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龍頭

老龍頭位於山海關城南長城入海處,距山海關4公里。明朝時的長城東起老龍頭,西至嘉峪關,全長12700里,橫跨崇山峻岭,蜿蜒發一條巨龍入渤海,故長城之首稱“老龍頭”。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九龍頭
  • 地理位置:山海關城南長城入海處
  • 全長:12700里
  • 距山海關:4公里
歷史,傳說,景區特色,

歷史

老龍頭入海處的石城為明代薊州鎮總兵戚繼光所建。石城以天然礁石為基,填以巨型塊石,石鑿孔槽,鑄鐵嵌接,鐵骨鉤連,垛石壘牆,伸進海灣,矗立海間,氣勢非常宏偉。澄海樓(原觀海亭)在寧海城老龍頭上,樓上有匾額“澄海樓”、“雄襟萬里”。樓前建有碑亭,明、清武將文官到此觀海抒懷留詩。清代康熙、雍正、乾隆、嘉慶、道光等皇帝也曾到過這裡遊覽。
這裡地勢高起,海天開闊,是觀海的理想場所。這裡原來從海岸起砌石為壘,建有高三丈,長七丈的入海石頭城,與岸上長城相連。
從遠看,它恰似萬里長城巨龍伸頸入海的龍頭,在海中戲水撥浪,甚為壯觀。據說老龍頭即由此得名。經歷4
00多年,如今入海長城已全部坍塌,但老龍頭山崗下尚留有長約50米,寬約10米的花崗岩條石堆積,可供遊人觀瞻。山崗上立有一塊石碑,鐫刻著“天開海岳”四個蒼勁有力的大字,據說是戚繼光的手跡。從前老龍頭寧海城上原建有一座澄海樓,清代幾個皇帝每次回奉天祭祖總要前來登樓觀海景。可惜於1900年被侵略中國的八國聯軍所折毀。
老龍頭在當年曾經起到了重要的軍事防禦和戰略防禦作用,在今天已作為遊覽勝地向國內外開放。這裡還有古建築濱海長城、海神廟、入海石城、天開海岳碑等,更是錦上添花
入海石城是萬里長城第一城,長城的頭由海底伸出。龍頭長年經受著波濤巨浪衝擊及自然界的風吹日曬,然而仍然雄偉壯觀。只要到龍頭城垣上,人們都能欣賞到海水衝擊聲,眺望無邊無際的海波,享受著美妙的海浪“暢響曲”,無不陶醉神怡。
長城從北戴河的石河開端,如果說長城是一部畫卷,那老龍頭就是卷首的第一頁。老龍頭的城基是巨大的石條,穩固堅實,城牆寬厚,上有子牆和垛口,縱觀城頭之後,你定會感覺確實像龍頭。
老龍頭地勢奇峻,有人形容入海石城:如一柄七丈青劍,劈潮斬浪。萬里長城的龍頭和浩瀚的大海擁抱在一起,融匯出天下獨特的奇觀,恐怕世上僅有。
海神廟一半建築座落在海水裡,標誌著滄海之中有神靈。天有天神,地有地神,海里呢?按照人們的想像,海里也該有神,所以在老龍頭修建了一座海神廟,藉以豐富老龍頭景區的內容。由於海神廟一半建築在滄海碧波之中,所以參觀的人既可遊覽廟內神像,又可在走廊上觀賞海景。海神就是龍王,這座海神廟不但座落在海上,而且規模可觀,有前後殿,雕梁畫柱、油漆彩畫滿目生輝,提高了老龍頭的觀賞價值。

傳說

*老龍頭傳說*
長江有源頭,黃河有起點,明代萬里長城的頭,就在山海關的南海上,名叫“老龍頭”。

相傳,過去在老龍頭腳下,一個挨著一個,扣著無數的大鐵鍋。
老龍頭是薊鎮總兵戚繼光奉旨修築的。它入海七丈,造起來實在太難了。一萬五千軍工,單等海水落潮,才能搶上去修一回。可是大海無情,三天一漲潮,五天一落潮,城牆修不上尺八高,潮水一衝,磚頭石塊,七零八落,修一次,垮一回,不知修了多少天,只弄得無數生命葬身海底,戚大人也一籌莫展了。
明王朝,忠良少,奸臣多,萬曆皇上是個十足的昏君,奸黨議論胡說戚繼光修三十二關,設三千敵台,鑄五千斤一尊的鐵炮,是勞民傷財。皇上聽信奸黨讒言,派太監做欽差到薊鎮監軍。這位太監公公來到薊州,才知道戚繼光在山海關南海上正修“老龍頭”,立刻馬不停蹄,直奔山海關。
全城的鄉坤耆老拜見欽差大人說:“敵兵常從海上越境,老龍頭千萬不能半途而廢。”欽差大人說:“聖旨期限三天,金口玉言,誰也改不了。”
戚繼光怒氣難消,知道限期三天是假,想藉口定罪是真。個人如何都無所謂,可這一千三百座敵台,就差老龍頭一樁心事未了。想想國家安危,百姓的生命財產......戚大人心中悶悶不樂。忽然門帘一挑,一個老漢進了屋。這打魚老漢是跟隨戚大人的一名伙頭軍。只見老漢把秫米飯、鹹帶魚擺上八仙桌,說了聲:“大人不必煩惱,待用完飯後,我再回稟,或許對修老龍頭有用處。”
第二天,傳令全軍,在退了潮的大海灘上搭鍋造飯。只見七裏海灘,炊煙四起,火光一片。一頓飯功夫,忽然丈高巨浪,鋪天覆地湧上岸來,眾軍士一看,丟鍋棄碗,早逃得無影無蹤。
過了三天三夜,大潮過去了,海上恢復了平靜。戚大人察看城基,竟依然立在原地,心中甚覺奇怪。這時,老漢走過來,指著周圍沙灘上一個挨一個的圓東西,讓戚大人看,原來是鐵鍋扣在沙灘上。老漢說:“這鍋扣在沙灘上,任憑風吹浪打,不移不動!”

景區特色

老龍頭是明長城的東起點,位於山海關城南5公里的濱海高地。之所以把這裡稱為“老龍
頭”是因為人們把萬里長城比作一條巨龍,這條龍走過大漠,攀賀蘭、越太行,自燕山而下,向渤海飛馳,在遼西走廊上挽了個結,豎起了山海雄關,隨之引頸入海,這入海的部分便是老龍頭了。老龍頭是萬里長城的重要組成部分,它與城北的角山長城,城東的威遠城構成犄角之勢,拱衛著山海關城。從明初洪武年間到明末崇禎年間的260餘年中,老龍頭不斷修建,逐步完善。直至清代長城內外成為一統,老龍頭從此失去了軍事防禦的作用,成為帝王將相、文人墨客觀光覽勝的佳境。自清朝開國後,康熙、雍正、乾隆、嘉慶、道光都多次到過老龍頭,其中乾隆皇帝4次來此登樓觀海,留下了大量詩文墨寶。老龍頭上的“天開海岳”碑,據傳為唐代遺碑,這四個字道出了“放眼天際,蒼茫一碧,天適地設”的絕妙景觀之神韻。 老龍頭是“中國旅遊勝地40佳”之一,國家4A級景區。登上老龍頭,面對波濤洶湧、雲水蒼茫的大海,您可以盡覽“長城萬里跨龍頭,縱目憑高更上樓,大風吹日雲奔合,巨浪排空雪怒浮”的壯觀美景,產生無窮的遐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