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山縣土壤志

京山縣土壤志

《京山縣土壤志》是江克家編纂的地方志。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京山縣土壤志
  • 作者:江克家
  • 類別:地方志
內容簡介,作品目錄,

內容簡介

土壤是農業的基本生產資料。通過土壤普查,查清土壤資源家底,是農業現代化不可缺少的基礎工作。解放以來,我縣在一九五八年進行了第一次土壤普查,二十多年來,隨著農業生產的發展,耕作制度的改革,施肥結構、種植作物品種的改變,以及農田基本建設工作的發展,對土壤的理化性狀、肥力水平、土體結構等帶來了較大變化。根據國務院(1979)111號檔案精神,按照全國和湖北省第二次土壤普查暫行技術規程要求,在省、地、縣各級黨委和政府正確領導下,我縣於一九八一年九月開始,至一九八三年五月驗收合格止。

作品目錄

封面
京山縣土壤志
湖北省第二次土壤普查成果驗收書
目錄
前言
概況
第一章 土壤形成的條件
一、土壤形成的自然地理條件
(一)氣候對土壤形成的影響
(二)植被對土壤形成的影響
(三)地形、地貌對土壤形成的影響
(四)母岩、母質對土壤形成的影響
(五)水文對土壤形成的影響
二、土壤形成的社會經濟條件
(一)興修水利
(二)改革耕作制度
(三)增施肥料
(四)改土養地
第二章 土壤的形成過程
一、有機質聚積過程
二、粘化過程
三、脫鈣和積鈣過程
四、耕種熟化過程
五、瀦育過程
六、次生潛育過程
七、白土化過程
第三章 土壤分類和分布
一、土壤分類的原則和依據
(一)土類
(二)亞類
(三)土屬
(四)土種
二、土壤命名
三、土壤分布特點
(一)土壤的區域性分布
(二)土壤組合與微地形分布
第四章 各類土壤的主要特徵特性
一、水稻土
(一)淹育型水稻土
(二)瀦育型水稻土亞類
(三)側滲型水稻土亞類
(四)潛育型水稻土亞類
(五)沼澤型水稻土亞類
二、潮土
(一)潮土
(二)灰潮土
三、黃棕壤
四、石灰(岩)土
(一)黑色石灰土亞類
(二)棕色石灰土
五、紫色土
(一)酸性紫色土
(二)中性紫色土
(三)灰紫色土
第五章 土壤肥力狀況
一、土壤水分與土體構型
二、土壤的物理性質
(一)土壤質地
(二)土壤容重與孔隙度
三、土壤的化學性質
(一)pH值和石灰反應
(二)土壤代換量
(三)土壤有機質、全氮和鹼解氮
(四)土壤全磷和速效磷
(五)土壤全鉀和速效鉀
(六)土壤微量元素
四、各種土壤類型的基本農化性狀
五、各公社土壤的養分狀況
第六章 土壤資源的評價及利用
一、土地資源
(一)土地資源概況
(二)土地利用構成
(三)土地資源特點
二、土壤資源及評價
(一)土壤資源面積
(二)土壤資源評價
三、當前土壤利用和肥料施用上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土壤缺素嚴重,氮、磷、鉀養分失調
(二)重氮輕磷,施肥結構不合理
(三)耕作制度單一,用養矛盾突出
(四)森林資源衰退,生態環境日趨惡化
(五)自然資源利用不合理,多種經濟發展慢
(六)部分地方水利未過關,常受乾旱威脅
(七)低產田要加速改良
第七章 高產水稻土的培肥及低產土壤的改良
一、高產水稻土的肥力特徵及培肥措施
(一)高產水稻土的肥力特徵
(二)高產水稻土的培肥
二、低產土壤的改良
(一)質地粘重土壤的改良與利用
(二)冷浸田的改良與利用
(三)過酸過鹼土壤的改良與利用
(四)土壤次生潛育化的改良
第八章 土壤改良利用分區
一、西北低山林地黃棕壤——石灰(岩)土營林保土區
二、中部丘陵水稻土——黃棕壤——石灰(岩)土林糧兼作治水改土區
三、北部丘陵水稻土——紫色土糧、棉、經濟作物合理用土區
四、東南崗地水稻土高產培肥區
五、南部平原灰潮土棉麥(豆)輪作培肥區
第九章 土壤普查成果套用
一、進行作物適應性分類,調整農作物布局
二、根據化驗結果,實行配方施肥
三、改造低產田,初見成效
四、根據土壤反應,合理施用石灰
附屬檔案一:京山縣第二次土壤普查工作總結
附屬檔案二:京山縣第二次土壤普查人員名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