享保大饑荒

享保大饑荒是發生於日本江戶時代中期,由於氣候異常造成12,000人餓死。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享保大饑荒
  • 發生時期:日本江戶時代中期
  • 發生區域:瀬戸內海沿岸一帶
  • 餓死人數:12,000人
  • 發生原因:氣候異常
享保大饑荒為日本江戶時代中期發生的饑荒,是江戶四大饑荒的其中之一。
享保16年(1731年)冬天氣候開始異常,並持續至隔年。
享保17年(1732年)夏天,因為冷夏與害蟲而導致西日本中國地方、四國地方、九州地方各地,尤其是瀬戸內海沿岸一帶嚴重歉收。梅雨持續了約60日導致夏天氣溫過低,蝗蟲、小綠葉蟬等害蟲大量繁殖造成嚴重蟲害,災情遍及西日本的46個藩。總石高原為236萬石的諸藩,該年只收成了百分之二十七弱的63萬石,餓死者超過12,000人(《德川實紀》記載餓死者為969,900人),250萬人以上苦於飢餓。
記取本次饑荒的教訓,將軍德川吉宗獎勵栽培稻米以外的穀物,青木昆陽並於當時普及其提倡的番薯。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