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藏山經

《五臧山經》是《山海經》中最古老、地理學價值最大的部分。《五臧山經》全文共15000 多字。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五臧山經
  • 字數:15000 多字
  • 隸屬:《山海經》
  • 意義:最古老、地理學價值最大的部分
基本信息,《山經》論述的範圍,關於水系,關於黃河之源,關於長江之源,關於動植物,歷史發展,

基本信息

西漢末年才通行於世的《山海經》,由山經、海經和大荒經三部分組成,海經和大荒經是後人增補的,而山經大約是戰國後期寫成的,包括五篇。
在其結尾處有"天下名山經五千三百七十山,居地也,言其五臧",因此早期以《五臧山經》之名通行。所謂"五臧",可能兼有書分五篇,地分五區之意。
今本《山經》之末有一段類似於"跋"的文字,說《山經》編寫的目的是為"國用";又說:"天地之東西二萬八千里,南北二萬六千里。
出水之山者八千里,受水者八千里。出銅之山四百六十七,出鐵之山三千六百九十,此天地之所分壤樹谷也,戈矛之所發也,刀之所起也。"這段文字被認為是漢代添加的,但所舉"出鐵之山"遠多於"出銅之山",正是反映了繼青銅文化之後,鐵器盛行時代的特徵即戰國中後期的情況。
《五臧山經》全文15000多字,山名347個,它把我國的山地分為南、西、北、東、中五個走向系統,每個系統中的許多山又被分成若干行列,即若干次經,依次分別敘述它們的起首、走向、相距里數和結尾。"山經"含有今天所說的"山脈"之意,不過當時還只有把山隔成行列的概念,而缺乏山勢連綿的意義。
《五臧山經》中有些山名今天仍在使用,但由於原著對五大系統中各個山列的方位、距離的說明不夠準確,加上一些虛構、誇張的內容,造成後人的許多誤解和爭論。不過,山經中有關地形的描述,基本上遍及我國各地,還是反映了戰國時代已經認識到的"天下"形勢。

《山經》論述的範圍

相關資料參看譚其驤:《論<五臧山經>的地域範圍》,《中國科技史探索》,上海古籍出版社
《東山經》論述的範圍大致在今山東省至蘇北、皖北,東至於海。其中包括46座山,由西而東分成四次經,大致都呈由北而南的走向。
《北山經》論述的範圍在今內蒙以南、賀蘭山以東、河套以北,南起山西中條山,東至太行山東麓(河北省西部),北至內蒙陰山以北,不包括內蒙和遼、吉、黑等省,也不包括河北省中、東部。有山87 座,由西而東分成三次經。其中不少山名今仍可考,不過誇大了各山之間的距離。文中所說的管涔山、漳水、滹沱、洹水、滏水、沁河等名,至今沿用。
《西山經》論述的範圍在今秦嶺以北,甘肅、青海湖一線,新疆東南角,包括河西走廊,不包括羅布泊。北至寧夏鹽池西北、陝西榆林東北一線,東至陝西黃河界。有山77 座,由南而北分為四次經,大致分布在山西、陝西兩省之間的黃河大峽谷以西。
《中山經》論述的範圍大致在巴、蜀和以東的湘、鄂、豫部分地區,不包括今滇、黔、桂等省,敘述最為詳細,可能是作者最熟悉的地區。包括97座山,分為十二次經,基本上都為東西走向。
《南山經》論述的範圍為今浙、閩、贛、粵、湘等省,不包括廣東西南部和海南島。有山40 座,由北而南排為二次經,皆為東西走向。
《五臧山經》通過這五大地區,基本上對遍及我國各地的地形作出了記述。在各個山列的記述中,又詳略不一地論述了各地的水文、地貌、動植物、礦物、特產以及神話傳說等,記載了許多非常寶貴的自然地理知識。

關於水系

《五臧山經》首先記述了作者最熟悉的現今晉、豫兩省交界地區的水系分布,然後又相繼說明了其他地區的情況。幾乎在所有山列的敘述中,都聯繫到了發源的河流,說明它們的流向、歸宿、主流和支流的關係以及有關的湖泊、沼澤等。《五臧山經》共記述358 條河流和湖泊,粗略地勾劃出了北自黃河、海河流域,南至長江中下游的水系分布狀況。

關於黃河之源

《北山經》稱:"敦薨之水,流入澤,出於崑崙之東北隅,實惟河源"。又稱:"積石之山,其下有石門,河水冒以西流。"這似乎是想突破"導河積石"的傳統說法,把黃河之源推向積石山以遠地區,以誇大河源遙遠,但又無把握說得太確切,因而把崑崙山以北很遠的羅布泊水系與崑崙山之東的黃河水系不切實際地混連起來,把前者當作黃河的上源。這當然反映了當時地理考察的局限性,不過這個錯誤的說法對後世的影響卻是頗大的。

關於長江之源

《中山經》的中次九經把"岷山之首"稱為女凡之山,其水是"東注於江"的支流,"又東北三百里曰岷山,江水出焉,東北流注于海"。這是沿襲"岷山導江"的說法。
《五臧山經》關於其他地貌的描述也十分豐富。如南次三經所說南方岩溶洞穴:"南禺之山,其下多水,有穴焉。水春輒入,夏乃出,冬則閉。"南禺之山指粵北英德一帶石山,屬峰林石山地形,石山腳下多有落水洞穴,春季雨水注入,夏季多雨使地下水位升高而由洞穴流出,冬季乾旱無水。關於河水潛流現象,如"白沙之山。。鮪水出於其上,潛於其下"。"灌山。。郁水出於其上,潛於其下"。關於北方河水的季節變化,如"教山,。。教水出焉,西流注於河,是水冬乾而夏流,實惟乾河"。關於東部地區的湧泉現象,如"踵之山,。。有水焉,廣員四十里,皆涌"。關於流沙,有"泰器之山,觀水出焉,西流注於流沙,。。南望崑崙"。這是指塔里木盆地內版社1982 年版。
的沙漠地形。《五臧山經》還有關於火山的記述,如《西山經》中稱:"南望崑崙,其光熊熊"。這是講崑崙山的火山現象,崑崙山至今仍有活火山存在。

關於動植物

《五臧山經》對不同地帶動植物的記述,也很符合實際。如對西部高山地區的描寫:"申首之山,無草木,冬夏有雪。"《南山經》中記有"多桂"、"多象"、"多白猿"等,反映了熱帶和亞熱帶的特點;《中山經》則有"多桑"、"多竹箭"、"多漆"等,反映了黃河以南到長江中游地區的特點;《北山經》有"多馬"、"多橐駝"的描述;《西山經》有"多松"、"多犀兕熊羆"等;《東山經》寫東部沿海地區"多茈魚"、"多文貝"等。《五臧山經》還記載金屬礦產地點170多處和許多玉石的產地。

歷史發展

秦漢以後,人們又將《海經》九篇和《大荒經》四篇與《五臧山經》一起編成《山海經》。這兩部分雖然提到一些地理學方面的內容(如《海內北經》和《海內經》講到朝鮮),但大都不準確。這種不標準很可能是當時作者的度量衡和測量方式與現代測量技術差別巨大,其中有誤差也在所難免,這本書仍然告訴了我們古代先民們對周圍環境的探索和觀察,和當時的動植物資料,學術價值非常之大。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