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馬遜角蛙

亞馬遜角蛙

亞馬遜角蛙又名蘇利南角蛙或霸王角蛙,原生地在亞瑪遜河流域的中部,它比其他角蛙生有一對很長的角和在背部上有一個蝴蝶紋標誌。分布於哥倫比亞厄瓜多東部,玻利維亞北部,巴西委內瑞拉南部。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亞馬遜角蛙
  • 拉丁學名:Ceratophrys cornuta 
  • 別稱:蘇利南角蛙或霸王角蛙
  • :動物界
  • :脊椎動物門
  • 亞門:脊椎動物亞門
  • :兩棲綱
  • 亞綱:滑體亞綱
  • :無尾目
  • :薄趾蟾科
  • :角花蟾屬
  • 分布區域哥倫比亞厄瓜多東部,玻利維亞北部,巴西委內瑞拉南部
基本資料,基本介紹,生活習性,分類學,形態特徵,生活習性,棲息溫度,生長過程,類型,顏色,幼體,特徵,養殖情況,飼養環境,溫濕度,餵食,日常照料,繁殖,

基本資料

屬名:Ceratophrys a
種類: 兩棲動物
亞馬遜角蛙亞馬遜角蛙
食性: 以其他蛙類蜥蜴,或昆蟲為食。
分布:哥倫比亞厄瓜多東部,玻利維亞北部,巴西委內瑞拉南部。

基本介紹

亞瑪遜角蛙又名蘇利南角蛙或霸王角蛙,學名是( Ceratophrys cornuta ),原生地在亞瑪遜河流域的中部,它比其他角蛙生有一對很長的角和在背部上有一個蝴蝶紋標誌。 此種是眼上突起最發達的,背部有蝴蝶狀的花紋,體色有褐、橘、綠、灰白等,喉部呈整片深黑色,口腔內為白色,後肢有發達的。在日本是人氣最高的品種。進口量非常的少。分布在廣大的南美洲。喜棲於落葉林中,以哺乳類、大型昆蟲為食。大雨後會聚集在大水窪產卵。一卵塊內約有 500 顆卵。蝌蚪以同類或腐屍為食,蝌蚪全長約4.7cm。進口時有些個體會有拒食現象,期初必需以強制餵食(當本種威嚇時,將活物放入咽喉處,吻部輕壓住,避免食物再吐出來,直到吞下為止)才有存活的機會。體長15cm。

生活習性

The first thing that stands out about the Amazon horned frog is its size. These rotund amphibians can grow to 8 inches (20 centimeters) in length and would cover a good-size tea saucer. They are found in freshwater marshes and pools throughout the Amazon Basin, from Colombia to Brazil.
亞馬遜角蛙讓人首先注意它的地方是它的大小。這種洪亮兩棲動物可以長到20厘米長,可以蓋住一個大尺寸的茶托。在從哥倫比亞巴西的整個亞馬遜盆地的淡水沼澤池塘里都能找到它們的蹤跡
Amazon horned frogs achieve their enormous girth by being generally indiscriminate about what they eat. Typical ambush predators, they squeeze their bodies into the forest substrate or leaf litter so only their heads protrude. When anything smaller than their own bodies happens by, they spring from the mud and swallow their prey whole, locking it in their jaws with their sharp teeth.

分類學

界:動物界Animalia
門:脊索動物門Chordata
綱:兩棲綱Amphibia
目:無尾目Anura
亞目:新蛙亞目Neobatrachia
科:薄趾蟾科Leptodactylidae
亞科: 角花蟾亞科 Ceratophryinae
屬:角花蟾屬Ceratophrys
種: 亞瑪遜角蛙 Ceratophrys cornuta

形態特徵

體長70-150mm的大型蛙類
體重:480
亞馬遜角蛙亞馬遜角蛙
亞馬遜角蛙最引人注目的地方就是它的體型。這些圓胖的兩棲動物可以長到8英尺長(20厘米),足以覆蓋一個大茶碟。它們常見於淡水沼澤和池塘,從哥倫比亞一直到巴西,足跡遍布整個亞馬遜盆地。
亞馬遜角蛙之所以能長的這么龐大是因為它們不管什麼都吃。典型的埋伏型獵食者,它們將身子縮在森里底層或落葉層里只露出頭部。只要任何比它們個頭小的生物經過,它們就會從泥地里跳出來將獵物整個吞下,用尖利的牙齒將它們緊緊困在嘴裡。
雌蛙一般比雄蛙大,但雄蛙顏色更華麗,從深綠到灰土色都有。雌蛙通常都是褐色。科學家還不確定它們名字中角的作用,但好像可以協助偽裝,類似野外葉子的莖。

