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郎山(山西省大寧縣二郎山)

二郎山(山西省大寧縣二郎山)

二郎山位於山西省大寧縣縣城的西南面。屬大寧縣榆村鄉金疙瘩村。二郎山山勢綿延起伏、氣勢雄偉壯觀。山間怪石嶙峋,有原始森林,有周朝文化遺蹟,有恐龍蛋化石,山上泉水潺潺。秋季,滿山紅葉綿延百里,如火如荼。巍然聳立在二郎山之巔的“捎石”極具特色,從一面看酷似驅除鬼邪的鐘馗,從另一面看酷似秀麗清雅的少女。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山西省大寧縣二郎山
  • 地理位置:山西省大寧縣
  • 地理區域:呂梁市南端
  • 氣候帶溫帶大陸性氣候
  • 植被類型:紅葉林
  • 屬於:二郎山自然風景區 
  • 景點:漫山紅葉、捎石奇觀、石盆傳說
位置境域,簡介,地圖信息,

位置境域

山西省大寧縣,這片土地遠在舊石器時代即有先民居住。殷商、西周時皆為方國轄地;春秋屬晉之屈邑地;戰國屬魏之屈邑地;秦、西漢、東漢、三國、西晉、東晉至北魏為北屈縣地;北周保定元年 (561) 始置大寧縣 ( 今大寧縣南 30 公里的吉縣縣底 ) ;隋開皇二十年,移大寧縣至浮圖鎮 ( 今縣城 ) ;此後歷經唐、北宋、金、元、明、清和中華民國建制大體未變;新中國成立後, 1950 年 1 月屬山西省臨汾專區, 1954 年屬山西省晉南專區, 1958 年 5 月 29 日與隰縣合併為隰寧縣, 1961 年 6 月復為大寧縣至.今,現屬臨汾市。大寧縣位於山西省呂梁山南端,地理坐標為東經110°27′55″—111°0′40″,北緯36°16′40″—36°36′25″之間。東西長50公里,南北寬38公里,總面積967平方公里。縣境北與永和縣接壤,南同吉縣毗連;東與蒲縣、隰縣為鄰,西與陝西省延長縣隔黃河相望。現轄2鎮4鄉84個行政村,總人口6.4萬人。

簡介

二郎山基岩由砂岩、頁岩構成,經久流侵蝕,形成山高谷深,崖壁陡峭的峰林地貌。不僅雄偉險峻,而且有不少山峰似、似獸、似物。山地林灌茂密,植被覆蓋率在60%以上,多為天然次針闊混交林。原以樺木居多,故又名樺木山。山中植物的季相變化明顯,春季百綻放;秋季滿山紅葉。林中棲息著30多種野生動物,其中有褐馬雞、原麝等國家保護的珍稀動物。在瓦關嶺村西南山坡上有一岩洞,名曰二郎洞。洞深2.8米,其內雕有如來、文殊、普賢3尊佛相,10尊十殿閻君。佛相每尊約40厘米,13尊羅漢各高30--40厘米。根據碑文記載,該洞為明代所建,清代重修。距二郎洞約20米處,有一石砌窯洞,稱二郎廟,廟內塑像已毀。
二郎山捎石
二郎山上有一處非常特殊的奇觀:在連綿起伏的山上,突見一片與周圍石質完全不同的,高十幾米、四面看去景色各不相同的巨石——捎石。根據古代傳說,這是二朗在擔山趕太陽的時候,由於南山輕,女媧將補天剩下的一塊石頭給了二郎,就是現.在的這塊石頭。
二郎山捎石二郎山捎石
二郎山盤繞蜿蜒的羊腸小道,山坡上平展的層層梯田,連綿起伏的吉縣人祖山,漫山遍野淡黃的山花、墨綠的松柏、暗紅色的紅葉相間,還有在一塊長方體的巨石上面、裡面存有深約30餘公分水的一個圓型石盆等,無不展現著二郎山的神秘魅力。對於那個圓型石盆還有個美麗的傳說。傳說此盆之水是仙女用來撲滅山火的。據這裡的有關人員介紹,這個石盆中一年四季都有水,從未枯竭過。在海拔1627米的山巔上,一個小小的石盆竟能始終有水,這實屬叫人百思不得其解。摸著石盆,撩著清水,讓人都不禁讚嘆:真乃‘神盆’也!在石盆的左側岩石邊,還有一口方形石井,向下張望,亦然有水。這些都是二郎山的神秘之處!
不高的崖壁上鑲嵌著多個大小不一的橢圓形恐龍蛋化石,直徑最大的有30厘米,最小的近20厘米,雖然經歷長時間風雨侵蝕,但依舊完整無損。
恐龍蛋化石恐龍蛋化石

  

地圖信息

地址:臨汾市大寧縣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