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經牌坊

五經牌坊

下管鎮西橋村口,有一座明代建立的石牌坊,叫五經牌坊。牌坊為四柱三間,第二道橫樑中,前後分別鑿刻著“五經科第”、“恩光奕世”各四個大字。

徐氏家族中歷代中舉的功名人士和達官賢人,也被鐫刻在牌坊的橫樑前後。五經牌坊從此被尊為下管文風之所賴。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五經牌坊
  • 位置:上虞下管鎮西橋村口
  • 建築年代:明代
來歷,影響,

來歷

相傳明朝中葉,有一徐氏族人徐子宜,聞達多才,足智多謀,在朝中得罪了權貴,蒙冤被發配至吉林馮臘。他見馮臘人文化欠缺,於是便辦學教子,在其努力下,馮臘人的文化水平迅速提高,而且有人進京考中進士。朝廷大為驚異,經調查,終於弄清真相,並昭雪了徐子宜的冤案。然而此時,徐子宜已去世,皇帝為表彰下管鄉賢徐子宜教育上的卓越功勳,下詔在下管建造一座石牌坊。因有聖旨,所以經過石牌坊要“文官下轎,武官下馬”。

影響

五經牌坊詮釋著下管耕讀文化的延續,一直影響薰陶著下管人。從前下管連挑腳抬轎的人都寫得一手好文章。有一次,大嶺頂有宗官司,去的人讓一個抬轎的徐學賢寫狀紙,對方聽到抬轎的都能寫出狀紙,那坐轎的就更了不得,於是趕緊撤訴。
下管鄉賢徐懋庸先生在回憶錄里這樣描寫下管的耕讀文化:“下管人還是重視讀書的,戊戌維新以後,在下管也辦起新式學堂,民國以後改為學校,到我開始上學的時候,已經有一所全族辦的高小,叫做‘公立國小’,初小兩所,一所是七房辦的‘方山國小’,一所是九房辦的‘聽泉國小’,1924年五房又辦了一所‘鹿溪國小’。學校是公款辦的,入學不要交學費,所以入學的兒童還是很多的,還有不少女學生。當時,一般地主家門口,還貼著‘忠厚處世,耕讀傳家’的對聯,可見對讀書的重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