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痰

五痰為我國古代醫者對痰證從性質上所做的分類標準,具體內容上略有出入。痰乃是人體病理變化的產物,亦稱第二病因。它既成於“五臟之傷”,而又反饋作用於機體,引起一系列的臨床證候。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五痰
  • 出處:《儒門事親》
  • 類別:中醫基礎術語
  • 概念:五種痰證的總稱
解讀,中醫套用,

解讀

1、指風痰、熱痰、濕痰、酒痰、沫痰。又指風痰、熱痰、濕痰、酒痰、食痰。上述兩種五痰,均見《儒門事親·治法雜論》。
2、指風痰、熱痰、寒痰、氣痰、味痰。元·王珪《泰定養生主論》:“方書皆曰五痰,何謂也?答曰:所謂風痰、寒痰、熱痰、氣痰、味痰。”味痰又名酒痰。
3、指風痰、濕痰、燥痰、熱痰、寒痰。《醫宗必讀·痰飲》:痰有五,“在脾經者,名曰濕痰。”“在肺經者,名曰燥痰。”“在肝經者,名曰風痰。”“在心經者,名曰熱痰。”“在腎經者,名曰寒痰。”
五痰是古代醫者們從痰的定性角度對痰證進行的分類,具體分類上略有出入。現代中醫學者對痰證的研究綜合了古人的看法,從定性角度具體分為寒痰,熱痰,濕痰,燥痰,風痰,火痰,郁痰,食痰。且對痰證的研究不僅從定性角度分析,還要綜合定位,因為五臟皆可生痰。

中醫套用

1、寒痰
(1)發病條件:外感寒邪,素有痰疾,或陽虛寒濕相搏為痰,或脾腎陽虛,水泛為痰。
痰證具備寒邪性質:寒屬陰邪,其性清冷,凝滯主痛,收引攣縮。
(2)症候特點:喘咳痰白清稀,形寒肢冷,苔白潤,脈滯弦,或足膝酸軟,骨節冷痛,腰背強痛,或面黑清冷,肢軟便溏,嘔逆吐酸,四末寒冷,其痰有黑點,量多而稀。
(3)治法:溫肺化痰,或溫經通脈以散寒痰,或健脾溫腎化痰。
2、熱痰
(1)發病條件:素有痰疾,因“飲食辛辣燒炙煎煿,熏裀厚褥及天時鬱勃”而誘發,或七情鬱熱,熱灼津液而成痰。
痰證具備熱邪性質:熱性燔灼,耗散津液,痰熱相搏,易擾心神。
(2)症侯特點:咳嗽氣粗,痰黃而稠,吐而不暢,口乾唇燥,痰熱擾心,心悸怔忡,失眠多夢,神昏痙抽,舌紅苔黃膩,脈滑有力。
(3)治法:清熱化痰。
3、濕痰
(1)發病條件:外感濕邪,內與體中之水液交凝積聚成痰;或飲食不節,脾胃乃傷,濕聚成痰;或中氣不足,水濕運化無力而聚成濕痰之證。
痰證具備濕邪性質:濕屬陰邪,其性重濁,留著粘滯,傷陽遏氣,易因傷脾氣。
(2)症侯特點:胸腹滿悶,噁心嘔吐痰涎,咳喘痰白量多而粘,或黃易出,納呆便溏,身重而軟,倦怠喜臥,頭重如裹,脘腹疼痛,婦女可見帶下、不孕。
(3)治法:燥濕化痰。
4、風痰
(1)發病條件:外感風邪,觸動痰疾,或因風熱拂郁而發或內傷鬱熱生風釀痰。
痰證具備風邪性質:風為陽邪,輕揚浮越,善行數變,變幻百端。
(2)症侯特點:惡風咳喘咳痰,或肢體遊走作痛,皮下腫起,麻木不仁,肢顫身癢,癱瘓失語,或神識昏亂,失語,或為眩暈頭痛,或為癲、狂、痙、癇。臨床多見肥胖,咳痰多,喉中痰鳴,舌苔滯膩,脈弦滑。
(3)治法:疏風化痰,或熄風化痰,或搜風滌痰。
5、燥痰
(1)發病條件:外感燥邪,乾於肺家,燥痰作成,或肺腎陰虧,灼津化燥生痰。
痰證具備燥邪性質:燥性乾燥,傷陰傷津,易傷肺胃。
(2)症候特點:秋燥肺咳,咳多痰少色白,或咯出如米粘狀痰,澀而難出,或咽乾鼻燥,心煩口渴,皮毛乾燥,咳嗽喘促少痰或無痰,脈細澀而數,苔黃,或黃膩少津不潤。
(3)治法:潤燥化痰,或滋陰潤燥化痰。
6、火痰
(1)發病條件:可由直接感受溫熱之邪所致,也可因風寒濕燥,入里化熱化火而成,或由臟腑機能失調或情志過激而變生。
痰證具備火邪的性質:火性炎上;迫血妄行,煉津暴烈,痰火相結,積久交固,易擾心神。
(2)症候特點:咳嗽咯痰少而堅成塊,或呈灰黑色,或痰帶血絲,口唇乾紅,面赤心煩,嘈雜易飢,夜寐不安,甚為狂躁,神昏譫語,大便燥結,小便短赤,舌紅降,苔黃膩燥,脈洪滑有力,或舌紅少苔,脈細數無力。
7、郁痰
(1)發病條件:素蘊痰疾,因事逆意,或七情拂郁,氣滯痰留,痰阻氣行,痰郁互結。
痰證具備肝鬱的性質;肝鬱氣滯,肝失疏泄,氣機不暢,常因精神因素誘發或加重,氣滯痰凝常伴血瘀。
(2)症侯特點:胸脅不適,脘腹痞滿,悶脹,痛無定位,或喉中異物,咯之不出,吞之不下,形如破絮,狀如梅核,或為腫物作瘤,每因情志波動而加劇,婦女可見乳核脹痛,脈弦滑。
(3)治法:解郁化痰,或兼以舒肝理氣。
8、食痰
(1)發病條件:飲食不潔或偏食,過食肥甘厚味,宿食積滯,痰食互結。
痰證具有食積性質:宿食停積,腸胃乃傷。
(2)症候特點:咳嗽多痰,噁心嘔吐,吐出痰食夾雜,噯腐吞酸,胸悶不舒,脘腹脹痛,食則痛甚,瀉則痛減,舌苔厚膩,脈沉滑。
(3)治法:消食導滯化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