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牧之戰

公元1275年(南宋德祐元年,元至元十二年)冬,元軍統帥伯顏親自率中路軍攻打常州,以為攻打臨安打開突破口。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五牧之戰
  • 地理方位:在常州無錫分界線附近
  • 時間:公元1275年
  • 軍事意義:阻擋當時宋軍對常州的增援
地理區域及軍事意義,地理方位,軍事意義,戰役過程,戰役背景,戰役過程,戰役意義,

地理區域及軍事意義

地理方位

五牧,位於常州東南約40里處,在常州無錫分界線附近,與西邊之虞橋隔運河而立,是常州的屏障。

軍事意義

扼守住五牧,便可阻擋當時宋軍對常州的增援。攻下了常州,便打開了通往南宋都城臨安的大門。

戰役過程

戰役背景

常州守將姚訔等人指揮城內軍民依險多次擊退元軍進攻。由於城內情況危急,曾幾次向朝廷求援,均得不到有力支援。時至十月二十六日,宋廷才派張全率淮兵人赴援常州。文天祥視張全所部兵太少,無濟於事,即命部將尹玉、麻士龍、朱華等率廣軍、贛軍3000人,協同張全支援常州。正在常州指揮攻城的伯顏聞報宋軍來襲,即命部將懷都王良臣領軍數千至五牧阻擊。

戰役過程

宋將麻士龍率所部在虞橋首先與元軍接戰,張全卻握兵自保,不發一矢,只是麻士龍寡不敵眾,戰死。張全見元軍向已方運動,連忙退至五牧。時尹玉、朱華駐軍五牧山之東西,欲掘塹壕、築鹿寨,以備攻守,卻被張全阻止。元軍乘勝追擊,渡運河攻擊朱華所部。朱華率廣軍奮戰,自辰至未,不分勝負。當晚,元軍乘夜暗繞至山後,欲襲擊尹玉麾下贛軍。尹玉原乃宋鎮守江西之將領,後隨文天祥入衛。他抱著效忠朝廷之志,指揮宋軍與元軍血戰,使元軍死傷慘重。後因元將王良臣以水陸配合進攻,加之宋將張全在運河按兵不動,尹玉所部遂大敗。宋俾將曾全、胡遇、謝榮、曾玉等率所部逃遁,潰軍爭相泅水逃命。有些人挽住張全的戰船求救,卻被張全下令斬去手指,使許多士卒溺死水中。
尹玉視朝廷將官如此腐敗,義憤填膺,收集殘軍500人,復與元軍死戰。元軍除以騎兵揮刀砍殺,又用大量弓弩手放箭,宋軍紛紛中箭倒地。尹玉揮劍左右拼殺,身上多處中箭,血染戰袍。奮戰一夜,終因力竭被俘殺。當地百姓稱其戰死之地為“餓死攤”,後演變為“鵝子灘”,其所部將士繼續與元軍激戰,大部戰死。張全見勢不妙,急率所部匆匆逃離五牧。文天祥在平江得知張全貪生怕死,坐失戰機,欲斬張全以警告潰逃之人,激勵將士抗元,卻為宋廷所阻。

戰役意義

五牧之戰,元軍雖然付出了損兵千餘的代價,但成功阻擊了宋援軍,使常州更趨孤立無援。從而保證了常州之役的勝利,也打開了通往宋朝都城臨安的大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