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邑華僑華人博物館

五邑華僑華人博物館

江門五邑華僑華人博物館籌建於2002年,2005年舉辦了館藏文物匯報展,2010年全面落成開放。該館建築面積約9000平方米,由三個館舍(台山會館、恩平會館、鶴山會館)組成,整個展覽分為金山尋夢、海外創業、碧血丹心、僑鄉崛起、僑鄉新篇、華人之光六個部分,全面展現五邑籍華僑華人在海外的艱辛創業以及回報家鄉的感人故事。博物館共徵集到華僑實物3.9萬餘件,館藏文物之多、內容之豐富、價值之高位列全國同類博物館前列。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五邑華僑華人博物館
  • 類別:綜合性華僑華人博物館
  • 竣工時間:2010年11月6日
  • 館藏精品:華僑實物3.9萬餘件
發展歷史,建築布局,館藏文物,參觀信息,

發展歷史

江門五邑華僑華人博物館籌建於2002年,2005年舉辦了館藏文物匯報展,2010年全面落成開放。 據了解,江門全市人口420萬人,而祖籍江門五邑的海外華僑華人、港澳台同胞將近400萬,有海內海外“兩個江門”的美譽。江門五邑華僑華人遍布美國、加拿大和西歐、東南亞等107個國家和地區。
五邑華僑華人博物館外景五邑華僑華人博物館外景
據江門市副市長聶黨權介紹,改革開放以來,廣大華僑華人,港澳台同胞在江門捐資贈物、興辦公益事業達60多億港幣,興辦僑資企業3000多家,投資總額超過100億美元。
記者在位於江門市五邑華僑廣場內的這個博物館看到,在建築面積約9000平方米內。整個展覽分為金山尋夢、海外創業、碧血丹心、僑鄉崛起、僑鄉新篇、華人之光等6個部分,把華僑文物與歷史故事巧妙地展示在世人面前。
聶黨權告訴記者,目前出現在人們眼前的是江門五邑華僑華人博物館二期工程。共展出文物4000多件,自今年11月6日起,這裡將以“五邑華僑史展”為基礎常年開放,重點展示的是華僑和僑鄉歷史文化。
從8年前動議修建的博物館共設有6個展館,以文物展示為主體,充分展示宏大的五邑華僑史。
江門五邑華僑華人博物館是一個綜合性華僑華人博物館,二期展館分金山尋夢、海外創業、碧血丹心、僑鄉形成、僑鄉新篇、華人之光6個展館,整個展館以文物為展示主體,充分運用情景再現的手段配合文物的展示,運用聲、光、電等現代技術和影視手段對文物和華僑歷史進行解讀,增強動感和互動性。進入博物館,可以直觀了解宏大的五邑華僑歷史。

建築布局

該館建築面積約9000平方米,由三個館舍(台山會館、恩平會館、鶴山會館)組成,整個展覽分為金山尋夢、海外創業、碧血丹心、僑鄉崛起、僑鄉新篇、華人之光六個部分,全面展現五邑籍華僑華人在海外的艱辛創業以及回報家鄉的感人故事。
江門五邑華僑華人博物館是一個綜合性華僑華人博物館,二期展館分金山尋夢、海外創業、碧血丹心、僑鄉形成、僑鄉新篇、華人之光6個展館,整個展館以文物為展示主體,充分運用情景再現的手段配合文物的展示,運用聲、光、電等現代技術和影視手段對文物和華僑歷史進行解讀,增強動感和互動性。進入博物館,可以直觀了解宏大的五邑華僑歷史。
江門市政府將五邑華僑華人博物館作為重點文化精品工程來建設,無論是在建築的外形設計,還是在其內部文化內涵上,都力求達到國內較高水平。
經過多次開會討論研究,江門五邑華僑華人博物館最終選址於五邑華僑廣場會展中心東面的3座小會館,建築面積約為9000平方米。今年內,江門將首先對其中一個小會館進行改造,其工程總額約為500萬元,作為華博館的首期工程。
設計突出古典性
據江門市建管中心莫工程師介紹,既然是華僑華人博物館,為了和主題保持一致,華博館的整體設計風格將突出古典性,“顏色以深色為主,四周為藍色玻璃牆,每個會館的頂部呈球形,與前方的華僑廣場會展中心的設計遙相呼應。”
“3座小會館均為3層樓高,每個展管各3000平方米,首層和二層主要用作展物的陳列設計,三層供辦公人員使用。走進華博館的首層,正前方,迎接參觀者的首先是開闊的序幕廳及主題牆面。”
序幕廳後是博物館的中心展館,約為300平方米,用於陳列展物。由於許多展物都非常貴重,展館內部設有島式活動展櫃、雙面展板。書信書畫之類的,將陳列在展板內。像古董、陶瓷之類的將放置於展櫃裡。二層的構造與首層大體結構相同,只是陳列的內容上會有區別。”

