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越(古國名)

于越(古國名)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6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于越,古國名,又稱越國姒姓。于越是越人的自稱,越國是中原諸國對他們的稱呼。相傳始祖是夏代少康庶子無餘春秋五霸之國一,其核心在今紹興會稽山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于越
  • 定義:古國名
  • 區域:今錢塘江以南
  • 屬性:古代越人建立的國家
國家歷史,文獻記載,

國家歷史

于越在商朝前的時候就已經存在,雖然沒有參加武王伐紂,但至少曾經北上當周成王的賓客。南方古越族和北方諸夏族早期的關係主要在貿易,古越人以象牙、玳瑁、翠毛、犀角、玉桂和香木等奢侈品,以交換北方中原的絲帛和手工產品。
于越
于越部落是春秋時期越國的前身,於公元前2032年建立越國。越國傳至勾踐的時候,他試著向北擴張,曾經沿著江蘇的海岸北上膠州灣;春秋末年,越國逐漸強大,其王勾踐經常與吳國對抗,公元前494年,敗於夫差,向吳臣服;但經過二十年的韜光養晦,終於東山再起,於公元前473年,滅掉吳國;勾踐滅吳後北上爭雄,橫行江淮,號稱霸王。戰國時,勢力衰弱,公元前306年,為楚所滅。

文獻記載

古越人是遠古至秦漢時期繁衍生息在長江以南的一個古老的族群。越在古代稱于越,是當時生活在今天浙江及周圍一帶的土著民族。
《漢書·地理志》注引臣瓚曰:“自交趾至會稽七八千里,百越雜處,各有種姓。”
宋朝人羅泌的《路史》說:“越裳、雒越,甌越、甌皚,且甌、西甌,供人,目深、摧夫、禽人、蒼梧、越區、桂國、損子、產里、海癸、九菌、稽余、北帶、仆句、區吳,是謂百越”。
“于越”出處:
莊子·逍遙遊》:“宋人資章甫而適諸越,越人斷髮文身,無所用之。”郭慶藩集釋引李楨曰:“諸越,猶雲於越。
《春秋》定五年《經》‘於越入吳’,杜註:‘於,發聲也。’
公羊傳》:‘於越者,未能以其名通也。’何休註:‘越人自名於越(于越)。此作諸者,《廣雅·釋言》:諸,於也。
禮記·射義》註:諸,猶於也。是疊韻假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