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漆夾薴

乾漆夾薴

乾漆夾薴是一種浙江天台縣的為各種製品外表裝飾和保護的獨特漢族傳統工藝。它有完整的技藝流程,其製作由48道工序組成,從型模、上灰、夾薴、披灰到上漆、砂光、上朱、磨光、貼金,均採用苧麻、生漆、古瓦粉、火山灰、桐油、硃砂、五彩石等天然材料。它是用天台本地的原始生漆、苧麻、五彩石粉、桐油等13種原材料,在麻布、漆料層層包粘、反覆打磨後再塗以硃砂等輔料,貼上金箔和砑光,經過工藝處理後完成作品。它的整個製作過程全是手工操作,在取材和用料上十分的講究,經多種技藝處理後,成品綜合體現出雕塑、彩繪、金裝的藝術魅力,凝聚著古代漢族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它的選材的精良,用料的講究,製作程式的嚴謹,包含著豐富的科學內涵。

基本介紹

地理位置,溯源,形成,工藝特點,主要特徵,工藝價值,面臨窘境,相關資料,

地理位置

天台縣位於浙江中東部,境內有天台山大雷山兩大山脈,山地丘陵占總面積 的82%,森林覆蓋面積為67.2%,山峰高聳,樹木茂密,物產豐富,盛產山漆苧麻香樟等天然原材料。自古以來,手工業較為發達。以山漆、苧麻、香樟木為主要原料的乾漆夾薴工藝,早在東晉以前就已在民間套用,並流傳到周邊地區。
乾漆夾薴

溯源

早在東晉時期,乾漆夾薴已在天台民間得到套用。據史料記載,東晉時期,戴逵(336-396)父子就在天台山一帶將民間流傳的"乾漆夾薴法"工藝用於寺院的佛像製作,製成木雕"乾漆夾薴"佛像。
千百年來,經過歷代工匠不斷傳承、革新,乾漆夾薴技藝逐步走向成熟,並且傳到天台的周邊地區。唐代中期,僧人思托就將此法傳到日本,當時由他製作的鑒真坐像被日本奉為國寶。宋代(公元984年),天台張延皎、張延裘兄弟用此法製成的一尊"伏填王釋迦瑞像"由日僧帶回日本,現仍供奉於清涼寺。相傳,明代天台人張文郁(工部左侍郎)奉命督造北京故宮建造時,曾將天台的一批乾漆夾薴工藝的工匠請去,為宮殿的藻進、柱、梁等進行外表裝飾。

形成

由於"乾漆夾薴"技藝一直只限於民間工匠的師承相傳,技藝的傳授靠的是師徒的口傳身教,沒有形成文字,全憑悟性和長期實踐的體會才能掌握。歷史上未能形成較大的製作規模。解放以前,由於戰亂不斷,民不聊生,民間的乾漆夾薴工匠紛紛改行,使得這門工藝處於幾乎失傳的狀況。解放初,只有極少的民間工匠還熟諳此法。
上世紀80年代,高級工藝美術師湯春甫組織工匠,對散落在民間的、瀕臨失傳的乾漆夾薴工藝進行挖掘、整理,將用於該工藝的13種原材料,用傳統的方法加以提煉,並總結出48道工藝流程,使這一古老的傳統技藝煥發出新的生命。他們用該法製作的作品,為東南亞和歐美等49個國家和地區的國寶館和宗教部門收藏,1999年製作的"千手觀音像"為故宮博物館收藏。

工藝特點

工藝特點
乾漆夾薴的成品主要用於佛教造像,宮殿廟宇建築物的裝飾、保護及民間器材的製作,具有經久不蛀、光澤潤亮、不開裂、不變形等特點。最能體現乾漆夾薴成就的是用該工藝製成的木雕佛像,既保持木雕的紋路細膩、線條流暢,又使佛像造型更具有神韻。其代表作除鑒真坐像外,還有供奉於日本清淳寺的由宋代張延皎、延裘兄弟所作的釋迦牟尼像,現存天台山萬年寺的由謝秀旺1984年所作的觀音像及南京博物館收藏的湯春甫於1991年所作的釋迦牟尼像。

主要特徵

天台山乾漆夾薴工藝的主要特徵如下:
1、原料特徵
它的主要原料全是天台縣本地的特產:生漆(天台街頭鎮一帶)、苧麻(天台南屏鄉一帶);五彩石粉(天台蒼山寶華林場的石礦)。
2、質量特徵
"乾漆夾薴"工藝是一項古老的傳統手工藝,製作考究,質量上乘。它世代相傳,是民間工匠長期積累出的一種獨特的裝飾技藝。它的整個製作過程全是手工操作,因此技術要求相當高,在取材和用料上十分講究,製作的成品具有經久不蛀、光澤潤亮、不開裂、不變形的特點。
3、工藝特徵
該工藝全部採用天然材料,製作程式全是手工操作。它使用的天然原材料有13種,以野生苧麻、原始生漆、古瓦粉、火山灰、防火石、硃砂、五彩石等原料,用傳統加工方法加以提煉,經過原始烘乾、打磨、夾薴、灰漆、水磨、貼金和砑金、罩金等48道工序。
4、藝術特徵
它套用於民間的壽棺製作、祠堂廟宇柱樑等外表裝飾、寺院的佛像製作。最能體現它成就的是用"乾漆夾薴"工藝製作的佛像,造型優美,線條流暢,神態典雅。

