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角龍

亞洲角龍

亞洲角龍(學名Asiaceratops)是角龍下目恐龍的一個屬,生存於上白堊紀。它的化石發現於中國、蒙古及烏茲別克。模式種是“A. salsopaludalis”,在1989年由Nessov與Kaznyshkina正式命名。第二個種稱為“A. sulcidens”,也被認為屬於亞洲角龍。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亞洲角龍
  • 拉丁學名:Asiaceratops
  • :動物界
  • :角龍下目
  • 分布區域:北美洲、亞洲
  • 發現時期:1989
  • 發現者:Nessov與Kaznyshkina
  • 生存時代:上白堊紀
物種學史,生活習性,形態特徵,

物種學史

亞洲角龍的生存年代為距今9750萬-9000萬年前晚白堊紀,亞洲角龍屬於角龍下目,角龍下目恐龍是群草食性恐龍,擁有類似鸚鵡的喙狀嘴,生存於白堊紀的北美洲與亞洲。所有的角龍類恐龍在白堊紀末期滅絕。

生活習性

如同所有角龍類恐龍,亞洲角龍是草食性恐龍。在白堊紀期間,開花植物的地理範圍有限,所以亞洲角龍可能以當時的優勢植物為食,例如:蕨類、蘇鐵、針葉樹。它們可能使用銳利的喙狀嘴咬下樹葉或針葉。

形態特徵

亞洲角龍的體形:小型恐龍,體長2米。
在目前已知的769種恐龍中,體形排在524位。
與亞洲角龍體形接近的恐龍有惡靈龍棒爪龍安尼柯龍阿納拜斯龍阿瓦拉慈龍斗吻角龍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