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陽土壤志

當陽土壤志

《當陽土壤志》是宜昌地區當陽縣土壤普查辦公室編纂的地方志。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當陽土壤志
  • 作者:宜昌地區當陽縣土壤普查辦公室
  • 類別:地方志
  • 編纂人員:鄭世雁、彭維堂、黃家榮
內容簡介,作品目錄,

內容簡介

當陽縣是宜昌地區第二次土壤普查試點縣。由於地、縣委和各級政府領導的重視,及省土壤普查辦公室的具體指導,當陽第二次土壤普查工作從一九七九年八月開始至一九八○年九月結束。經湖北省土壤普查驗收組檢查核對後頒發了驗收合格汪書。

作品目錄

封面
當陽土壤志
圖片
當陽縣地勢圖
當陽縣行政圖
前言
驗收書
驗收人
目錄
第一章 土壤形成的條件
一、概況
二、土壤形成的自然地理條件
(一)氣候條件與土壤
(二)地質地貌條件與土壤
(三)植被與土壤
(四)河流水文與土壤
三、土壤形成的社會經濟條件
第二章 土壤分類和分布
一、土壤分類的原則和依據
二、土壤的命名
三、土壤分類系統
四、土壤分布
(一)枝形土壤組合特點
(二)扇形土壤的組合
(三)水稻土微域分布特點
第三章 土壤各論
第一節 黃棕壤
一、概述
二、第四紀粘土黃棕壤
三、紅砂岩黃棕壤
四、泥質岩黃棕壤
五、碳酸鹽黃棕壤
六、紅砂岩黃棕壤性土
七、泥質岩黃棕壤性土
八、碳酸鹽黃棕壤性土
第二節 紫色土
一、概述
二、石灰紫泥土
三、石灰紫砂土
四、石灰紫渣土
五、中性紫泥土
第三節 石灰(岩)土
一、概述
二、棕色石灰土
第四節 潮土
一、概述
二、砂土型潮土
三、壤土型潮土
四、壤士型灰潮土
五、砂土型灰潮土
第五節 水稻土
一、概述
二、淺黃棕壤性第四紀粘土泥田
三、淺黃棕壤性紅砂岩泥田
四、淺紫泥田
五、淺灰紫泥田
六、淺石灰(岩)性水田
七、淺潮土田
八、淺灰潮土田
九、黃棕壤性第四紀粘土泥田
十、黃棕壤性紅砂岩泥田
十一、黃棕壤性泥質岩泥田
十二、灰紫泥田
十三、紫泥田
十四、石灰(岩)性水田
十五、潮土田
十六、灰潮土田
十七、青泥田
十八、灰青泥田
十九、爛泥田
二十、黃棕壤性第四紀粘土側滲泥田
二十一、黃棕壤性泥質岩側滲泥田
第四章 土壤肥力狀況
一、土壤酸鹼度
二、土壤有機質
三、土壤全氮和鹼解氮
四、土壤全磷和速效磷
五、土壤全鉀和速效鉀
六、土壤代換量
七、土壤微量元素
八、棉田土壤的肥力狀況
第五章 土壤資源及其評價
一、土地利用構成及其特點
(一)土地構成的量算面積
(二)土地利用類型的現狀
(三)土地利用現狀的特點
二、土壤資源的評價
(一)土壤資源的評價依據
(二)土壤資源評價的分級
第六章 低產土壤類型及其改良
一、冷爛泥田的改良利用
二、“三砂”的改良利用
三、過粘土壤的改良利用
第七章 土壤改良利用分區
一、土壤改良利用分區的原則和依據
二、沮漳河漫灘平原灰潮土土區
(一)沮河漳河漫灘砂土型灰潮土亞區
(二)沮河漳河低階地壤土型灰潮土亞區
(三)草埠湖區壤土灰潮土亞區
(四)於河洪織裙棕色石灰土亞區
三、沮河漳河台階地第四紀粘土水稻土土區
四、沮西南低丘灰紫色土~灰紫泥田土區
五、西北部低山棕色石灰土土區
六、玉泉天鵝抱旦低丘鈣質礫岩棕色石灰土土區
七、西南部低丘第四紀粘土水稻土土區
(一)雙蓮崗丘寬畈第四紀粘士水稻土亞區
(二)王店低丘沖壠第四紀粘土潛育化稻田亞區
八、黃林崗台地第四紀粘土黃棕壤~水稻土土區
九、育溪廟前低丘中性紫色土~水稻土土區
十、金山九山低丘紅砂岩黃棕壤性土土區
十一、東部低丘中性紫色土~第四紀粘土黃棕壤土區
十二、北部高丘泥質岩黃棕壤土區
第八章 土壤普查成果套用的效果
一、多種形式宣傳普查成果
二、地、縣土肥站相互結合,開展試驗示範
三、因土改良,都有不同的增產效果
四、改進化肥施用技術,推行配方施肥
五、因土種植,調整作物布局
六、套用普查成果,林特生產有了新起色
附屬檔案:
一、當陽縣耕地耕層土壤質地面積統計表
二、當陽縣耕地生產性能主要項目統計表
三、當陽縣主要低產土壤類型面積統計表
四、當陽縣第二次土壤普查試點工作總結
五、當陽縣第二次土壤普查試點工作主要人員名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