工藝價值

乾漆夾薴工藝的價值
1、歷史價值
作為一項有著悠久歷史的獨特的裝飾工藝,它見證了歷史。它具有保存時間長,不變形不開裂的特點。唐代中期,鑒真的弟子思托在日本用"乾漆夾薴"工藝製作的鑒真坐像,宋代(公元984年),天台張延皎、張延裘兄弟用該法製成的一尊"伏填王釋迦瑞像"由日僧帶回日本,供奉於清涼寺,至今仍是我們了解當時佛教和造像工藝的最有力的物證。
2、文化價值
它為天台山佛教文化的發展有一定的推進和傳播作用。從歷史上看,這一技藝用於最多的是佛像製作,它的最有代表性的作品也是佛像。從某種意義上說,它是天台山佛教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天台山佛教的興盛,寺院的興起,更為這一傳統技藝提供了廣闊的施展空間,甚至許多僧人和居士直接參與了這一工藝的傳承。
3、藝術價值
用它的製作的成品,色彩鮮艷,光澤潤亮。製作的佛像造型優美,線條流暢,神態典雅。
4、工藝價值
在它身上凝聚了古代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它的選材的精良,用料的講究,製作程式的嚴謹,包含著豐富的科學內涵。
5、經濟價值
長期以來,"乾漆夾薴"工藝是民間工匠們謀生的手段。它的原料取自於天台山的樹木植物和岩石,促進了當地農民的增收。用它製作的佛像等不僅受到本國寺院的青睞,還出口到49個國家和地區,增加出口創匯。
6、對外交流價值
早在唐朝用該法製作的佛像就傳到了日本。從上世紀80年代末開始,天台山佛教城用該法製作的作品為東亞和歐美等49個國家和地區的國寶館和宗教部門收藏,為我國的對外文化藝術交流發揮了積極的作用。

面臨窘境

目前天台山乾漆夾薴技藝的主要傳人為湯春甫及其藝徒鄭丙瑞、金紅初等,他們所製作品為49個國家和地區所收藏,多次榮獲國際和國內工藝美術金獎。天台山乾漆夾薴技藝不僅有重要的工藝和藝術價值,而且在修復古建築、古文物方面有著無可替代的實用價值,能達到整舊如舊的效果。
乾漆夾薴工藝是天台民間工匠早已套用的一項傳統的手工技藝。它能綜合的體現出雕刻、彩繪等領域的藝術家在一件作品上發揮出共同的藝術魅力。作為一項有著悠久歷史的獨特技藝,它見證了歷史,為天台山的佛教文化發展有一定的推進作用。從某種意義上說,它是天台山佛教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它從原料選取、加工提煉、到工藝製作,程式複雜,每一道工序都有一定的要求,在它身上凝聚了古代工匠的聰明才智,包含了豐富的科技內涵,是一份極其寶貴的歷史遺產,在現代修復古建築、古文物方面,有著無可替代的作用。
乾漆夾薴作為一項有著悠久歷史的獨特的技藝,它見證了歷史。從原料選取、加工提煉、到工藝製作,程式複雜,第一道工序都有一定的要求,在它身上凝聚了古代工匠的聰明才智,包含了豐富的科技內涵,是一份極其寶貴的歷史遺產,在現代修復古建築、古文物方面,有著無可替代的作用。
但由於乾漆夾薴工藝難度大,對工匠技術要求較高,學藝周期長,因此面臨著後繼乏人的窘境。青年人不願學,隨著老工匠的年邁,掌握這種技藝的人將會越來越少。如何繼承乾漆夾薴這門絕活已成為迫在眉睫的重要問題。
不單單是後繼乏人。由於用於該工藝原料的原產地的人為破壞,原材料的供應出現匱乏的局面,使這一工藝面臨瀕危狀況。此外,受利益驅動,有的作坊不嚴格按傳統技藝操作,在製作過程中使用現代化學合成材料,導致贗品充斥市場,真正的手工藝製品反而銷售困難,發展空間日益縮小。
但值得欣慰的是,從上世紀90年代起,各級政府開始重視這一傳統工藝的挖掘和保護,並採取各類措施進行乾漆夾薴工藝的保護。從2003年起,天台山中華佛教城每年都投入50萬元資金用於該工藝流程的革新、改造。
乾漆夾薴工藝這個天台古老的傳統手工技藝,它將被賦予新的生命,發揮它獨特的價值和無窮的魅力

相關資料

國家非常重視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2006年5月20日,該技藝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