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相

五相

五相:佛教用語,迷悟之五種法相。又作五事。即所詮相、能詮相、相屬相、執著相、不執著相。所詮相為法,能詮相為名,二者皆通於遍計所執、依他起、圓成實等三性。--------- 五相:供電模式,常見有三相,四相,五相,六相。 一般有兩個方面:一是布線模式,一是主機板供電模式。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五相
  • 別名:五事
  • 內容1:所詮相、能詮相、相屬相
  • 內容2:執著相、不執著相
  • 用途:佛教用語
概述,五相成身觀,觀行的次第,五相的細分,五相的出處,

概述

(一)天人之五衰相六趣中之天人於臨終時,顯現衣裳垢膩、頭上花萎、身體臭穢、腋下汗出、不樂本座等五種衰相。[北本大般涅盤經卷十九](參閱‘五衰’1142)
(二)密教行者成就本尊身所應具備之五相。即通達菩提心、修菩提心、成金剛心、證金剛身、佛身圓滿。[菩提心論](參閱‘五相成身觀’1120)
(三)相屬相為執著法與名相屬著之相,是遍計所執性。執著相以所執為自性,是依他起性。不執著相則為離執著之相,是圓成實性。[成唯識論卷八]

五相成身觀

密教金剛界用語。系令行者具足五相而成就本尊身的觀行。又作五轉成身、五法成身。即︰通達菩提心、修菩提心、成金剛心、證金剛身、佛身圓滿。此觀門相對於胎藏界五字嚴身觀,而為金剛界即身成佛之要道、頓證菩提之秘術,若依《教王經》之意,雖為從顯入密的正機所用,然直往的真言行者也不能不修此觀。其大要謂,行者先入阿娑頗娜伽三摩地,觀一切諸法皆空,不見身心之相,自思住於真如實際之空理而成佛時,遍滿空中的秘密佛授以五相成身觀之旨要云云。

觀行的次第

(1)通達菩提心︰即行者住於觀察自心三摩地,誦自性成就真言,觀自心形如月輪,此月輪中尚有輕霧(表無明)。
(2)修菩提心︰即誦真言、觀自心如清淨的滿月輪,離諸煩惱垢染,離能執、所執的分別。
(3)成金剛心︰觀修菩提心之位的種子轉成金剛蓮華等本尊的三昧耶身,亦即觀自心即三昧耶身之位。更依以行廣金剛、斂金剛觀法。‘廣金剛’即觀展舒自心的三昧耶身廣泛周遍於法界,‘斂金剛’即觀周遍於法界的自身漸次收斂而納入自身的方寸,在此觀中,法界萬象皆與我合為一體,修顯自心本具的萬德。
(4)證金剛身︰行者自身證得本尊的三昧耶身之觀行。成金剛心與證金剛身雖有心身之異,但同為三昧耶身之位。
(5)佛身圓滿︰即轉證金剛身的三昧耶身為相好具足的本尊羯磨身。此為觀行之極致,即身成佛

五相的細分

此五相有自證、化他二門,若以之配於五智、五大,則依自證門的中因發心之義,其次第當為法界體性智、大圓鏡智、平等性智、妙觀察智、成所作智,及地、空、火、風、水;但若依化他門的東因發心所傳,其次第則應為大圓鏡智、平等性智、妙觀察智、成所作智、法界體性智,及地、火、水、風、空。因此,若能成就究極的佛身圓滿之位,可得五智具足圓滿。
此五相若配以種、三、尊之次第,則通達菩提心與修菩提心是種子位,成金剛心與證金剛身三昧耶位,佛身圓滿屬尊形位。又,種、三、尊可依序配於法、報、應三身,即種子位是法身,三昧耶位是報身,尊形位是應身

五相的出處

五相成身之名見於《金剛頂瑜伽降三世成就極深密門》、《金剛頂瑜伽護摩儀軌》、《十八會指歸》及《菩提心論》等書。而敘述五相成身觀之實質的金剛頂部經軌頗多,如三卷本《教王經》卷一、《略出經》卷二、《蓮華部心儀軌》等。
大乘實教初地,便顯妙、平二智,至十地而圓成。密教金剛初心,始露鏡智,至金剛後心乃儘量開發,作智亦連帶成就。法界體性智隨妙、平二智而漸現;至鏡、作二智圓滿時,此智亦達其極。
五相成身次第,原表鏡智進修歷程。此類行者,先證顯教十地境界,妙、平二智已告完成;法界體性智亦發展過半。然鏡、作二智未備;雖得見十方諸佛密布空間,不離‘因緣所生法’(亦名依他起法);法界中所有如來未能任意出現,於是有五相成身法之修證。
行者雖登實教初地,第八識未克遍緣‘一切種子’,須仗諸佛加持力引入之。已接觸‘一切種子’本質,是謂‘通達本心’。行者返顧胸間,覺有月輪出現,即一切種子之集合體。但接觸能力尚弱,因緣習氣猶在,形成烏雲罩月之憾;即第八識未能純淨之表征也。
進求深入一切種子本質,觀力漸次增強,終於斷絕因緣習氣,月輪不復被罩,全顯皓潔光相,是謂‘開發菩提心’。爾時,第八識純淨無疵,轉稱大圓鏡智。
行者自心種子隨鏡智清淨而超脫玲瓏,則本有五智皆自在無礙。爾時,運用妙觀察智開為真實妙相,斯現五股金剛杵(顯教所謂實相,但就無形之性言之,是謂‘證金剛心’。
前節只證行者自心種性,若欲遍證他身,則須運用平等性智,引自性由全身遍達十方,貫徹所有種子之中,一一證明其真實妙相。返顧自身,覺全身成五股金剛杵,是謂‘成金剛身’,即遍照如來之基本法身。
依基本法身隨機化度,則運用成所作智以濟之。能化之形,或現他受用身,或現應化身,或現等流身,而一一融攝於自受用身,是謂‘佛身圓滿’。爾時五智同為至極矣。(編按︰本文依馮達庵之手稿整理而成,唯有若干字跡不易辨識,故以?號附之,以提醒讀者的興趣。
二、亦指 唐 代 裴垍王涯杜元穎崔群李絳 五宰相。 唐 白居易 《李留守相公話及翰林舊事》詩:“同時六學士,五相一漁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