生活習性

棲息溫度

棲息於南美溫暖而較乾燥的大草原地帶,對濕度要求很高,至少要85%或以上,它們的適溫環境為26-29攝氏度。利用雨量較為集中的夏季來繁殖,會選擇在池底產下200-1000顆宛如一個網球大小的卵塊。
亞馬遜角蛙亞馬遜角蛙

生長過程

角蛙是一種兩棲類動物。所謂兩棲就是角蛙的生活中需要有水域和陸地,角蛙的幼體─ 蝌蚪必須生活在水中,而成體都需要生活在近水的潮濕環境中。這種生活方式是角蛙在生物進化過程中形成的,角蛙類是由水中生活向陸地生活的進化中形成的過渡型類群。角蛙的幼體生活在水中,然而,成體適應陸地生活,由呼吸發展到以肺和皮膚呼吸,外形上失去尾,形成了四肢。所謂水陸兩棲中的水是指淡水,海水中不能生存。因此,乾燥、無水、陽光直射的環境是不可能有角蛙類生存的。大部分角蛙類的活動時間在晚上,白天則隱藏在隱蔽處,以防烈日和敵害。

類型

角蛙類成體生活在近水潮濕的環境中,不同的角蛙類的具體生活環境又有差異。角蛙類有三種生活類型,即水棲型、陸棲型和樹棲型。水棲型中又可分為靜水生活型、流水生活型和湍流生活型;而陸棲型又可分為溪邊生活型、草叢生活型、土穴生活型;樹棲型不再細分。本書所要介紹的幾種角蛙,如牛角蛙、美國青角蛙和虎紋角蛙、黑斑角蛙屬於靜水生活型,棘胸角蛙屬於流水生活型,中國林角蛙屬草叢生活型。不同類型的角蛙生活在不同兩棲環境中,身體形態結構和習性同環境相適應。

顏色

角蛙的體色是一種保護色,通常表現出與環境的顏色相近,不被敵害所發現,從而保護自己。在植物叢中的角蛙以綠色為主,並有斑紋。如林角蛙為綠色,棘胸角蛙為棕色,牛蛙在明亮的環境中體色會變淺。

幼體

角蛙幼體 ─ 蝌蚪生活於水中,用呼吸。初期蝌蚪用外鰓呼吸,外鰓在頭的兩側,各有 3 個分支。後期蝌蚪外鰓消失,變成 4 對內鰓。蚯蚓變態成為幼蛙後,內鰓消失,生出 1 對囊狀的肺,可以從空氣中呼吸氧氣。然而肺的構造簡單,由肺所吸取的氧氣不能滿足蛙的需要,因此要藉助皮膚來呼吸氧氣,由皮膚所吸取的氧氣,占總呼吸量的 40 %左右,而呼出的二氧化碳主要靠皮膚。尤其在冬眠期,幾乎全部靠皮膚進行呼吸。

特徵

積極好鬥,甚至貪婪到過分的程度。有些被發現死在野外的角蛙,嘴裡還露著吞不下去的獵物,它們的貪食和巨口使他們和其他角蛙在寵物市場上贏得了“吃豆蛙”的外號。

養殖情況

角蛙屬於兩棲動物中最大的一科:細趾蟾科(Leptodactylidae),這個科包括多種似蛙又似蟾蜍的動物,分布於南美洲。 角蛙可以算是全世界最普遍的寵物蛙。養過角蛙的人都知道,角蛙整天只是吃,一張大嘴占了身體的將近一半。這種構造可以說就是為了大量進食而演化的。  角蛙的亞種至少有六種之多,其中最常見的就是鐘角蛙(C. ornata),其次是南美角蛙。而最昂貴的就屬亞馬遜角蛙(C.conuta),又稱為霸王角蛙。身價數千人民幣。角蛙各亞種的原生棲地各自分離幾乎完全不相重疊,所以也就各自能夠保持較獨立的體色。但是因為人為的雜交和改良,又另外發展出許多變異的體色,使得要分辨亞種也是越來越困難。
市面上的南美洲角蛙很多是雜交的,這裡所說的南美洲角蛙純粹泛稱而已。對於喜歡飼養兩棲類的新手而言,角蛙是個不錯選擇,但對於害怕經常進行換水、清理等工作之飼主而言,就最好別想了。另外想欣賞寵物動來動去之樂趣,這物種也不算是個好選擇。但喜歡以欣賞藝術品般心態的話,則當別論,因角蛙每天大部分時間只會花在打坐和冥想。
為了適應多樣的棲息地和生態環境、防禦捕食者、抵禦各種微生物的侵染以及防止長日照、強紫外線福射傷害,兩棲類進化出了不同的形態學、生理學和行為學特徵。皮膚防禦系統是兩棲類生存非常重要的保證。兩棲類皮膚擁有兩種腺體點膜和顆粒狀腺體。點膜腺體存在於皮膚中,通過分泌使皮膚保持潮濕,這也是兩棲類的皮膚呼吸作用所必需的條件。顆粒狀腺體,也叫毒腺,分布於全身,通常在頭部和頸部較密集,在受到外力或者傷害刺激時,會產生分泌物。皮膚呼吸的必備條件是皮膚濕潤,乾燥的皮膚不能進行氣體交換。這就是蛙類喜歡棲息在近水、潮濕、陰涼環境中的道理。

