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龍氏(古代神話傳說中人物)

五龍氏(古代神話傳說中人物)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五龍氏是古代神話傳說中人物。自人皇已後有五龍氏,五龍氏,兄弟五人,並乘龍上下,故曰五龍氏也。五龍氏兄弟五人,老大叫皇伯,老二叫皇仲,老三叫皇叔,老四叫皇季,老五叫皇少。5人共同治理天下,各治一方。乘坐五條飛龍,往來巡視,推行無為而治的方針。現在的上郡膚施有一座五龍山,就是五龍氏產生的地方。《竹年史記》記載:“有五龍,居與蜀,是為五色帝。”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五龍氏
  • 老大:皇伯
  • 老二:皇仲
  • 老三:皇叔
  • 老四:皇季
  • 老五:皇少
歷史文獻,傳說故事,歷史考證,歷史原型,宗教信仰,旅遊景點,

歷史文獻

據說在“天地初立”之時,就相繼出現了天皇氏地皇氏、人皇氏,他們都各自統治了若干萬年。據說地皇“興於熊耳、龍門”,隱約間已暗示出有龍的形跡。又據說人皇“乘雲車,駕六羽,出谷口”,按中國古代“雲從龍,風從虎”的傳統說法,乘雲車就是乘龍車。龍的形象已呼之欲出。在人皇之後,龍就正式出場了。據司馬貞補《史記·三皇本紀》記載:“自人皇已後,有五龍氏”,注曰:“五龍氏,兄弟五人並乘龍上下,故曰五龍氏也”。這時的龍,還是我們祖先的乘具,乘龍上下,顯示出五龍氏的神威。
五龍氏五龍氏

傳說故事

五龍氏的傳說既是蜀國五色帝”的來源,彭縣出土的一大四小銅罍(祭祀盛酒容器),說明早在殷周之際,蜀人以祭祀五方。
相關在黃帝統一中原之後,蜀地(今四川雲南一帶)就成了五龍氏的封地。五龍者,老大叫皇伯,老二叫皇仲,老三叫皇叔,老四叫皇季,老五叫皇少,又分屬金,木,水,火,土。其中皇伯管農桑,皇仲事漁獵,皇叔管內政,皇季興水利,皇少占卜四方。在5個人的齊心治理之下,原本不毛之地的蜀地逐漸繁榮起來,連後來黃帝最喜愛的一個兒子叫昌意的也封來洛水之邊,可見黃帝對此地的重視。
史記史記
也有傳說五龍氏之中皇少在和蚩尤的戰爭之中死去,後來蜀地的之有4個人,先有四方帝,朝以後則採用蜀地的五色帝傳說,來祭祀天地,是漢朝最為重要的祭祀之一。
“五龍是謂五姓紀。治在五方,司五類,布山嶽,蓋龍德而正中也。”(見《路史》)這就是張陵《廿四治圖》所說的“伏羲造天地,五龍布山嶽”又雲“皇伯、皇仲、皇叔、皇季、皇少,五姓同期。俱駕龍,號曰五龍。……以宮龍土仙為父。五龍以降,天皇兄弟十二人分為五方,為十二部。法為龍之跡,行為之化,為十二時神。”
蜀地人民因五龍氏而學到了中原文化的精髓,是中華民族第一次文化融合。直至今天,在四川雲南一帶還是有很多關於五龍的傳說和旅遊景點。

歷史考證

自人皇已後有五龍氏,五龍氏,兄弟五人,並乘龍上下,故曰五龍氏也。燧人氏,按其君鑽燧出火,教人熟食,在伏羲氏前,譙周以為三皇之首也。大庭氏,栢皇氏,中央氏,卷鬚氏,栗陸氏驪連氏赫胥氏尊盧氏,渾沌氏,昊英氏有巢氏朱襄氏葛天氏陰康氏無懷氏,斯蓋三皇已來有天下者之號,按皇甫謐以為大庭以下一十五君,皆襲庖犧之號。事不經見,難可依從。然按古封太山者,首有無懷氏,乃在太昊之前,豈得如謐所說?但載籍不紀,莫知姓、王年代、所都之處。而韓詩以為自古封太山禪梁甫者,萬有餘家。仲尼觀之,不能盡識。管子亦曰。古封太山七十二家。夷吾所識十有二焉。首有無懷氏
【考證】單本,無無字。然則無懷之前,天皇已後,年紀悠邈,皇王何升而告。但古書亡矣。不可備論。豈得謂無帝王耶。故春秋緯稱自開闢至於獲麟,凡三百二十七萬六千歲,分為十紀。凡世七萬六百年。一曰九頭紀。二曰五龍紀。三曰懾提紀。四曰合雒紀。五曰連通紀。六曰序命紀。七曰脩飛紀。八曰回提紀。九曰禪通紀。十曰流訖紀。蓋流訖當黃帝時,制九紀之間。是以錄於此補紀之也。
五龍氏五龍氏

