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僑都(江門)

中國僑都(江門)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江門市是中國僑都,歷史悠久,文化積澱深厚,海外華僑華人超400萬人,與市內人口相當,擁有“海內外兩個江門”的人緣優勢,享有“世界僑鄉、僑鄉世界”以及“世界廣僑之都”等美譽。近年來,江門市植根深厚博大的“僑”文化,紮實推進文化事業、文化產業發展,開創了“僑”文化建設新局面。現在,江門市形成了以世界文化遺產——開平碉樓與村落、江門五邑華僑華人博物館、江門市院士路、江門市星光公園為代表的華僑文化;台山廣東音樂、新會葵藝、白沙茅龍筆、蔡李佛拳、江門禮樂龍舟、鶴山詠春拳為代表非物質文化遺產;新會宋元崖門海戰古戰場、蓬江區棠下良溪“後珠璣巷”、恩平歇馬“舉人村”等為代表的歷史文化;陳白沙祠、梁啓超故居、陳垣故居為代表的人文文化;中國(江門)僑都華人嘉年華為代表的節慶文化、世界江門青年大會等文化品牌,特色鮮明,交相輝映僑都大地。

2015年3月31日,國僑辦主任裘援平專門到江門調研僑務工作。她指出,“中國僑都“的建設讓人很振奮,如何在新形勢下充分利用好僑資源,這為我們提供了一個新的課題。江門作為中國重要的僑鄉,要掌握好自身優勢,在未來的發展中培育出新的競爭力,要一手打好文化中心這張“牌”,另一手打好創新中心這張“牌”,推動”中國僑都“建設再上新台階。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江門市
  • 外文名:Jiangmen
  • 戶籍人口:393萬
  • 海外外僑華人:400萬
  • 稱號:中國僑都、世界廣僑之都
總體介紹,僑都文化,地圖信息,

總體介紹

江門是中國僑都、希望之城,地處珠江三角洲西部。因位於西江與其支流蓬江的會合處,江南煙墩山和江北蓬萊山對峙如門,故名江門。
江門市五邑華僑廣場江門市五邑華僑廣場
江門市轄江海區蓬江區新會區3個市轄區,代管台山市鶴山市開平市恩平市4個縣級市,面積9504平方千米(約占珠三角的1/4),戶籍總人口393萬。長期以來,在海內外華僑的地域觀念中,江門被稱為“五邑”。以建制時間為序,先後是恩平、新會、台山、開平、鶴山。
江門素來享有“中國第一僑鄉”“世界僑鄉、僑鄉世界”“世界廣僑之都”以及“海內外兩個江門”等美譽。祖籍江門的華僑、華人和港澳台同胞近400萬(其中海外華僑、華人有250萬人,港澳台同胞有153萬人),約占全國海外同胞的1/10,分布在全世界五大洲107個國家和地區,其中,五邑籍華僑、華人分布在亞洲地區的約占20%,美洲地區的約占70%。
新會梁啓超故居新會梁啓超故居

