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的超額外匯儲備

亞洲的超額外匯儲備

《亞洲的超額外匯儲備》是2011年1月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王三興。

基本介紹

  • 書名:亞洲的超額外匯儲備
  • 作者:王三興
  • ISBN:9787300131771
  • 頁數:237
  • 定價:38.00元
  • 出版社: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1-1
  • 副標題:成因與風險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目錄,

內容簡介

《亞洲的超額外匯儲備:成因與風險》考察了亞洲超額外匯儲備來源背後的動因,重點關注高外匯儲備對國內經濟發展的制約作用和對世界經濟產生的深遠影響。近年來,持有高外匯儲備的亞洲經濟體大多面臨著本幣升值壓力,並伴隨有流動性過剩及潛在(或已經顯現)的通貨膨脹病症。假設貨幣當局為減少由外匯占款引起的流動性過剩而實行對沖操作,不僅干預的效果值得懷疑,而且貨幣政策的獨立性還會受到侵害。如果主要儲備貨幣發行國——美國為挽救由其他因素(如次貸危機、雙赤字無以為繼、信用危機)引起的經濟衰退而實行寬鬆的貨幣政策,則流動性過剩的高外匯儲備國家在貨幣政策操作上將陷入兩難困境:此時,為保持與美國政策協調而實行寬鬆的貨幣政策將會引發進一步的流動性過剩和資產價格膨脹;若為抑制流動性過剩和控制通貨膨脹而實行從緊的貨幣政策,又會導致國際利差縮小,誘發更多資本流入、外匯儲備規模繼續擴大。值得一提的是,由於中國在亞洲和全球經濟中的特殊地位,《亞洲的超額外匯儲備:成因與風險》重點論述了中國的超額外匯儲備問題。為什麼亞洲經濟體在20世紀90年代後期積累了巨額的外匯資產?為什麼亞洲一些經濟體能夠在經常項目和資本項目上獲得雙順差?

作者簡介

王三興,中國人民大學世界經濟專業畢業,獲經濟學博士學位,安徽大學管理學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有開放巨觀經濟,技術創新與經濟成長等,在《經濟研究參考》、《財貿研究》、《當代亞太》、《對外經濟大學學報》等國內CSSCI來源期刊、中文核心期刊上發表論文25篇等。

