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旱區生態環境調控理論與管理研究

乾旱區生態環境調控理論與管理研究

《乾旱區生態環境調控理論與管理研究》是2008年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塔西甫拉提·特依拜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本書在系統論述乾旱區生態環境演變及調控理論體系上,結合具體實例,從多個角度深入分析了塔里木盆地南部地區生態環境時空變化特徵、區域差異及其影響因子,如綠洲與地學因子相關性分析、乾旱區綠洲土地利用/覆蓋變化及其生態環境效應、綠洲生態環境變化、氣候環境變化及其人地關係等,利用傳統多學科方法和空間信息技術構建了塔里木盆地南部地區生態環境信息系統以及輔助決策支持系統,結合實例分析典型區生態環境調控模式,為深入開展該領域研究奠定基礎。
本書適用於自然地理、3S技術套用、土壤、環境、生態、土地、農業、林業、水利、城鄉規劃建設等方面的有關科研與教學人員及政府部門決策與管理人員參考。

圖書目錄

第1章 西部乾旱區生態與環境信息系統
1.1 系統建設的目的與意義
1.2 資料庫建設
1.2.1 資料庫內容
1.2.2 資料庫結構
1.2.3 資料庫構建
1.2.4 元數據與分類編碼
1.3 系統建設
1.3.1 系統結構
1.3.2 系統功能
1.3.3 系統集成環境
1.3.4 系統集成與圖形用戶界面開發
參考文獻
第2章 乾旱區綠洲遙感測量技術與方法
2.1 乾旱區綠洲地物光譜及其遙感技術套用的特點
2.1.1 研究區概況和研究數據
2.1.2 乾旱區植被及主要地物光譜特徵分析
2.1.3 結論
2.2 乾旱區典型地物光譜噪聲分析及消除
2.2.1 噪聲分析
2.2.2 噪聲消除
2.2.3 結論
2.3 旱區遙感技術套用分類算法的設計
2.3.1 分類方法原理
2.3.2 結果與討論
參考文獻
第3章 生態系統調控輔助決策支持系統
3.1 決策支持系統(DSS)的基本概念及結構
3.1.1 DSS的基本概念
3.1.2 DSS的構成
3.1.3 DSS的特點和功能
3.2 生態系統調控DSS的結構設計及關鍵技術
3.2.1 開發生態系統調控DSS的意義
3.2.2 生態系統調控DSS結構設計及關鍵技術
3.2.3 生態系統調控DSS的人機互動系統
3.2.4 生態系統調控DSS的資料庫系統
3.2.5 生態系統調控DSS的模型庫系統
3.3 基於Web GIS的生態系統調控DSS設計及運行過程
3.3.1 基於Web GIS的生態系統調控DSS的體系結構
3.3.2 基於Web GIS的生態系統調控DSS的網路技術實現
3.3.3 基於Web GIS的生態系統調控Dss的總體結構
3.3.4 基於Web GIS的生態系統調控DSS的資料庫設計
3.3.5 基於Web GIS的生態系統調控DSS的模型庫及其管理系統的設計
3.3.6 基於Web GIS的生態系統調控DSS的用戶界面設計
3.4 套用舉例:基於Web GIS的新疆生態與環境管理和調控系統
3.4.1 系統軟體的選取
3.4.2 Web GIS資料庫的建立
3.4.3 系統開發
3.4.4 伺服器端開發
3.4.5 客戶端開發
3.4.6 新疆生態環境管理與調控系統的建立與運行
參考文獻
第4章 綠洲與地學因子相關性分析
4.1 綠洲分布格局分析
4.1.1 綠洲分區及其分區原則
4.1.2 綠洲景觀生態分布格局
4.2 綠洲分布及其典型環境因子空間分析
4.2.1 地形環境因子
4.2.2 土壤條件因子
4.2.3 氣候條件環境因子
4.2.4 水資源環境因子
參考文獻
第5章 乾旱區綠洲土地利用與覆蓋變化
5.1 乾旱區土地利用與土地覆蓋的關係及研究進展
5.1.1 利用與土地覆蓋的關係
5.1.2 國外研究概況
5.1.3 國內發展概況
5.1.4 土地覆蓋變化及其遙感動態監測
5.1.5 結果與討論
5.2 3S技術在綠洲土地覆蓋變化研究中的套用研究
5.2.1 研究方法
5.2.2 結果與分析
5.2.3 于田綠洲生態與環境改良措施
5.3 基於“3S”技術的于田綠洲濕地動態變化研究
5.3.1 技術路線
5.3.2 模型的設計
5.3.3 分形理論
5.3.4 結果與討論
5.3.5 結論
5.4 綠洲耕地變化趨勢及其驅動力研究
5.4.1 研究方法與資料來源
5.4.2 策勒綠洲耕地動態變化趨勢分析
5.4.3 耕地變化的驅動力分析
5.4.4 結果與討論
參考文獻
第6章 乾旱區綠洲土地利用/覆蓋生態與環境效應研究
6.1 “3S”技術在乾旱區LUCC生態與環境變化影響研究
6.1.1 數據前處理
6.1.2 數據的分類處理
6.1.3 分類結果評價
6.1.4 各類別之間的面積轉化矩陣提取
