蘄春土壤志

蘄春土壤志

《蘄春土壤志》是張金堯編纂的地方志。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蘄春土壤志
  • 作者:張金堯
  • 類別:地方志
創作背景,內容簡介,

創作背景

我縣第二次土壤普查,自1980年6月開始至1982年5月結束,以一年零十一個月的時間全部完成野外作業和室內資料整理工作。這是我縣1958年開展的第一次土壤普查後又一次土壤普查。這次土壤普查是在省,地統一部署下,遵照國務院[1979]111號檔案要求,按照《全國第二次土壤普查暫行技術規程》的標準進行的。

內容簡介

封面
蘄春土壤志
目錄
湖北省蘄春縣第二次土壤普查驗收書
前言
第一章 土壤形成條件
一、土壤形成的自然條件
(一)氣候對土壤形成的影響
(一)母岩、母質對土壤形成的影響
(三)地形地貌對土壤形成的影響
(四)植被對土壤形成的影響
二、土壤形成的社會經濟條件
(一)興修水利
(二)平整土地、改造冷浸田
(三)大力推產綠肥
(四)發展農業機械
(五)改革耕作制度
第二章 成土過程
一、粘化過程
二、有機質的累積過程
三、熟化過程
(一)耕作熟化
(一)旱改水熟化
(三)冷浸爛泥田改良熟化
四、水稻士的氧化還原過程
五、復砂過程
第三章 土壤分類和分布
一、土壤分類的原則與依據
(一)土類
(二)亞類
(三)土屬
(四)土種
(五)變種
二、土壤命名
三、土壤分布規律
(一)土壤分布情況
(二)土壤垂直分布規律
(三)土壤地域性分布規律
四、土壤形成特點
(一)紅壤土類
(二)黃棕壤土類
(三)潮土土類
(四)石灰(岩)性土土類
(五)水稻土
第四章 土壤各論
一、紅壤土類
(一)棕紅壤
(二)紅壤性土
二、黃棕壤
(一)黃棕壤
(二)山地黃棕壤
三、石灰(岩)性土
四、潮土
(一)潮土沉積物的性態特徵
(二)潮土
(三)灰潮土
五、水稻土
(一)淹育型水稻土
(二)瀦育型水稻土
(三)潛育型水稻土
(四)沼澤型水稻土
第五章 土壤肥力狀況
一、土體構型
二、土壤水份狀況
三、土壤物理性質
四、土壤化學性質
第六章 土壤資源及其評價
一、土地資源的構成及其特點
二、土壤資源質量評價
三、綜合評定結果概述
第七章 低產土壤類型和改良措施
一、冷浸爛泥田的改良利用
(一)沖壠冷浸田的改良利用
(二)落河冷浸田的改良利用
二、砂性土的改良利用
第八章 土壤改良利用分區
一、土壤改良利用分區的原則與依據
二、土壤改良利用分區的要求
三、土壤改良利用分區
第九章 土壤普查成果套用
一、綜合治理冷浸爛泥田
二、合理利用土地資源
三、因土施肥的效果
附一
蘄春縣第二次土壤普查工作匯報
附二
蘄春縣第一次土壤普查總結報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