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康寧

乳康寧

乳康寧是用乳香、沒藥、夏枯草等中藥材經過提取濃縮製成的中成藥,主要成份為齊墩果酸,具有行氣活血,軟堅散結的功效。臨床用於治療婦女乳腺疾病。

基本介紹

  • 藥品名稱:乳康寧
  • 是否處方藥:非處方藥
  • 主要適用症:用於自汗盜汗,遺精崩帶,胃痛吞酸
  • 運動員慎用:非慎用
  • 是否納入醫保:納入
  • 藥品類型:平肝息風藥
通用名稱,成份藥理,成份介紹,適用症狀,症狀介紹,

通用名稱

乳康寧組合 漢語拼音:Rukangning Zuhe

成份藥理

牡蠣、乳香、瓜蔞、海藻、黃芪、天冬、夏枯草、三棱、玄參、白朮、浙貝母、莪術、丹參、雞內金(炒)

成份介紹

牡蠣
【分類】
牡蠣(mǔlì)科動物長牡蠣ostrea gigas thunberg、大連灣牡蠣ostrea talienwhanensis crosse 或近江牡蠣ostrea rivularis gould 的貝殼。全年均可採收,去肉,洗淨,曬乾。
類別:平肝息風藥
【功能與主治】
重鎮安神,潛陽補陰,軟堅散結,收斂固澀。用於驚悸失眠,眩暈耳鳴,瘰癧痰核,徵瘕痞塊,自汗盜汗,遺精崩帶,胃痛泛酸。煅牡蠣收斂固澀。用於自汗盜汗,遺精崩帶,胃痛吞酸。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5~30g,先煎;或入丸、散。外用:適量,研末乾撒或調敷。
禁忌:不宜多服久服,以免引起便秘和消化不良。
乳康寧乳康寧
乳香
乳香拉丁學名:(乳香屬)Boswellia carteri
科名:橄欖科Burseraceae
植物種類:樹
【主治】
治氣血凝滯、心腹疼痛、癰瘡腫毒、跌打損傷、痛經、產後瘀血刺痛。①《別錄》:“療風水毒腫,去惡氣。”“療風癮?癢毒。”②《本草拾遺》:“療耳聾,中風口噤,婦人血氣,能發酒,理風冷,止大腸泄?,療諸瘡令內消。”③《日華子本草》:“止霍亂,心腹痛。煎膏止痛長肉。”④《證類本草》:“治不眠。”⑤《珍珠囊》:“定諸經之痛。”⑥《綱目》:“消癰疽諸毒,托里護心,活血定痛,伸筋,治婦人難產,折傷。”⑦《本草從新》:“治癲狂,止泄痢。”⑧《要藥分劑》:“赤白痢腹痛不止者,加入乳香無不效。”
瓜蔞
乳康寧
【別名】 天撤、苦瓜、山金匏、藥瓜皮。
【來源】 為葫蘆科植物栝樓Trlchosanthes kirilowii Maxim.的果實。
【植物形態】 多年生草質藤本。莖有稜線,卷鬚2~3歧。葉互生,葉片寬卵狀心形,長寬相近,5~14cm,3~5淺裂至深裂,邊緣常再分裂,小裂片較圓,兩面稍被毛。雄花生於上端1/3處,3~8朵成總狀花序,有時單生,萼片線形,花冠白色,裂片扇狀倒三角形,先端流蘇長1.5~2cm;雌花單生,花梗長約6cm。果實橢圓形至球形,長7~11cm,果瓤橙黃色。種子扁橢圓形,長11~16mm,寬7~12mm。花期6~8月,果期9~10月。
【功能主治】 清熱滌痰,寬胸散結,潤腸。用於肺熱咳嗽,痰濁黃稠,胸痹心痛,乳癰、肺癰、腸癰腫痛。
黃芪
【化學成分】 含黃酮類成分毛蕊異黃酮(calycosin)、3- 羥基- 9,10- 二甲氧基紫檀烷,還含黃芪皂甙Ⅰ、Ⅴ、Ⅲ( astragalosideⅠ、Ⅴ、Ⅲ) 。
【性味與歸經】:甘,溫。 歸肺、脾經。
【功能主治】:補氣固表,利尿托毒,排膿,斂瘡生肌。 用於氣虛乏力,食少便溏,中氣下陷,久瀉脫肛,便血崩漏,表虛自汗,氣虛水腫,癰疽難潰,久潰不斂,血虛痿黃,內熱消渴;慢性腎炎蛋白尿,糖尿病。蜜制黃芪益氣補中。 用於氣虛乏力,食少便溏。
乳康寧
天冬
【性狀】 塊根長圓紡錘形,長6~20cm,中部直徑0.5~2cm。表面黃白色或淺黃棕色,呈油潤半透明狀。乾透者質堅硬而脆,未乾透者質柔軟,有粘性,斷面蠟質樣。味甘、微苦。
【化學成分】 含多種螺旋甾甙類化合物天冬甙-Ⅳ~Ⅶ(Asp-Ⅳ~Ⅶ);天冬醯胺、瓜氨酸、絲氨酸等近20種胺基酸,以及低聚糖Ⅰ~Ⅶ;並含有5-甲氧基-甲基糠醛(5-methoxy-methylfurfural)。
【性味】 性寒,味甘、苦。
【功能主治】 養陰生津,潤肺清心。用於肺燥乾咳、虛勞咳嗽、津傷口渴、心煩失眠、內熱消渴、腸燥便秘、白喉。
夏枯草
【科名】唇形科 Labiatae
【別名】【異名】夕句、乃東(《本經》),燕面(《別錄》),麥穗夏枯草、麥夏枯、鐵線夏枯(《滇南本草》),鐵色草(《綱目》),棒柱頭花(《中國藥植志》),大頭花(《浙江中藥手冊》),燈籠頭、羊腸菜、榔頭草(《江蘇植藥志》),白花草(《河北藥材》),脹飽草(《山東中藥》),棒槌草(《中藥志》),乾葉葉(《陝西中藥志》),鑼錘草、東風、牛枯草、地枯牛、廣穀草(《湖南藥物志》),六月乾、棒頭柱(《閩東本草》)。
【功用主治】
清肝、散結、利尿;治瘟病、乳癰、目痛、黃疸、淋病、高血壓等症;葉可代茶。
治淋巴結核、甲狀腺腫大、瘰癧、癭瘤、乳癰、乳癌、目珠夜痛、羞明流淚、頭目眩暈、口眼歪斜、筋骨疼痛、肺結核、急性黃疸型傳染性肝炎、血崩、帶下。
1、肝虛目痛(冷淚不止,羞明畏日)。用夏枯草半兩、香附子一兩,共研為末。每服一錢,茶湯調下。
2、赤白帶下。夏枯草開花時,采來陰乾,研為末。每服二錢,飯前服,米湯送下。
3、血崩。用夏枯草研為末,每服一小匙,米湯調下。
4、產後血暈,心氣欲絕,用夏枯草搗爛,絞汁服一碗,極效。
5、打傷、刀傷。把夏枯草在口中嚼碎後敷在傷處。
6、汗斑白點。用夏枯草煎成濃汁,每天洗患處。
7、瘰癧(不論已潰未潰,或日久成漏)。用夏枯草六兩,加水兩杯,煎至七成,吃完飯過一段時間以後溫服。體虛者,可用夏枯草煎汁熬膏服,並以膏塗患處。兼服十全大補湯加香附、貝母、遠志更好。
丹參
【基原】本品為雙子葉植物唇形科 Labiatae 丹參 Salvia miltiorrhiza Bge. 的乾燥根及根莖。
【性味歸經】苦,微寒。歸心、肝經。
【功效】活血調經,祛瘀止痛,涼血消癰,清心除煩,養血安神。
【主治】月經不調,經閉痛經, 症瘕積聚,胸腹刺痛,熱痹疼痛,瘡瘍腫痛,心煩不眠;肝脾腫大,心絞痛。
雞內金
【簡介】 雉科動物家雞(Gallus gallus domesticus Brisson)的砂囊內壁。全國各地均產。殺雞後,取出雞肫,立即取下內壁,洗淨,曬乾。生用或炒用。
【性昧歸經】 甘,寒。歸脾、胃、小腸、膀胱經。
【功效】 消食健胃,澀精止遺。
【套用】
1.用於飲食積滯,小兒疳積。本品有較強的消食化積作用,並能健運脾胃。廣泛用於米麵薯芋肉食等各種食滯證。病情較輕者,單用研末服有效。若治食積不化,脘腹脹滿,可與山楂,麥芽、青皮等同用。治小兒脾虛疳積,可與白朮,山藥、使君子等同用。
2.用於腎虛遺精、遺尿。治遺精,可與芡實、菟絲子、蓮肉等同用。治遺尿,多與桑螵蛸、覆盆子、益智仁等同用。

