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漆(中藥)

乾漆(中藥)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乾漆,中藥名。為漆樹科植物漆樹Toxicodendron vernicifluum( Stokes)F.A. Barkl.的樹脂經加工後的乾燥品。一般收集盛漆器具底留下的漆渣,乾燥。分布於甘肅、陝西、福建、江西、安徽、四川、雲南等地。具有破瘀通經,消積殺蟲的功效。用於瘀血經閉,症瘕積聚,蟲積腹痛。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乾漆
  • 別稱:漆渣、漆底、漆腳、續命筒、黑漆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 :雙子葉植物綱
  • :無患子目
  • :漆樹科
  • :漆屬
  • :漆樹
  • 分布區域:甘肅、陝西、福建、江西、安徽、四川、雲南
  • 用量:2~5g
  • 毒性:有毒
  • 貯藏:密閉保存,防火
入藥部位,性味,歸經,功效,主治,相關配伍,用法用量,禁忌,炮製,採集加工,炮製方法,生理特性,生長環境,藥材性狀,相關論述,

入藥部位

植物的樹脂經加工後的乾燥品。

性味

味辛,性溫。

歸經

歸肝、脾經。

功效

破瘀通經,消積殺蟲。

主治

用於瘀血經閉,症瘕積聚,蟲積腹痛。

相關配伍

1、治婦人臍下結物,大如杯升,月經不通,發作往來,下痢羸瘦,此為氣瘕:末乾漆一斤,生地黃三十斤(搗絞取汁)。火煎乾漆,令可丸,食後服,如梧子大三丸,日三服。(《補缺肘後方》)
2、治小兒蛔蟲咬心痛:乾漆一兩,搗碎,炒令煙出。搗細羅為散,每服以新汲水一合,生油一橡斗子,空心調下一字,不過三服,當取下蟲。(《聖惠方》)
3、治喉痹欲絕,不可針藥者:乾漆燒煙,以筒吸之。(《聖濟總錄》)

用法用量

2~5g。

禁忌

孕婦及對漆過敏者禁用。

炮製

採集加工

割傷漆樹樹皮,收集自行流出的樹脂為生漆,乾固後凝成的團塊即為乾漆。但商品多收集漆缸壁或底部粘著的乾渣,經緞制後入藥。

炮製方法

取乾漆,置火上燒枯;或砸成小塊,置鍋中炒至焦枯黑煙盡,取出,放涼。

生理特性

落葉喬木,高達20m。樹皮灰白色,粗糙,呈不規則縱裂,小枝粗壯,被棕色柔毛。奇數羽狀複葉,互生,長22~75cm;葉柄長7~14cm,近基部膨大,半圓形;小葉4~6對,小葉柄長4~7mm,小葉片卵形、卵狀橢圓形或長圓形,長6~13cm,寬3~6cm,先端漸尖或急尖,基部偏斜,圓形或闊楔形,全緣,上面無毛或中脈被微毛,下面初有細毛,老時沿脈密被淡褐色柔毛;膜質至薄紙質。圓錐花序長15~30cm,被灰黃色微柔毛;花雜性或雌雄異株,花黃綠色;雄花花萼5,長卵形,花瓣5,長圓形,開花外卷,雄蕊5,著生於花盤邊緣,花絲線形,花葯長圓形;雌花較雄蕊小,子房球形,1室,花柱3。果序稍下垂,核果腎形或橢圓形,外果皮黃色。花期5~6月,果期7~10月。

生長環境

分布於甘肅、陝西、福建、江西、安徽、四川、雲南等地。

藥材性狀

本品呈不規則塊狀,黑褐色或棕褐色,表面粗糙,有蜂窩狀細小孔洞或呈顆粒狀。質堅硬,不易折斷,斷面不平坦。具特殊臭氣。

相關論述

1、《本經》:“主絕傷,補中,續筋骨,填髓腦,安五臟,五緩六急,風寒濕痹。”
2、《本草經疏》:“乾漆,能殺蟲消散,逐腸胃一切有形之積滯,腸胃既清,則五臟自安,痿緩痹結自調矣。又損傷一證,專從血論,蓋血者有形者也,形質受病,惟辛溫散結而兼鹹味者,可入血分而消之,瘀血消則絕傷自和,筋骨自續,而髓腦自足矣。其中痞結腰痛,女子疝瘕者,亦指下焦血分受寒,血凝所致。利小腸者,取其通行經脈之功耳。至於療咳嗽,雖非正治,然亦有瘀血停積,發為骨蒸勞瘵,以致咳嗽者,得其消散瘀血之力,則骨蒸退而咳嗽亦除也。”
3、《本經逢原》:“乾漆灰,性善下降而破血,故消腫殺蟲通月閉,皆取去惡血之用,而《本經》治絕傷補中,是取其破宿生新之力也。”“元素雲,削年深堅結之積滯,破日久凝結之瘀血,斯言盡乾漆之用矣。無積血者切忌,以大傷營血,損胃氣,故胃虛人服之,往往作嘔,此與《本經》之義似乎相背,而實不相違。產後血暈,以舊漆器燒煙燻之即醒,蓋亦取下血之義,而破經絡中血滯。”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