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陵塬

五陵塬

五陵塬西起興平市南位鄉,東到高陵縣馬家灣鄉,南達渭水北岸,北接涇陽縣高莊,東西長約40公里,南北寬約13公里,總面積500平方公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五陵塬
  • 東西長度:40公里
  • 南北寬度:13公里
  • 總面積:500平方公里
由來,數量,

由來

自從戰國中期秦孝公遷都鹹陽以後,直到秦朝滅亡以前,五陵塬地區一直都是全國政治中心。西漢建立以後,將國都由鹹陽遷至渭河以南的長安城中,但因為五陵塬與長安隔水相望,並擔負著“強本弱枝”和防禦匈奴的兩大任務,故仍發揮著政治和軍事中心的巨大作用。降及隋唐,這種作用並未稍減,許多具有重大意義的政治鬥爭多發生在這裡。

數量

鹹陽塬上數量最多的是西漢帝王陵。“鹹陽古道音塵絕。音塵絕,西風殘照、漢家陵闕!”就是詞人對西漢帝王陵的寫照。西漢11位皇帝中除文帝霸陵和宣帝杜陵在渭河以南外,其餘9個皇帝的陵墓:高祖長陵、惠帝安陵、 景帝陽陵、武帝茂陵、昭帝平陵、元帝渭陵、成帝延陵、哀帝義陵、平帝康陵都分布在渭河以北的鹹陽塬上。西漢早中期有在帝王陵周圍設定陵邑的制度:漢高祖劉邦接受郎中劉敬的建議,“徙吏二千石、高訾富人及豪傑併兼之家”,伺奉長陵,並在陵園附近修建長陵縣邑,供遷徙者居住。以後,漢惠帝劉盈在修建安陵、漢景帝在修建陽陵、漢武帝在修建茂陵、漢昭帝在修建平陵時,也都競相效尤,相繼在陵園附近建造了安陵邑、陽陵邑、茂陵邑和平陵邑,合稱為五陵塬。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