飼養環境

角蛙可以飼養在任何有水的空間,一般角蛙會整天蹲在同一地方極少移動,所以空間大小不拘。只要水深不超過它身高的一半,它都可以活得很好。每隻角蛙應該獨立飼養,飼養缸裡面可鋪設無菌土,上放濕透的水苔,或一塊1-2cm厚之濕透海綿供其竭息,但切勿選用有尖銳硬角的石塊,以免角蛙因追捕食餌時刮傷。

溫濕度

飼養角蛙的濕度要求要高,85%或以上是少不了;另外它們的適溫在26-29度左右,晚上最好可以降低溫度約3-5度。在冬季則可利用電氈加溫,而夏天則不需要任何保溫設備,只要把飼養缸放在陰涼通風之地方角落。

餵食

角蛙是守株待兔之獵食者,可供應的食物包括所有會動的昆蟲、蚯蚓、金魚、乳鼠及蛙類等,基本上它們甚么都會吃。在養久了,甚至連肉類也會吃。餵食時用鉗子夾著,並擺動 餌料誘食,或輕輕摩擦角蛙之口邊,刺激食慾。至於多久餵飼一次,以一隻不足3cm的角蛙而言,約2-3天餵飼一隻蟋蟀或小金魚。若餵飼過量,它們會出現反吐,甚至因而死亡。最好的投餵時間,就是清早和傍晚時間,當然下午也會進食,只是比較遲鈍些許吧。到角蛙較大時,可投餵乳鼠,但每次餵飼之間隔時間,則要拉長,差不多7-10天一次。若經常餵飼,會長大得很快,但只會長脂肪,而不長肌肉和骨骼。在原棲地角蛙的主要食物就是同類的幼體,所以不適合與其它蛙類或大小差異太大的同類混養。

日常照料

要把角蛙養得好,緊記不要被太陽光或其它強力紫外線直接照射到,若要照明的話,可以使用水族箱用的螢光燈管,或一般白光管。飼養缸中的水及水苔最好每天更換,尤其是看到有排泄物時,更要儘快清理,因為排泄物中的化學成分會傷害角蛙(及其它兩棲類)的健康。南美角蛙在吃飽後,會把身體藏在底材中,只露出頭部。每天向飼養缸中噴灑清水,以維持缸中濕氣,令角蛙皮膚避免乾燥。 飼主最好儘量避免,以手直接觸摸角蛙(及其它兩棲類),更換底材時以網或鏟把角蛙從後撈起,移至水盤清潔,接觸過角蛙及其它兩棲類後,必須要徹底洗淨雙手。

繁殖

國內幾乎沒有角蛙繁殖,因為很難找到一對,大部份出售個體都是雌性,幾乎沒有雄性個體,所以極少聽到有人繁殖成功的訊息。可能在輸出國就做了性別控制。基本上,雄性體型較小,最大約10CM;雌性較大,約15CM左右。而且雄性在繁殖季節會發出求偶的鳴叫。儘管角蛙飼養容易,體格又壯碩,但是繁殖卻並不容易。必須經歷1-2個月的乾燥低溫期才能誘發交配。可以將它們放在鋪滿潮濕水苔的小缸中再放在陰涼處所,溫度控制在20-21度,讓水苔自然幹掉即可。但缸中還是需要置放小水盆, 以備不時之需。 交配後的雌蛙會將卵附著於水生植物旁,約2-3天就會孵化成蝌蚪。由於蝌蚪也有同類弱肉強食的習性,所以水中必須放入較多水生植物供躲藏,或是將蝌蚪各自隔離飼養。蝌蚪的成長迅速,只要一個月左右就可以轉化為角蛙。幼蛙也是以隔離飼養比較安全。只要達到幼蛙階段,死亡率就會大幅降低。除了不小心吃到哽死或撐死,倒也沒什麼致命的病症會威脅到它們的生存。角蛙是飼養蛙類中最適合的入門種類。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