6.1.5 土地覆蓋的數量變化
6.1.6 土地覆蓋的空間變化
6.1.7 生態與環境變化預警線的提取及分析
6.1.8 結論
6.2 基於“3S”技術的綠洲一荒漠過渡帶生態與環境的安全研究
6.2.1 評價對象與層次
6.2.2 生態安全評價的手段與途徑
6.2.3 研究區遙感影像處理與時空分析
6.2.4 生態不安全指數的計算
6.2.5 綠洲一荒漠過渡帶生態安全預警系統建立的嘗試
6.2.6 利用遙感數據進行生態與環境安全預警
6.3 基於“3S”技術的乾旱區植被覆蓋變化信息提取方法研究
6.3.1 技術路線及圖像處理
6.3.2 植被覆蓋變化原因及驅動力分析
6.3.3 結果與討論
參考文獻
第7章 綠洲生態與環境變化研究
7.1 克里雅河流域概況
7.2 克里雅河流域的形成與演化
7.2.1 綠洲的發展演變
7.2.2 克里雅河下游綠洲的演變
7.2.3 解放後克里雅河流域景觀格局同生態與環境變化
7.2.4 結論
參考文獻
第8章 塔里木盆地南緣氣候環境變化
8.1 歷史時期沉積物磁化率、δ13C和粒度參數的關係
8.1.1 樣品分析採集與分析
8.1.2 沉積物磁化率及粒度參數的變化及其環境意義
8.1.3 結果與討論
8.2 南疆尼雅地區4000年來的地化元素分布特徵與古氣候環境演化
8.2.1 近4000年來尼雅剖面地化元素的古氣候意義
8.2.2 結論
8.3 氣候環境演化與古城鎮廢棄事件研究
8.3.1 沉積地層岩性特徵與年代學研究
8.3.2 4ka B.P.以來氣候環境演化過程的記錄
8.3.3 4ka B.P.以來氣候環境變化與古城鎮廢棄之耦合關係
8.4 塔里木盆地南緣的古綠洲興衰與環境變化
8.4.1 變遷的證據
8.4.2 古綠洲的興衰階段與環境變化過程
8.4.3 結果與討論
參考文獻
第9章 南疆地區氣候環境與人地關係演化研究
9.1 塔里木盆地東部台特瑪湖近25.0ka B.P.以來氣候與環境變化
9.1.1 分析結果
9.1.2 近25.0ka B P.以來台特瑪湖相沉積物記錄的氣候與環境變化
9.1.3 結果與討論
9.2 氣候環境與人地關係演化研究
9.2.1 南疆博斯騰湖近12.0ka B.P.以來古氣候與古水文狀況的變化
9.2.2 近1210ka B.P.以來博斯騰湖古氣候與古水文狀況的變化
9.2.3 南疆博斯騰湖末次冰消期新仙女木事件的記錄
9.2.4 問題的討論
9.3 近4000年以來南疆地區氣候環境變化
9.3.1 近4000年以來南疆地區氣候環境變化演化的地質記錄
9.3.2 近4000年以來南疆地區氣候環境變化過程
9.4 極端乾旱地區人地關係歷史演變的初步研究
9.4.1 極端乾旱地區人地關係的歷史演變的一般過程
9.4.2 南疆地區歷史時期氣候環境與人地關係演化的耦合關係
參考文獻
第10章 綠洲生態系統調控模型研究
10.1 水資源供需平衡模型
10.1.1 水資源供給時空分布模型
10.1.2 水資源需求時空分布模型
10.1.3 水資源供需平衡模型
10.2 克里雅河水資源供給時空分析與模擬
10.3 克里雅河流域水資源需求時空分析與模擬
10.3.1 人畜生活用水及城鎮工業用水
10.3.2 生態需水
10.3.3 農業需水時空分布
10.4 克里雅河流域水資源供需平衡模擬
10.5 不同條件下克里雅河流域水資源供需情況模擬
10.5.1 崑崙灌區
10.5.2 西部灌區
10.5.3 英巴格灌區
10.5.4 勞改農場灌區
10.5.5 奧依託格拉克灌區
10.5.6 阿羌灌區
10.5.7 下游天然綠洲
10.6 克里雅河流域生態與環境保護和調控
10.6.1 流域生態與環境調控的原則
10.6.2 克里雅河流域生態與環境調控的具體措施和方法
10.6.3 克里雅河流域綠洲發展調控與預測
參考文獻
彩圖

作者簡介

塔西甫拉提·特依拜(Tashpolat Tiyip),1958年生,維吾爾族。1992年獲日本東京理科大學博士學位,現任新疆大學副校長、教授、博士生導師,綠洲生態教育部省部共建重點實驗室主任,中國地理學會理事,新疆地理學會副理事長,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新疆有突出貢獻的優秀專家,日本立正大學客座教授,北京師範大學客座教授,曾被授予“新疆首屆十大傑出青年”稱號。 主持和參加國家重大基礎研究項目(973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國際合作項目、國家教育部重點研究項目、國家教育部科研骨幹資助項目、自治區高校科研計畫重點項目、自治區高校創新群體資助計畫項目等多項重大課題研究。已出版專著3部,在國內外學術期刊發表論文130餘篇。培養博士、碩士研究生30多名。主要研究領域為資源遙感與GIS。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