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安縣土壤志

紅安縣土壤志

《紅安縣土壤志》是一部地方志。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紅安縣土壤志
  • 作者:湖北省紅安縣土壤普查辦公室
  • 出版社: 湖北省紅安縣土壤普查辦公室
  • 類別:地方志
內容簡介,作品目錄,

內容簡介

土壤是農業生產的基礎。遵照國務院國發(1979)111號檔案精神,在省地、縣委和縣政府的領導及上級土壤普查辦公室的指導下,全縣各級幹部、科技人員以及廣大人民民眾通力協作,按《全國第二次土壤普查技術規程》的要求,歷時兩年多,勝利完成了全縣第二次土壤普查,這次普查以生產大隊為進隊單位,按地塊片進行詳查,全縣共挖掘主要土壤剖面7235個。

作品目錄

封面
紅安縣土壤志
湖北省紅安縣
前言
目錄
第一章 土壤形成條件與成土過程
第一節 土壤形成的自然條件
(一)氣候對土壤形成的影響
(二)成土母質對土壤形成的影響
(三)地形地貌對土壤形成的影響
(四)植被對土壤形成的影響
第二節 土壤形成的社會條件
(一)灌溉排水對土壤的影響
(二)耕作制度對土壤的影響
(三)施肥對土壤的影響
(四)平整土地對土壤的影響
第三節 土壤形成過程
(一)季節性的潛育、周期性的乾濕交替過程
(二)耕作熟化過程
(三)砂化過程
(四)有機質的累積過程
第二章 土壤分類與分布
第一節 土壤分類
第二節 土壤命名
第三節 土壤分類系統
第四節 土壤分布
第三章 土壤各論
第一節 黃棕壤土類
第二節 石灰土土類
第三節 潮土土類
第四節 水稻土土類
(一)淹育型水稻土亞類
(二)瀦育型水稻土亞類
(三)潛育型水稻土亞類
(四)沼澤育型水稻土亞類
第四章 土壤肥力狀況
第一節 土壤水分狀況
第二節 土壤的化學性質
(一)土壤的酸鹼度
(二)土壤有機質、全氮和鹼解氮
(三)土壤全磷和速效磷
(四)土壤全鉀和速效鉀
(五)各公社土壤養分狀況
(六)土壤的代換量
第三節 土壤的物理性質
(一)土壤質地
(二)土壤容重及孔隙度
第五章 土壤資源及其評價
第一節 土地構成及利用現狀
第二節 土壤質量分級
(一)土壤分級的內容及標準
(二)土壤質量分級的方法說明
(三)全縣土壤分級結果
(四)各級土壤溉述
第三節 土壤資源評價
第四節 土壤數量量算
(一)量算方法
(二)量算結果
第六章 低產土壤的利用改良
第一節 冷浸爛泥田的利用改良
(一)冷浸爛泥田的成因和類型
(二)冷浸爛泥田的低產原因
(三)冷浸爛泥田的利用改良
第二節 中層青隔田的改良
(一)中層青隔田的成因
(二)中層青隔田對農業生產的不利影響
(三)中懸青隔田的利用改良
第三節 砂質土壤的改良
(一)砂質土壤對農業生產的主要障礙
(二)砂質土的利用改良
第四節 缺素土壤的利用改良
(一)缺素土壤的形成原因
(二)缺素土壤的的利用改良
第五節 耕層淺薄土壤的利用改良
第七章 花生土壤的特徵及利用改良
第一節 花生土壤的肥力狀況
(一)種植花生的土壤類型
(二)花生地土壤的理化性狀
第二節 花生高產地的土壤肥力特徵
(一)土層深厚松泡爽水濕潤是高產土壤的首要條件
(二)磷、鉀,鈣豐富是高產地土壤養分含量的主要指標
第三節 花生地土壤改良利用意見
(一)深翻改土,加厚耕層
(二)增施磷鉀鈣肥、大力推廣微肥
(三)改坡地為梯地
(四)增加灌溉設施,積極發展噴灌
第八章 土壤改良利用分區
第一節 土壤改良利用區的劃分
第二節 土壤改良利用區概述
(一)縣北部低山黃棕壤保持水土改良區
(二)縣東北、縣西北丘陵水稻土--黃棕壤治冷防砂改良利用區
(三)隴崗水稻土--黃棕壤改良區
(四)倒水河谷平原水稻土--潮土用養結合改良區
附屬檔案一:紅安縣第二次土壤普查工作總結
附屬檔案二:紅安縣第二次土壤普查工作隊員名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