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常之德

五常之德

五常之德是屬於中國封建社會時期的道德規範,是指仁、義、禮、智、信,用以調整君臣、父子、兄弟、夫婦、朋友關係的行為規範來自於“三綱五常”,其出處是漢·王充《論衡·問孔》:“五常之道,仁、義、禮、智、信也。” 是儒家學說之精髓。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五常之德
  • 出處:論衡·問孔
  • 學派:儒家
  • 拼音:wǔ cháng zhī dé 
仁,義,禮,智,信,

《論語.顏淵》:“樊遲問仁。子曰:‘愛人’。”又“克己復禮為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
清譚嗣同《仁學界說》:“仁為天地萬物之源,故虛心,故虛識。”
《大學 . 中庸》:“成己,仁也;成物,知也。”
敬人者,人恆敬之,愛人者,人恆愛之。

“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孟子·離婁下》:"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義所在。"
李嘉誠曾援引《論語》說:"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1973年,世界發生了石油危機。通貨膨脹劇烈,塑膠的進口原料價格暴長近10倍。不少小塑膠廠,因為沒有辦法買到原材料將面臨破產。而這時李嘉誠義不容辭的將自己塑膠廠的原料存貨拿出來,以低於買入成本價格的一半,出讓給了同業的廠家,這些廠家因此渡過了難關。他的這一做法,贏得了同行業的好評與尊重,更贏得了精神與物質雙財富。
了解微軟的人都知道,蘋果是微軟的勁敵,1997年當蘋果公司瀕臨破產,微軟公司對蘋果公司投入巨資使得蘋果公司起死回生,而後微軟又以較低的價格回收股份。作為企業家義的經典範例。成功的企業家都懂得義大於利。

《論語》:不學禮,無以立。
孔子說:“安上治民,莫善於禮”,荀子說:“禮者治辨之極也,強國之本也,威行之道也,功名之總也,王公由之所以得天下也,不由所以隕社稷也”;
《中庸》: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懼乎其所不聞。莫見乎遠,莫顯乎微。故君子慎其獨也。”禮的最高境界是敬。
關羽守禮:三國時代的曹操為招納關羽,傾心設計不同的收攏手段,美色關即是其一。降漢不降曹的關羽待在曹營時,曹操在諾大的曹營里安排一室來安置關羽與兩位年輕貌美的劉備夫人。這一關輕則挑撥劉、關結義之心,重則讓關羽犯下亂倫大罪。然而關羽整晚手持蠟燭站在門外,通宵達旦專心閱讀《春秋》這本書,絲毫不為所動。
《純正蒙求》記載:魯國人柳下惠,姓展名禽,一次出遠門的晚上住在都城門外。當時天氣嚴寒,忽然有一位女子來投宿,柳下惠恐怕她凍死,就讓她坐在他懷中,用衣服蓋住她,一直到第二天天亮也沒有發生越禮的事。

《管子》:四時能變謂之智。
天道運行的規則永遠是物極必反,盈滿則虧。所以做人要想保持大聰明、大智慧的優勢,就必須使自己永遠處於虛靈愚蒙的心理狀態;要想保持多聞廣見、博學明辯的優勢,就必須讓自己覺得永遠孤陋寡聞,才疏學淺;要想保持武勇剛毅的優勢,就必須使自己明白天外有天的道理,永遠處在有所敬畏的狀態;要想保持富貴顯赫,廣有天下的優勢,就必須讓自己享有的物質永遠有所節制,局限在最小限度內;要想兼濟天下,恩澤蒼生,就必須保持謙讓恭順的美德。懂得易經智慧是智的最高體現。
所謂“道可道,非常道”,“智者不言,言者不知”,智不是小聰明,而是了解宇宙根本規律,遵循道就是智。

子曰:‘人無信不立。”
不守信義最終身敗名裂的典故,如周幽王的烽火戲諸侯。
據《史記》記載,褒姒不愛笑,周幽王想出各種辦法讓她笑,但褒姒始終不笑。周幽王設定烽火台和大鼓,有敵人來到就點燃烽火召集援兵。有一次,周幽王點燃烽火,諸侯都率兵趕來。諸侯到後卻發現沒有敵人,褒姒看到諸侯驚慌失措的樣子,果然哈哈大笑。周幽王非常高興,因此多次點燃烽火。後來諸侯們不再相信,漸漸不肯應召而來。周幽王十一年(前771年),申國聯合繒國、西夷攻打周幽王,周幽王點燃烽火召集諸侯援救,諸侯卻沒有前來援救。犬戎最終在驪山之下殺死周幽王,俘虜褒姒,西周滅亡。
取信於民才能獲得信賴和服從,如商鞅南門立木。
孝公十三年(前356年)和十九年(前350年)商鞅先後兩次實行變法,變法內容為"廢井田、開阡陌,實行郡縣制,獎勵耕織和戰鬥,實行連坐之法"。開始推行革新時,為了取信於民,他派人在城中豎立一木,並告知:"誰人能將之搬到城門,便賞賜十金。"秦民無人敢信,後加至五十金,於是有人扛起木頭搬到城門,果然獲賞五十金,從此宣示與開展孝公變法,史稱"徙木立信"。北宋王安石,在一首稱讚商鞅的詩中以"一言為重百金輕",來比喻言出必行的重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