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老山(雲南省臨滄市的五老山)

五老山(雲南省臨滄市的五老山)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五老山位於雲南省臨滄市臨翔區城郊25公里處,其風光在歷史上曾為緬寧十佳之一,傳說因為酷似五位仙人座以論道而得名。景區內山川壯觀、奇石林立、密林入海、流泉飛瀑、湖光山色、鳥語花香、天象奇景可謂美不勝收。主要景點有五老飛瀑,情人谷,鹿戀湖,金竹林大疊水,五峰亭等,集雄、險、奇、秀、幽諸美學特徵為一體,是大自然賦予的極佳旅遊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五老山國家森林公園
  • 外文名稱:Wulao mountains National Forest Park
  • 地理位置:雲南省臨滄市
  • 占地面積:50平方公里
  • 開放時間:8:00-17:00
  • 景點級別:AAAA級
  • 門票價格:10元
  • 著名景點:五老飛瀑,情人谷,鹿戀湖,金竹林大疊水,五峰亭
簡介,景點概覽,

簡介

五老山國家森林公園,位於臨滄縣城東約15公里處,系臨滄大雪山自然保護區緩衝區域。山以五座山峰遠觀如老人列坐閒談而名,主峰海拔2583米,年平均氣溫17.2℃,年降雨量1164毫米,相對濕度72%。植被為典型的常綠闊葉林,間有部分雲南松。植物種類喬木樹種100多種30多科,生長有國家一級保護植物桫欏,國家重點保護植物水青樹、野茶樹、青果樹等10餘種。野生花卉有雲南山茶、杜鵑、蘭花,野生藥材有杜仲、厚朴、黃芩、龍膽草、雪山一枝篙等百餘種。珍稀動物有貓頭鷹、猴面鷹、茶花雞、啄木鳥、杜鵑鳥、太陽鳥、白腹錦雞、紅嘴相思鳥、野豬、豪豬、野貓、野兔、獼猴、黑眉錦蛇等,被譽為動植物繁衍棲息的自由王國。山中自然景觀山勢峻拔,溝谷縱橫,林中遍布流泉飛瀑,山崖藤羅密布。陽春三月,山野杜鵑如火如荼。夏秋陰雲凝聚時山間白霧翻騰,山峰如雲海仙島。宿雨初晴,碧空如洗,山色蒼翠欲滴,山腰白雲如天然玉帶。夕陽西下,餘光返照,層林生輝。山中金竹林大疊水從懸崖峭壁飛流而下,形成高30米寬3米多的巨大水簾,身臨其境使人驚心動魄。
五老山經臨滄縣委、政府決定闢為森林公園後,實現通水、通路、通電,于山頂築有小型水庫一座,取名"綠林湖",築有200餘米櫟木鋪設的山蔭棧道,建有五峰亭、廈片亭、草亭各一間和一座高13.6米的瞭望塔。1999年5月,經上級有關部門考察認定符合森林公園質量標準,國家林業局正式批准五老山為國家級森林公園。公園景點設施正在進一步健全完善,不久即將建成集遊覽、觀光、考察、度假、療養、科研於一體的綜合性旅遊勝地。
晉代張僧鑒在《潯陽記》中說:“(廬山)五老峰橫隱蒼空,形勢如河中府虞鄉縣五老山。”在《虞鄉縣誌》中有“五老山,在縣南十五里,玉柱、太乙諸峰之總名也。”
五老山之五老,源出於古代傳授伏羲《河圖》《洛書》五老之名。
五老峰這裡層層峰巒,森森古木,各種生物覆蓋著整個山野。花紅草綠,山光水色,風光旖旎非凡,故有“北有五台觀廟宇,南在五老看風光”之說。遊人往西南遠眺,見有四座山峰仙態神姿,隱現於雲煙蒼茫之中,將高1809.3米的玉柱峰環抱其中,“有偃蹇傴僂之狀”,猶如五位老人抱拳作揖恭迎貴賓之勢,故名五老峰。主峰玉柱峰,石壁如削,形同玉柱,直插雲霄,又名“雲峰”、“靈峰”,遊人需攀鏈而上。峰頂上有3000平方米的坦地,北高南抵,有七大人文景點:南天門、靈宮廟、菩薩殿、秀士殿、千子堂、祖師廟等建築遺址。以玉柱峰為中心,左有東錦屏峰,峰腰建藥師洞;右有西錦屏峰,峰下有雷公洞;北為太乙峰,有五老殿、玉皇殿;南為棋盤峰。“四峰幫立不敢前,儼然商皓翌帝子”。還有五指峰、筆架峰等大小山峰31座,或作仙女弄姿,或像猿猴仰視,或如椽筆聳天,或若筆架橫列,珠輝玉映,惟妙惟肖,共占地有50平方公里。其間寺廟觀宮分布其間有64座,洞穴有12個,源泉有9處。仙人洞、雷公洞、水源洞、留有馬蹄印的張果老洞等洞穴深造幽靜,形狀各異,對地質學、成因學、氣象學、水文學、生物學等分支學科和考古學都很有研究價值。泉水清純甘甜,川流不息。有明眼泉、瑪瑙泉、芙蓉泉等,又有神奇的一碗泉,只有一碗大小,卻舀之不盡,涌而不溢。這裡的山奇水秀,無處不綠,還有松濤、雲海、奇石、怪崖、松翠、流泉、飛瀑等景觀,呈現出千姿百態的自然風光,遊人到此,恰似在神奇的圖畫之中。
五老山五老山