目錄

第一章 導論
1.1 選題的背景和意義
1.1.1 問題的提出
1.1.2 理論意義
1.1.3 實踐意義
1.2 適度外匯儲備規模的理論文獻綜述
1.2.1 國際儲備、外匯儲備與適度(外匯)儲備
1.2.2 適度外匯儲備文獻研究內容和進展的綜述
1.2.3 總結和評論
1.3 研究方案
1.3.1 研究範疇、思路和框架
1.3.2 主要研究內容和方法
1.3.3 研究的難點和創新點
第二章 全球視角下的亞洲地區外匯儲備規模
2.1 亞洲金融危機後世界外匯儲備格局的結構性變化
2.1.1 全球外匯儲備規模的劇增
2.1.2 外匯儲備的結構性變化
2.1.3 世界外匯儲備的結構性變化對國際金融體系的影響
2.2 改革開放後中國外匯儲備規模的變化
2.2.1 1978—2007年中國外匯儲備規模增長路徑
2.2.2 對中國外匯儲備規模的研究觀點匯總
2.2.3 對未來中國外匯儲備增長規模的預測
2.2.4 中國外匯儲備規模的特殊性
2.3 亞洲地區適度外匯儲備規模的界定
2.3.1 影響亞洲外匯儲備規模判斷的幾個重要因素
2.3.2 亞洲外匯儲備適度規模的討論
2.4 本章小結
第三章 亞洲超額外匯儲備的來源及成因
3.1 基於交易背景下的外匯儲備來源
3.1.1 國際收支順差
3.1.2 國際信貸中的債權
3.1.3 干預外匯市場所得外匯
3.2 亞洲超額外匯儲備的來源
3.2.1 亞洲地區國際貿易的發展
3.2.2 亞洲地區資本流入的狀況
3.2.3 亞洲主要經濟體的外匯儲備來源
3.2.4 亞洲主要經濟體外匯儲備來源的比較
3.2.5 對亞洲外匯儲備來源的反思
3.3 亞洲超額外匯儲備的成因分析
3.3.1 超額外匯儲備的主觀成因
3.3.2 超額外匯儲備的客觀成因
3.4 本章小結
第四章 超額外匯儲備、貨幣錯配與金融風險
4.1 開發中國家的貨幣錯配及形成原因
4.2 貨幣錯配測度方法與指標
4.3 貨幣錯配與亞洲金融危機
4.3.1 貨幣錯配與金融風險
4.3.2 債務性的貨幣錯配與亞洲金融危機
4.4 亞洲的超額外匯儲備、債權性貨幣錯配與金融風險
4.4.1 亞洲經濟體釘住美元匯率引起的道德風險
4.4.2 貨幣當局在國際資本和外匯市場陷入兩難境地
4.4.3 國際主要貨幣匯率變化使得亞洲的貨幣錯配更為複雜
4.4.4 亞洲超額外匯儲備凸現了全球性金融風險
4.5 亞洲主要經濟體的債權性貨幣錯配測度
4.5.1 一個改進的貨幣錯配測度方法
4.5.2 對亞洲貨幣錯配測度的反思
4.6 本章小結
第五章 超額外匯儲備、匯率穩定與流動性對沖
5.1 超額外匯儲備、流動性過剩與貨幣政策
5.1.1 超額外匯儲備、流動性過剩與通貨膨脹
5.1.2 中國的流動性過剩與貨幣政策
5.1.3 政府債券、央行票據兩種對沖工具的比較
5.1.4 中央銀行發行票據對沖流動性的風險
5.2 對沖、稅收與通貨膨脹:一個簡單的理論模型
5.3 對沖、穩定匯率與貨幣政策
5.4 對沖干預係數的理論推導
5.5 美聯儲、高外匯儲備國央行與鑄幣稅
5.6 本章小結
第六章 超額外匯儲備、全球不平衡及其可持續性
6.1 全球失衡視角下的亞洲超額外匯儲備
6.1.1 超額外匯儲備是全球經濟不平衡發展的結果
6.1.2 外匯儲備資產流動過程中的利益分配不平衡
6.2 全球經濟失衡原因的多種理論解釋
6.2.1 資本投資收益差距論
6.2.2 新布雷頓森林體系下的美元中心論
6.2.3 資產組合假說
6.2.4 不平衡實體經濟理論假說
6.3 全球不平衡發展——“雙核”經濟成長模式的可持續性
6.3.1 中國經濟成長模式面臨轉變
6.3.2 美國雙赤字難以持續
6.4 各種調整方案及其評價
6.5 本章小結
第七章 從過度走向適度:積極管理和失衡糾正
7.1 積極管理:新加坡和挪威的經驗
7.1.1 新加坡的外匯儲備積極管理模式
7.1.2 挪威的外匯儲備積極管理模式
7.1.3 新加坡、挪威兩種管理模式的比較
7.1.4 亞洲其他經濟體的外匯儲備管理模式
7.2 中國外匯儲備的積極管理:成本、收益及風險
7.2.1 發行特別國債能減少國內流動性過剩嗎?
7.2.2 CIC的運作模式及對中國經濟的影響
7.2.3 CIC的投資目標及存在的問題
7.3 主權財富基金對全球市場的衝擊和穩定作用
7.4 糾正經濟發展失衡:內外並舉
7.4.1 亞洲增長模式和內外政策的調整
7.4.2 中國經濟結構和發展戰略的調整
7.4.3 國際貨幣體系的重構
7.5 本章小結
附錄1 世界及地區外匯儲備規模變化(1960—2007)
附錄2 亞洲主要經濟體的外匯儲備規模(1990—2007)
附錄3 亞洲經濟體的主要巨觀經濟數據(2000—2008)
附錄4 亞洲部分經濟體的廣義貨幣增長率(2001—2006)
附錄5 亞洲部分經濟體的總外債(1995—2005)
參考文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