日本總務省統計局網站)
資料2:中國人口出生率(09年中國衛生統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年份------人口出生率(‰)-----少子化程度
1949--------36.00--------------超多子化
1965--------37.88--------------超多子化
1970--------33.43--------------超多子化
1975--------23.01--------------超多子化
1980--------18.21--------------多子化
1985--------21.04--------------超多子化
1990--------21.06--------------超多子化
1992--------18.24--------------多子化
1993--------18.09--------------多子化
1994--------17.70--------------多子化
1995--------17.12--------------多子化
1996--------16.98--------------正常
1997--------16.57--------------正常
1998--------15.64--------------正常
1999--------14.64--------------少子化
2000--------14.03--------------少子化
2001--------13.38--------------少子化
2002--------12.86--------------嚴重少子化
2003--------12.41--------------嚴重少子化
2004--------12.29--------------嚴重少子化
2005--------12.40--------------嚴重少子化
2006--------12.09--------------嚴重少子化
2007--------12.10--------------嚴重少子化
2008--------12.14--------------嚴重少子化
(註:人口出生率21.0‰以上為超多子化;21.0‰~19.0‰為嚴重多子化; 19.0‰~17.0‰為多子化;17.0‰~15.0‰為正常;15.0‰~13.0‰為少子化;13.0‰~11.0‰為嚴重少子化;11.0‰以下為超少子化。)
資料3:1950~2010年中國婦女總和生育率(國家統計局數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年份------總和生育率(孩)-----少子化程度
1950---------5.81--------------超多子化
1955---------6.26--------------超多子化
1960---------4.02--------------嚴重多子化
1965---------6.08--------------超多子化
1970---------5.81--------------超多子化
1975---------3.57--------------嚴重多子化
1980---------2.24--------------正常
1985---------2.20--------------正常
1990---------2.31--------------正常
1995---------1.56--------------嚴重少子化
2000---------1.22--------------嚴重少子化
2005---------1.34--------------嚴重少子化
2010---------1.44--------------嚴重少子化
(註:總和生育率:5.0以上為超多子化;5.0~3.0為嚴重多子化;3.0~2.4為多子化;2.4~2.1為正常;2.1~1.8為少子化;1.8~1.5為嚴重少子化; 1.5以下為超少子化。)
資料4:日本的總合生育率(2000- 2005)
————————————————————-
年份--------總合生育率%
2000--------- 1. 47
2001 -------- -1. 30
2002 --------- 1. 17
2003--------- 1. 19
2004--------- 1. 16
2005 ---------1. 08
(資料來源:日本內閤府,少子化社會白皮書)
資料5:1990年6月日本厚生勞動省發表了1989 年的日本總和生育率下降到1.57% 的驚人數字,這在日本被稱為“1.57”危機。這一數字震動了日本政府和國民,“控制少子化進程,促進適齡婦女生育”就成為了當時日本政府面臨的重大課題。厚生省因此緊急設定了“有關今後家庭及撫養孩子的談心會”,該談心會主要討論: 從“為了企業生產活動的家庭生活”向“為了家庭生活的企業生產活動”的轉變,今後要營造男女共同生育撫養子女的環境。並指出,教育、居住狀況所帶來的經濟及精神負擔、女性分娩、撫養孩子與繼續工作的矛盾、女性的晚婚化、年輕人的單身化意識是當時導致生育率下降的主要原因。“1.57”衝擊就此拉開了日本政府與少子化鬥爭的帷幕。 日本當局一項新調查顯示,日本要維持良好的社會結構,最理想的狀況是每對夫婦誕下2.48名孩子。但在2008年,每對夫婦的生育率平均只有1.37這極低水平。“少子化”即生育率低,在日本已達到危害“國家興衰”的地步,日本政府一份內部檔案將少子化的嚴重程度,稱為“靜默發生中的緊急狀態”。