館藏文物

華博的文物徵集,主要是採取民間捐贈和政府徵集兩種方法。籌建初期至2004年下半年,文物徵集工作立足於發動華僑、僑屬及社會各界捐贈,這一階段,共接收到各界捐贈的金山箱、生產及生活工具等實物近2000件。從2004年下半年開始,文物徵集工作主要由政府徵集為主,這一階段,共收購到實物7000多件、照片70多張、圖書資料和刊物670多冊。
目前,“華博”的館藏實物達2萬多件,照片1000多張、圖書資料、刊物2700多冊(份)。
據介紹,即將開館的“華博”地處江門北新區五邑華僑廣場,建築面積達1萬平方米。
據了解,“華博”的館藏實物達20000多件,其數量在全國的華僑博物館中是最大的。而且,其文物具有內容豐富、完整、珍貴、特殊等特點。
海外創業開理髮店海外創業開理髮店
館藏文物大概包括以下類型:新寧鐵路、早期五邑地區建築、各式出國口供簿(紙)、華僑書信、銀信(僑批)、五邑海外社團、籌款抗日、航空救國、各類華僑證照及華僑融入當地社會生活過程的實物、史料。
據悉,“華博”館藏實物除了量大的特點外,精品率也極高,達30%。如抗戰時期,宋美齡到海外籌款收到捐款之後寫有其簽名印鑑的收據;還有多本清末年間華僑從海外寄錢回五邑的賬本等屬於國家銀行博物館的鎮館級文物,對中國銀行史研究有著重要價值;“華博”還徵集到了清朝後期華僑的出國護照,是迄今為止最早的華僑護照。另外,“華博”還收藏了“孫中山鐵路計畫圖”。
在海外創辦華僑日報在海外創辦華僑日報
據悉,“華博”將作為文化教育基地永久開放,並對在校學生、少年兒童或未成年人免費開放,開放時間為周二到周日的上午9時至下午5時。
口供紙
口供紙是美國排華時期的特殊產物,是五邑僑鄉特有的一種華僑文物,因為當時,到美國去的主要是五邑地區的華僑,收集到的口供紙反映了當時五邑華僑在海外的辛酸史。
“華博”收集到最早的口供紙是寫於1902年,而最長的口供紙有7米多長,上面記載了800多個問題。
銀信
清末以來,僑匯是中國政府重要的外匯來源之一,更是僑鄉的標誌性指標之一。銀信(僑批)是僑匯和家信的結合體,是經由民間商業機構寄回的錢和信。據收集所得的銀信考證得悉,五邑地區不但僑批多,而且匯款額也大。在同一時期,當潮汕地區的僑批為2元至5元時,五邑地區的僑批已經是50元或100元了。
見證義士救國壯舉
一個布袋,兩件衣服,見證了抗日時期一個以賣瓜子為生的華僑鄭潮炯一段賣子救國的曠世義舉。
鄭潮炯1904年生於廣東新會蓮塘村許坑村,幼年在家鄉務農,因家貧未接受過正規教育。少年時便出洋謀生,先到香港,後轉到北婆的山打根當小販。1937年盧溝橋事變後不久,鄭潮炯的家鄉傳來了家鄉淪陷、父親被日機炸死的噩耗。無法回鄉奔喪之際,他化悲憤為力量,決心把自己的全部力量奉獻給抗戰救亡。雖然,三個兒子尚不滿8歲,但妻子全力支持他到外埠賣瓜子籌集義款,自己獨力挑起了家庭重擔。
華僑華人在海外華僑華人在海外
1940年,當第四個兒子出世後,鄭潮炯和妻子商量後,決定以80元的價格把剛滿月不久的兒子賣給山打根一位商人,並將所得悉數捐獻出來。這宗“賣子救國”的義舉轟動了整個婆羅洲
賣兒子後,鄭潮炯繼續他的賣瓜子籌集義款的工作。走遍了北婆各埠後,他又到了新加坡,又輾轉到了馬來西亞半島各埠。從1937年到1942年初,他一個人就籌得18萬多元。在吃飯只需一兩毛錢的時代,18萬是很大一筆巨款。雖然家人還是過著拮据的生活,但鄭潮炯毫不猶豫地把18萬多元捐贈給以陳嘉庚為主席的南洋華僑籌賑總會。
得知江門市正在為五邑華僑華人博物館徵集文物,鄭潮炯的大兒子特地捐贈了父親當年賣瓜子所用的布袋和所穿的兩件衣服。這三件珍貴文物,都是不可多得的。

參觀信息

江門市五邑華僑廣場內
免費參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