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運動時期報刊

五四運動時期報刊

五四運動時期報刊是中國從五四運動前夕至中國共產黨成立前出版的報刊。五四運動中的報刊五四運動促進中國報刊蓬勃發展,短時間內即湧現 500種左右。最為活躍的是學生報刊 。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五四運動時期報刊
  • 時間:五四運動前夕
  • 詞性:名詞
  • 對象:人民民眾
基本信息,其他信息,

基本信息

中國從五四運動前夕至中國共產黨成立前出版的報刊。
五四運動時期報刊
新文化運動中的報刊1911年辛亥革命後興起的新文化運動,使中國的報刊事業發生了重大變化。一批以反對封建思想、宣傳新思潮為中心內容的報刊開始出現。有代表性的是1915年在上海創辦的《青年雜誌》 (後改名《新青年》)。它提出 “民主” 和“科學” 的口號,發起對孔子思想的批判,倡導文學革命,推動了新文化運動的開展。1918年12月,《新青年》的主持人陳獨秀和李大釗等又在北京創辦《每周評論》。接著,北京國民社、新潮社也分別出版《國民》雜誌和《新潮》月刊,與《新青年》相配合。同時,北京《晨報》、《國民公報》、上海《時事新報》、《民國日報》(上海)等,也出版支持新文化運動的副刊。在中國報刊界形成了一個反封建的思想鬥爭熱潮。而北京的《國故月刊》、《公言報》、上海的《新申報》等報刊, 則發表文章攻擊新文化運動,於是在各種報刊上出現了新舊思潮的激烈鬥爭。
五四運動中的報刊五四運動促進中國報刊蓬勃發展,短時間內即湧現 500種左右。最為活躍的是學生報刊 。在愛國運動中 ,很多省、市都成立了學生聯合會,紛紛出版報刊。著名的有《湘江評論》、《天津學生聯合會報》、《五七》日刊(北京)、《上海學生聯合會日報》和《學生周刊》(武漢)等。有很多大、中學校,甚至國小,也創辦報刊,如《新生活》、《新湖南》、《浙江新潮》等。各地其他青年知識分子,也積極組織學會、社團,開展辦報活動。少年中國學會在北京、南京、成都等城市,分別創辦《少年中國》、《少年世界》和《星期日》等。天津覺悟社出版《覺悟》,武漢互助社出版《互助》,瞿秋白等在北京創辦《新社會》。這些報刊大多積極介紹馬克思主義,注意將思想宣傳和民眾政治鬥爭相結合,並採用白話文。這次民眾辦報熱潮是空前的,但出版時間短暫,除極少數外,都在一年內終刊。在新文化運動和五四運動的影響下,一些政治組織和代表人物, 也創辦新的報刊,以適應新的思想潮流。孫中山領導的革命黨人在上海出版了《建設》雜誌和《星期評論》。梁啓超、張君勱等組織的新學會,出版了《解放與改造》。 無政府主義者創辦了《進化》、《奮鬥》等。
五四運動時期報刊

其他信息

馬克思主義報刊經過五四運動和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廣泛傳播,中國出現了第 1批馬克思主義報刊。它們是在中國共產黨建黨過程中誕生的。中國共產黨上海發起組在1920年 5月成立後,很快就出版了一批馬克思主義報刊。這年8月創辦了通俗的工人刊物《勞動界》,9月將《新青年》改組為中國共產黨上海發起組的機關刊物,11月創辦了秘密的刊物《共產黨》。同時,北京共產主義小組創辦了《勞動音》,廣東共產主義小組創辦了《勞動者》、《勞動與婦女》等。這些報刊宣傳馬克思主義,介紹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和工人運動的經驗,介紹馬克思主義同無政府主義、社會改良主義所進行的鬥爭,為中國共產黨建党進行了思想與理論準備。這些報刊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思想,是中國新聞史上的新現象。它們的出現,標誌著中國報刊進入新的發展階段。
報刊業務的改革五四運動時期的報刊進行了大規模的業務改革,主要包括:①開展各種思想觀點的自由討論, 實行百家爭鳴。②發揚中國報刊重視政論的傳統,發揮政論的戰鬥作用。③提倡白話文,確立了白話文在報刊上的主導地位。④改革副刊,把副刊辦成介紹新知識、傳播新思想的園地, 湧現出象《晨報》副刊 (第7版),《民國日報》的 “覺悟”、《時事新報》的“學燈”、《京報》副刊等這樣一批著名的報紙副刊。⑤報刊文體的創新,“隨感錄”、“新聞述評等是最受讀者歡迎的新的體載。⑥新式標點符號開始在報刊上使用。
參考書目
中共中央馬恩列斯著作編譯局研究室:《五四時期期刊介紹》第1~3輯,三聯書店,北京,1978。
方漢奇、陳業劭、張之華:《中國新聞事業簡史》,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北京1983。
李龍牧:《中國新聞事業史稿》,上海人民出版社,上海,1985。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