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孝

五孝

五孝出自南朝 梁武帝 《孝思賦》。最早出現在孟子一書中。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五孝
  • 出自:《孝思賦》
  • 涵義:古代五種等級的人所行的孝道
  • 拼音:wǔ xiào
  • 注音:ㄨˇ ㄒㄧㄠˋ
出處,示例,

出處

南朝 梁武帝 《孝思賦》:“治本歸於三大,生民窮於五孝。”

示例

孟子曰:“世俗所謂不孝者五:隋其四支,不顧父母之養,一不孝也;博奕好欲酒,不顧父母之養,二不孝也;好貨財,私妻子,不顧父母之養,三不孝也;從耳目之欲,以為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鬥狠,以危父母,五不孝也。”
[譯文] (孟子說:)“世上人常說不孝的事有五件:四肢懶惰,(不事生產)不管父母的生活,一不孝;好下棋、飲酒,不管父母的生活,二不孝;貪戀錢財,偏袒妻子兒女,不管父母的生活,三不孝;放縱耳目的欲望,使父母受到恥辱,四不孝;逞勇力好打架,危害了父母,五不孝。”
唐玄宗 《孝經序》:“雖五孝之用則別,而百行之源不殊。” 邢昺 疏:“五孝者,天子、諸侯、卿大夫、士、庶人,五等所行之孝也。”《新唐書·禮樂志九》:“皇帝即座。三老乃論五孝六順、典訓大綱,格言宣於上,惠音被於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