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族傳統體育

京族傳統體育是伴隨著京族民眾生產與生活實踐而發展起來的一種民族體育文化形態。它的延續與發展,與京族的語言習俗、歲時節日、生活習慣、倫理道德、宗教信仰、行為準則、價值觀念、思維方式、思想意識、心態感情等聯繫在一起。既是京族民眾表達信任、交情、和諧、互惠等人際交誼的一種平台,更是中華傳統體育的重要組成部分。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京族傳統體育
京族概況,京族歷史,京族傳統體育,代表性體育項目,跳竹竿,頂竹竿,游水捉鴨,

京族概況

京族主要分布在廣西壯族自治區防城港市下屬的東興市境內,聚居在江平鎮的“京族三島”——巫頭島、山心三島、萬尾島,以及恆望、潭吉、紅坎、竹山等地區。根據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統計,京族人口為22517人,為國家重點扶持的人口較少民族之一。京族有本民族的語言,由於長期與漢族人民交往,絕大部分京族人都通用漢語文。

京族歷史

根據京族傳說和一些族姓家譜、鄉規民約記載,京族是一個跨境民族,其先祖曾居住在越南人民民主共和國的北部地區,大約從16世紀開始,也就是明代正德年間(公元1506~1521年),因打魚從今越南塗山(今越南海防市附近)等地遷來現在廣西的東興地區,而絕大多數聚居在三島上。這一遷徙過程一直持續到19世紀末,至今已有500年的歷史。
京族過去曾被稱為“越族”,1958年5月正式定名為“京族”。
京族是我國南方一個瀕海而居、人口較少的民族。京族的傳統的舞蹈,民族特色十分濃郁;獨弦琴是京族的傳統樂器,在我國民樂中一枝獨秀;而集祭祀、鄉飲、娛樂為一體的唱哈節,是京族一年中最隆重、盛大的民族傳統節日。其作為一個載體,蘊藏和濃縮了京民族廣博深邃的歷史文化內涵。

京族傳統體育

在長期的生產鬥爭中,京族人民創造了絢麗多彩的體育文化,流行的傳統體育項目有“打狗”、搏腳(踩高蹺)、跳竹竿、頂竹竿和游水捉鴨竿等。

代表性體育項目

跳竹竿

跳竹竿,是流行在京族民間,以竹竿為器械形式的一種器械舞蹈。
京族的跳竹竿,首先在兩條平行置於地面的長木上橫放八根竹竿,參與者分成四對,由8名男子或女子分坐兩排。跳竹竿開始後,雙手各執竹竿一端,按照有節奏的鼓點敲木桿、合竹竿,發出抑揚頓挫的響聲。而年輕的姑娘們也會隨著節拍和竹竿的開合,巧妙地在上面做著各種動作。單人跳時,在四個空格中一步一跳,邊跳邊舞,穿梭往返。雙人跳或多人跳時,動作協調整齊,前後相互照應,舒展而優美。

頂竹竿

頂竹竿,是京族民間的一項較力型競技項目。
頂竹竿比賽,必須準備一根長約3米的竹竿。比賽開始後,對抗雙方各執竹竿一端,手伸平,用力推進。這一競技形式,既要有勁力的推進,還需要有氣力的巧用,是一類既鬥力又鬥巧的競技體育活動。比賽以手臂彎曲的一方為輸。京族的男女均可參加。

游水捉鴨

京族聚居的地區,常年與水為伴,人人練就了多種水上運動的技能,而游水捉鴨就是京族民間一項傳統的水上競技項目。
京族居住的河邊,常年馴養著許多鴨子。擅長游泳、潛水的京族男女青年,經常在夏秋雨季進行捉鴨子比賽。比賽一般分個人、集體兩種形式。屆時,人們先將鴨子放入河塘、海灘里,參加比賽者下水去捉。在鴨群亂飛,潛水逃躲中,誰誰捉的最多誰就是勝者。這一比賽形式需要有熟練的游泳技術和強壯的體力,尤其深受京族男青年的喜愛。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