資料6:日本經營者團體聯盟曾指出,出生率急劇下降,將導致勞動人口減少、國內市場規模縮小、中青年負擔增加等問題,使經濟發展受到制約。實際上,在現今的日本,人口少子化已經給經濟社會造成了許多負面的影響。首先,少子化加速了日本高齡化社會的進程。少子高齡化的結果,給日本帶來一系列深刻的影響,這影響不僅僅表現在醫療、福利、養老金等社會保障方面,特別是波及到經濟成長的減速以及家庭模式的變化。其次,少子化對經濟將產生重大影響。從巨觀經濟角度來看,少子化最明顯的特徵是人口減少,同時,高齡人口的消費呈減少趨勢,兒童數量減少也造成需要減少。從供給方面來講,勞動人口的減少造成勞動供給縮小。供求雙方的縮小將成為阻礙經濟成長的重要因素。從微觀經濟角度來看,少子高齡化會增加社會保障成本,給企業帶來福利負擔,甚至會給日該企業競爭力帶來許多負面的影響。日本經濟企劃廳2000年6月發表的推算統計顯示:2005年後的15年間,因人口減少的影響,國內生產總值將下降6.7%(日日本內閤府網站)。
資料7:當進入了嚴重少子化社會後(年人口出生率低於13.0‰或0~14歲人口占總人口的比例低18%或總和生育率低於1.8),人口均衡難於恢復,人口衰退不可避免!
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主要數據發布 (2011年4月28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局長 馬建堂 以2010年11月1日零時為標準時點的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在黨中央、國務院的正確領導下,在中央各部門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全國新聞媒體的積極配合下,經過近千萬普查人員的奮力拚搏和十三億各族人民的積極參與,人口普查順利完成現場登記、複查和事後質量抽查等工作,現將快速匯總的主要數據予以公布。
一、人口總量 這次人口普查登記的全國總人口為1339,724,852人,與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十年增加7390萬人,增長5.84%,年平均增長0.57%,比1990年到2000年的年平均增長率1.07%下降0.5個百分點。數據表明,中國人口增長處於低生育水平階段。 
二、家庭戶規模 這次人口普查,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共有家庭戶40152萬戶,家庭戶人口124461萬人,平均每個家庭戶的人口為3.10人,比2000年人口普查的3.44人減少0.34人。家庭戶規模繼續縮小,主要是由於中國生育水平不斷下降、遷移流動人口增加、年輕人婚後獨立居住等因素的影響。 
三、性別構成 這次人口普查,男性人口占51.27%,女性人口占48.73%,總人口性別比由2000年人口普查的106.74下降為105.20(以女性人口為100.00)。
四、年齡構成 這次人口普查,0-14歲人口占16.60%,比2000年人口普查下降6.29個百分點;60歲及以上人口占13.26%,比2000年人口普查上升2.93個百分點,其中65歲及以上人口占8.87%,比2000年人口普查上升1.91個百分點。中國人口年齡結構的變化,說明隨著中國經濟社會快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和醫療衛生保健事業的巨大改善,生育率持續保持較低水平,老齡化進程逐步加快。 
五、民族構成 這次人口普查,漢族人口占91.51%,比2000年人口普查的91.59%下降0.08個百分點;少數民族人口占8.49%,比2000年人口普查的8.41%上升0.08個百分點。少數民族人口十年年均增長0.67%,高於漢族0.11個百分點。
六、各種受教育程度人口 這次人口普查,與2000年人口普查相比,每十萬人中具有大學文化程度的由3611人上升為8930人,具有高中文化程度的由11146人上升為14032人;具有國中文化程度的由33961人上升為38788人;具有國小文化程度的由35701人下降為26779人。
文盲率(15歲及以上不識字的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為4.08%,比2000年人口普查的6.72%下降2.64個百分點。
各種受教育程度人口和文盲率的變化,反映了中國普及九年制義務教育、大力發展高等教育以及掃除青壯年文盲等措施取得了積極成效。 
七、城鄉構成 這次人口普查,居住在城鎮的人口為66557萬人,占總人口的49.68%,居住在鄉村的人口為67415萬人,占50.32%。同2000年人口普查相比,城鎮人口比重上升13.46個百分點。這表明2000年以來中國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極大地促進了城鎮化水平的提高。 
八、地區分布 這次人口普查,東部地區人口占31個省(區、市)常住人口的37.98%,中部地區占26.76%,西部地區占27.04%,東北地區占8.22%。
與2000年人口普查相比,東部地區的人口比重上升2.41個百分點,中部、西部、東北地區的比重都在下降,其中西部地區下降幅度最大,下降1.11個百分點;其次是中部地區,下降1.08個百分點;東北地區下降0.22個百分點。
按常住人口分,排在前五位的是廣東省、山東省、河南省、四川省和江蘇省。2000年人口普查排在前五位的是河南省、山東省、廣東省、四川省、江蘇省。 
九、人口的流動 這次人口普查,居住地與戶口登記地所在的鄉鎮街道不一致且離開戶口登記地半年以上的人口為26139萬人,其中市轄區內人戶分離的人口為3996萬人,不包括市轄區內人戶分離的人口為22143萬人。同2000年人口普查相比,居住地與戶口登記地所在的鄉鎮街道不一致且離開戶口登記地半年以上的人口增加11700萬人,增長81.03%;其中不包括市轄區內人戶分離的人口增加10036萬人,增長82.89%。這主要是多年來中國農村勞動力加速轉移和經濟快速發展促進了流動人口大量增加。
人口普查現場登記結束後,在全國隨機抽取了402個普查小區進行事後質量抽查,通過與現場登記結果比對,這次普查的漏登率為0.12%。
這次人口普查取得了關於中國人口總量、素質、結構、分布等大量的基礎數據,是一筆極為寶貴的信息財富,對制定“十二五”期間的經濟社會發展政策具有重要參考價值。我們正在組織力量進行詳細匯總和分析,並將陸續予以公布。