歷史原型

1,遠古傳說中的五個部落首領。《文選·王延壽》:“五龍比翼,人皇九頭。”李善注引《春秋命歷序》:“皇伯、皇仲、皇叔、皇季、皇少,五姓同期,俱駕龍,號曰五龍。”明胡應麟《少室山房筆叢·玉壺遐覽二》:“祝融氏為火帝,君南嶽;五龍氏乘雲登仙。”
2,古代傳說中五個人面龍身的仙人,道教稱為五行神。《鬼谷子·本經陰符》:“盛神法五龍。”陶宏景註:“五龍,五行之龍也。”《文選·郭璞〈遊仙詩〉》:“奇齡邁五龍,千歲方嬰孩。”李善注引《遁甲開山圖》榮氏解:“五龍,皇后君也,昆弟五人,皆人面而龍身。長曰角龍,木仙也。次曰徵龍,火仙也。次曰商龍金仙也。次曰羽龍,水仙也。次曰宮龍,土仙也。”亦謂五龍的法術。唐李邕《葉有道碑》:“專精五龍,遍游群岳。”
五色帝五色帝
3,譽稱同時以才名著聞的五人
(1)指漢公沙穆五子。晉陶潛《集聖賢群輔錄下》“公沙紹字子起,紹弟孚字允慈,孚弟恪字允讓,恪弟逵字義則,逵弟樊字義起,右北海公沙穆之五子,並有令名,京師號為公沙五龍。”
(2)指晉索靖、氾衷、張甝、索紾、索永五人。《晉書·索靖傳》:“靖少有逸羣之量,與鄉人氾衷、張?#93;、索紾、索永俱詣太學,馳名海內,號稱敦煌五龍。”
(3)指南朝齊張岱兄弟五人。《南齊書·張岱傳》:“岱少與兄太子中書舍人寅、新安太守鏡、征北將軍永、弟廣州刺史辨,俱知名,謂之張氏五龍。”
(4)指十六國前涼辛攀兄弟五人。唐楊炯《原州百泉縣令李君神道碑》:“若夫於公之宅,駟馬高驅,辛氏之門,五龍齊駕。”宋王應麟《國小紺珠·氏族·五龍》:“涼辛攀,兄鑒、曠,弟寳、迅。”
(5)指宋竇儀兄弟五人。《宋史·竇儀傳》:“儀學問優博,風度峻整,弟儼侃偁僖,皆相繼登科……當時號為竇氏五龍。”

宗教信仰

據《淮南子》記載,天真皇人太上老君降下開明之國,以《靈寶真文》《三皇內經》各十四篇,授五龍氏。五龍氏學到這個倆本經書的能力,以道家思想治世萬二千歲,白日登仙。
五龍氏是道家三清四輔的來源,道家手抄《發奏文》載:五龍者,金木水火土也,傳老君之法,生輪迴之道,乘於耳。傳說太上老君在九萬九千九百九十萬歲之後要有劫難,而這時候太上老君的弟子們則要守護道場,太上老君為了使他的道法不至於失傳,就把他的道法傳給了五龍氏,五龍氏後來就傳給了老君的轉世之人李耳。因為五龍成為道教里一個地位非常高的職位稱呼。
《淮南子》《淮南子》
但實際上五龍氏與道家並沒有什麼關係,五龍氏是黃帝時代的人物,而道家則期於春秋戰國之時,那為什麼五龍氏會成為道家傳承的關鍵人物呢?這一點和秦始皇以及劉邦的漢王朝有很大關係。秦始皇以法治國,除了法家之外其他各家學說都受到了嚴厲的打壓,在這樣的情況下,人們就要一個希望,這才有了老君劫難的傳說。而劉邦的西漢王朝則興起與蜀地,開國治理思想是無為而治,這樣道家老莊思想在漢代初期得到了很大的發展,於是老君受劫,傳承道家思想的人就必須是一個出與蜀地的人物。這樣一來在蜀地很有名望的五色帝五龍氏也就順理成章的成為了道家宗教里一個不可忽略的人物了。

旅遊景點

蒲城五龍山:地處渭北黃土高原,因山形蜿若游龍而得名。位於陝西省蒲城縣上王鄉東葦村,因秦大將白起曾駐軍於此,又名白堂山。山為丘陵地貌,據說內藏水晶石,但儲量不大,所以未予開採。唐大將敬德、愛國將領楊虎城、共產黨大將王震等也曾安寨紮營。詩聖杜甫在山下甫下村寫出了“朱門酒肉臭,路有凍屍骨”的千古名句。
《路史》關於五龍紀的記載《路史》關於五龍紀的記載
相傳此地是上古時代黃帝蚩尤大戰之時,黃帝的坐騎之一五龍氏皇少與蚩尤手下大將刑天大戰之處,皇少不敵刑天,被殺死在這裡,屍體不腐,化做這座五龍山。至今山上還有五龍陵,就是皇少的龍眼所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