適用症狀

乳腺增生、乳腺炎、乳腺纖維瘤

症狀介紹

乳腺增生:
多發生於中年婦女,常在乳房內有多個大小不等而較硬的不規則結節,與周圍組織分界不清。患者常感乳房疼痛,月經前症狀加重,是乳腺間質的良性增生,臨床上以乳腺腫塊,疼痛及月經不調為特點。現代醫學認為與內分泌紊亂,卵巢功能失調有關。
乳腺炎:
A 、急性乳腺炎:
是乳腺的急性化膿性疾病,一般為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所致,多見於初產婦的哺乳期。由於哺乳方法不當、乳汁流出不暢,乳腺導管堵塞等情況下最易發生乳汁淤積,造成細菌繁殖;或在乳頭破裂、乳頭畸形或乳頭外傷的情況下,細菌可從乳頭逆行進入乳房而擴散至乳腺,引起感染。
B 、慢性乳腺炎:
是急性乳腺炎失治誤治,如抗生素使用不當等;二是發病開始即是慢性炎症過程,多因排乳不暢乳汁淤積形成硬結。其特點是起病慢,病程長,不易痊癒,經久難消;乳房內可觸及腫塊,以腫塊為主要表現,腫塊質地較硬,邊界不清,有壓痛感,可以與皮膚粘連,腫塊不破潰,不易成膿也不易消散;乳房局部沒有典型的紅腫熱痛現象,發熱、寒顫、乏力等全身症狀不明顯。
乳腺纖維瘤:
?
為乳房內最常見的腫瘤,多見於青年女性,與體內雌激素過高有關,可發生在一側或兩側乳房內,一般為單發性。腫塊為卵圓形或圓形,表面光滑,質地中等硬度,與周圍組織分界清楚,與皮膚無粘連,腫塊易被推動。目前治療多為手術治療,但多不能被青年女性所接受,主要是手術雖切除了局部的腫瘤,體內的內分泌失調卻並未得以糾正,故易復發,其次是給乳房上留下斑痕。
乳康寧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