景點概覽

據史籍記載,早在晉代張僧鑒的《潯陽記》中就有“五老峰橫隱蒼空,其形勢如河中府虞鄉縣五老山”的記載。北魏酈道元的《水經注》中有“奇峰霞舉,孤標峰出,罩絡群泉之表,翠柏蔭峰,清泉灌項”的描寫。歷代文人墨客都有文章詩賦予以讚美和記述,如碑文記述“條山秀甲三晉,五老峰嶙峋萃律秀麗更甲條山”,譽為三晉之第一勝跡了。據考察,在山上的古建築遺址中,有南北朝的石雕佛像,有唐代的細繩紋磚,宋代的方形花磚,明代的彩塑人像,以及大量的碑竭石刻,說明古代五峰山早為遊客的留連忘返之所,更是佛道之士修煉、禪坐、棲居之地。道教排列為“第五十二福地”。
從眾多的碑石上看,五老峰曾有千年的繁榮紀事,又有許多民間傳說軼聞,宋代楊業在此屯兵練武,兵圍普救寺的孫飛虎在此安營紮寨,道教八仙中的張果老、呂洞賓等人物都有許多傳奇的趣聞,更增添了五峰山的神秘色彩。每年的七月初一到十五是朝峰廟會,南北商賈官吏雲集人數多達數萬。現存明萬曆年木刻《條山玉柱晴峰圖》、民國初年印製的《新繪山西虞鄉縣西南五老峰勝景全圖》都生動地描繪了當時的繁榮景象。直到日軍入侵前,從山下的虞鄉西關到山上的玉柱峰頂,沿途開設的茶館、飯律就達四十多處。山口的寺廟、梨園社戲輪番獻藝,餘音繚繞,民間娛樂活動及迎神賽會盡情抒懷,熱鬧非常。之後,出於多種原因,五老峰便逐漸衰落而鮮為人知了。
改革開放給五老峰恢復了生機,分別列為縣、地、省的重點旅遊開發項目,1994年又被批准為國家級的風景名勝區。
伏羲是古代五帝之一,他發明創造了一種揭示天地萬物互相變換的圖符卦說,就叫《河圖》《洛書》,這是易學的原始寶典,周文王的《周易》和華夏民族的易經學說,都是在《河圖》《洛書》的基礎上弘揚發展起來。
從《河圖》《洛書》到《周易》之間大約三千年歷史。這一時期應是易學文化創元傳播時期,在這一創元傳播的過程中,古代形成了一個多人體系。代代相傳,也就是五老體系。為什麼要以五老體系相傳,分析其原因,應是古人為了防止《河圖》《洛書》的完整理論學說在單傳中遺失或訛傳,也為了再在實踐與套用中繼續研修完善,弘揚光大。
為什麼要以五成體,這其實是與《河圖》《洛書》的內在密切相關的。古有“天數五,地數一,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原有五行生剋之理”,天干、地支的設定,始於生生克克之機,而生生克克之機,始於五行,五行之說,則始於《河圖》《洛書》,《河圖》左旋定相生之機,《洛書》右旋定相剋之機,生克即定,五行具備,六十四卦升降歸游,亦由此而定。朱熹著《易學啟蒙》說:“《河圖》以五生數統五成數,而同處其方,揭其全以示人而道其常,數之體也。《洛書》以五奇數統四偶數,而各居其所,蓋主於陽以統陰而肇其變,數之用也。”《河圖》《洛書》之數,皆以五為中。
從三皇到五帝,經夏、商至周,約三千年,《河圖》《洛書》不失,而且能弘揚光大,其奧妙也在於五老體系代代相傳。五老山的由來正是因五老攜圖隱居,研經布道,經常隱居出沒於五老山。所以,五老山亦應是古代“道”山或“卦”山。它的蘊涵自古以來就幽深而廣大。
古代研經傳道的五老,在史話被稱為天神或天尊,在星象卦說之中,他們分別是青靈始老天尊,代表東方、木、黑色;丹靈真老天尊,代表南方、火、紅色;黃靈元老天尊,代表中方、土、黃色;浩靈素老天尊,代表西方、金、白色;一靈玄老天尊,代表北方、水、藍色。五老祠所祭的正是這五老天神。
由此而知,五老山,是五老攜《河圖》《洛書》藏經授典的隱身之所,研卦修行,傳經布道的地方,是易學文化創元時期的傳播之地,河洛文化的搖籃之地。
此乃山西永濟五老山的由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