現狀

人口老齡化的迅速發展,引起了聯合國及世界各國政府的重視和關注。80年代以來,聯合國曾兩次召開老齡化問題世界大會,並將老齡化問題列入歷屆聯大的重要議題,先後通過了《老齡問題國際行動計畫》、《十.一國際老年人節》、《聯合國老年人原則》、《1992至2001年解決人口老齡化問題全球目標》、《世界老齡問題宣言》、《1999國際老年人年》等一系列重要決議和檔案。提醒各會員國"銘記著二十一世紀的社會老齡化是人類歷史上前所未有的,對任何社會都是一項重大的挑戰",籲請各會員國"加強或設立老齡化問題國家級協調機構","在國家、區域和地方各級制定綜合戰略,把老齡問題納入國家的發展計畫中","為老齡化社會的來臨做好各項準備工作",提出了"建立不分年齡人人共享的社會"的口號,以期增強人們對人口老齡化問題和老年人問題的重視。 老齡化為什麼會成為問題?根據美國普查的研究,世界性的人口老齡化是"歷史上未曾出現的社會現象"。人們可以把這一現象當作歷史進步來慶祝。從根本上講,這種人口轉變是醫療進步、教育水平明顯提高和經濟發展的直接成就,也是公共衛生事業,例如飲用水衛生、克服營養不良、克服傳染病和寄生蟲疾病,以及降低母嬰死亡率的結果。
影響由於扶養老年人與扶養少年人所需社會資源不同,負擔也大不相同。各國研究結果都得到相類似的結論:撫養一位老人的平均費用與兒童的費用大體上為2∶1—3∶1。儘管中國兒童人口比例的下降抵消了老年人口比例的上升,在相當長的時期內被扶養人口總比例增加不多,但社會費用的支出仍將穩定地增長。醫療費用及退休金是社會對老年人主要的支出項目。在西歐的一些國家中,由於實行高所得稅、高社會福利的政策,社會保障費用已接近國民收入的1/3。美國某些年的養老金開支超過國防費用,成為主要的財政支出項目。中國1978年離退休職工支出為17.3億元,1990年上升到388.9億元,2003年已達到4088.6億元;醫療費用從1990年的76.2億元增長到2003年的271.3億元。中國上世紀90年代社會保障費用也曾高達GDP的13%,穩定在5%左右。
總的概括,就是4點:1.社會負擔加重 2.社會文化福利事業的發展與人口老齡化不適應 3.家庭養老功能減弱 4.老年人對醫療保健、生活服務的需求突出 5.老年化對於家庭的穩定的影響也日益增大。
人口老化是人力供求失衡的主要因素。依推算,香港65歲以上長者人口將由2012年的97.9萬升至2041年的255萬,2029年每名在職人口需扶養1.25個非勞動人口。
據香港《文匯報》5月20日報導,隨著香港人口老化,勞動力不足的情況愈見嚴峻。勞工及福利局根據香港人力推算發現,香港勞動人口2022年將有367萬,但勞動力增長速度追不上同期人力需求增長。2022年人力需求高達379萬,香港將缺工12萬人。

參考資料

網路,國家人口普查報告

開放分類

人口老齡化的影響和對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