僑都文化

江門市是中國僑都,“僑”文化積澱深厚。
江門是“一帶一路”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節點。早在北宋時期,江門是廣州通海夷道上的“放洋”之地、國外朝貢船隻停靠之地;位於台山市上川島東面的烏豬山曾是明清時期海上絲綢之路上的重要航標;上下川島是葡萄牙人早期對華貿易的據點,當年分布在今天台山、新會沿海的一些衛所營寨守護著海上絲綢之路的安全。其中,從明初設定的廣海衛到沿用至近代的新地天主堂,涵蓋了川島、廣海一帶的明清歷史,見證了”廣府華人華僑海上絲綢之路第一港“(簡稱”廣僑第一港“)的歷史輝煌。
方濟各·沙勿略墓園方濟各·沙勿略墓園
“海永無波”石刻:海上絲綢之路守護者“海永無波”石刻:海上絲綢之路守護者
明朝郭裴著《粵大記》中的廣海衛圖明朝郭裴著《粵大記》中的廣海衛圖
“除了商貿往來,早期廣東的華僑移民到東南亞大多也都是沿著這條海上絲綢之路過去的,江門也是如此,所以說這也是一條移民遷移之路。”世界遺產研究專家、五邑大學教授張國雄說,“同時,沿著這條道路,文化得以不斷交流和融合。例如西班牙傳教士方濟各當年到上川島,客觀上促進了中西方文化的交流。沿著這條海路,漢文化也被輸送到了東南亞等地。如越南現存的四位女性海神之一,人物原型就是在南宋崖山海戰後蹈海的楊太后。”
廣東省人民政府特聘參事、中山大學教授、廣東省珠江文化研究會會長、廣東省廣府學會會長、廣東省海上絲綢之路研究開發項目組組長黃偉宗表示:“華人華僑之路本身就是海上絲綢之路,華人華僑就是沿著海上絲綢之路出去又回來的。廣東僑鄉有三種樓:一是開平碉樓,二是台山僑墟,三是客家排屋樓,這三種樓就是海上絲綢之路的標誌。開平碉樓、台山僑墟等,是海上絲綢之路在江門的重要文化遺存”。
目前江門市海內外華僑華人超400萬人,與市內人口相當,擁有“海內外兩個江門”的人緣優勢。現在,江門市形成了以世界文化遺產——開平碉樓與村落、江門五邑華僑華人博物館、江門市院士路、江門市星光公園為代表的華僑文化;台山廣東音樂、新會葵藝、白沙茅龍筆、蔡李佛拳、江門禮樂龍舟、鶴山詠春拳為代表非物質文化遺產;新會宋元崖門海戰古戰場、蓬江區棠下良溪“後珠璣巷”、恩平歇馬“舉人村”等為代表的歷史文化;陳白沙祠、梁啓超故居、陳垣故居為代表的人文文化;中國(江門)僑都華人嘉年華、新會圭峰廟會為代表的節慶文化;繽果動漫為代表的動漫文化;以及以鶴山雅圖仕、鶴山全國印刷產業基地為代表的印刷文化等文化品牌,特色鮮明,交相輝映,遍布僑鄉大地。還成功舉辦了四屆世界江門青年大會、江門月·中華情中秋晚會,打響了“中國僑都 邑邑生輝”城市品牌。
中國僑都(江門)
江門人尊師重教,好學成風,孕育了明代著名理學家、教育家陳白沙,近代維新派代表人物、國學大師梁啓超和中國致公黨創始人、著名僑領司徒美堂等著名人物,前美國駐華大使駱家輝、美國歷史上首位華裔女國會眾議員趙美心、現任澳門特別行政長官崔世安等知名人士也祖籍江門。在這片風水寶地之上,32名五邑籍(或出生於江門五邑)的“兩院”院士以傑出的貢獻,闡釋了五邑深厚的文化底蘊,梁氏一門三院士——梁思成、梁思永和梁思禮,更堪稱中國學術界的家族傳奇。
中國僑都(江門)
擦亮“中國僑都”城市名片
“江門最有特色、最有成就感的工作就是僑務工作,”江門市市委書記毛榮楷說,“江門是珠西的核心,要多利用好僑鄉的地緣優勢,爭取將江門打造成為全國僑務工作的創新地、試驗區、排頭兵。”
中國僑都(江門)
江門市市長鄧偉根代表江門市政府所作的2015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
中國僑都(江門)
啟動“中國僑都”建設。擦亮“中國僑都”的城市名片,打好“僑”牌,組建全市僑務工作協調小組,制定和啟動全市僑務工作規劃及行動方案。辦好華僑華人博物館和僑鄉文化研究中心,加強外事、港澳工作和華僑新生代工作,支持“僑”題材文藝作品創作,推動將僑鄉教育作為學校教學內容。加強對華僑建築歷史文化街區和文物的保護,推進我市海上絲綢之路史跡點申遺,做好北京新會會館保護復建工作。
中國僑都(江門)
重點打造“中國僑都”“十個一”
”中國僑都““十個一”工作是“立足僑、跳出僑”,以僑務工作為重點,同時涵蓋了經濟、社會、文化、建設等各個領域:
1、一個品牌(標識、全媒體)。目前,江門正圍繞中國僑都—江門市,打造統一的城市形象標識(logo),並在全市三區四市範圍內推廣。
2、一個經濟發展平台。以大廣海灣經濟區為重點,打造粵港澳合作的國家級平台。
3、一個研究教育陣地。主陣地就是五邑大學,該校是1985年由江門地區華僑合力捐資興建的地方性綜合大學,同時配合加強中國小華僑文化教育,加強境內外華僑新生代交流。
4、一個展館。江門華博館是廣東省第一個以國內外華僑華人文物為內容的綜合性華僑華人博物館,已具有較強的影響力,下來計畫將江門華博館與江門博物館合二為一,打造成為國家級的代表中國華僑史的權威展館。
5、一座紀念碑。計畫以江門華僑在不同時期對歷史發展的貢獻為題材建設紀念碑,如江門華工是修建北美鐵路的主要力量,2015年是華工參與修筑北美鐵路150周年,2019年是北美鐵路建成150周年;1909年旅美華僑陳宜禧主持建成我國第一條全部不用外國資本和技術人員的民營鐵路——新寧鐵路;抗戰期間的“飛虎隊”中有九成左右為美籍華裔,其中絕大多數都是江門赴美華人的後裔,這些都是江門華僑史的豐富題材。
6、一條精品旅遊線路。設計一條反映華僑文化特色的不同時間段(如一日游、一週遊、一月游)的精品旅遊線路,並推廣宣傳。
7、一批名鎮名村名街名建築。保護和開發利用好反映華僑特色的名鎮名村名街名建築。如開平碉樓是廣東省唯一的世界文化遺產、中國首個華僑文化遺產,梅家大院是近代華僑建築典範。開平赤坎鎮是中國歷史文化名鎮,鶴山址山鎮、台山海宴華僑農場五豐村、恩平聖堂歇馬村、鶴山鶴城鎮五星村、恩平沙湖鎮成平村是全國文明村鎮,此外江門還有蓬江荷塘鎮、鶴山共和鎮、台山斗山鎮3個廣東名鎮和“舉人村”歇馬村、“後珠璣巷”良溪村等21個廣東名村。
8、一批藝術作品。創作發掘反映華僑文化的故事、舞蹈、詩歌、影視、話劇、民間文學等文學藝術作品。
9、一個交流舞台。建立一個能加強海內外華僑互動的交流平台,探索設立“華僑日”。
10、一個機構(相應的政策支持體系)。建立一個政府主導的、能整合資源、統籌行動的工作領導機構。同時研究出台一系列“借僑引僑用僑助僑”政策措施意見,探索成立“僑”基金,充分發揮社會資源和僑資源力量,推動“中國僑都”建設。

地圖信息

地址:廣東省江門市新會區圭峰路38號1座附近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