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華扇賦

九華扇賦

九華扇賦,漢桓帝所賜,扇子不方不圓,中間賦有文章。

原文,注釋,白話譯文,作者簡介,

原文

序:昔吾先君常侍,得幸漢桓帝,時賜尚方竹扇。其扇不方不圓,其中結成文,名曰九華扇。其辭曰:
有神區之名竹,生不周[1]之高岑。對綠水之素波,背玄澗之重深。體虛暢以立乾,播翠葉以成林。形五離而九折,蔑氂[2]解而縷分。效虬[3]龍之婉蜒,法紅霓之氤氳[4]。抒微妙以歷時,結九層之華文。爾乃浸以芷若[5],拂以江蘺[6],搖下五香,濯以蘭池。因形致好,不常厥儀。方不應矩,圓不中規。隨皓腕以徐轉,發惠風之微寒。時氣清以方厲[7],紛飄動兮綺紈[8]。

注釋

[1]不周:山名。在崑崙西北。有共工與顓頊戰於不周山的傳說。
[2]蔑(miè):即竹篾。氂(máo):輕。
[3]虬(qiú):古代傳說中的有角的龍。
[4]氤(yīn)氳(yūn):煙氣、煙雲瀰漫的樣子;氣或光混合動盪的樣子。
[5]芷若:即白芷、杜若。
[6]江蘺(li):即草藥川芎。
[7]時氣:指涼風。
[8]綺(qǐ)紈(wán):即細綾絹。

白話譯文

序:以前我的曾祖父曹騰在給先帝漢桓帝做的常侍時候,當時賜皇帝御用的竹扇一把。這把扇子形狀不方不圓,扇面上集結了一些文字,名叫九華扇。它的賦說:
有在神人居住的地方的神竹,生長於崑崙不周山的高峰上。面對著碧綠的湖水,揚起白色的微波,後對著幽深的山澗。竹竿中空而通,長滿了翠葉而成為竹林。將竹剖成片,再將竹篾分解成屢屢絲線的形狀,如同虬龍蜿蜒曲折,彷佛紅雲朦朦朧朧。在經過一段時間之後篾絲舒展精盡,才構成多層華美的圖案。然後浸在白芷、杜若香草中,接著放入藥草川芎中,再放入青木香,最後放在蘭池裡。由於扇子的形狀精緻,扇形不常見,不方不圓。隨著潔白的手腕緩緩搖動,開始帶來略有寒氣的惠風;涼風變得迅疾,紛紛飄動,則像細膩爽滑、屢屢柔順的綾絹。

作者簡介

曹植(192年-232年12月27日),字子建,沛國譙(今安徽省亳州市)人,出生於東陽武,是曹操與武宣卞皇后所生第三子,生前曾為陳王,去世後諡號“思”,因此又稱陳思王。
曹植是三國時期曹魏著名文學家,建安文學的代表人物。其代表作有《洛神賦》、《白馬篇》《七哀詩》等。後人因其文學上的造詣而將他與曹操、曹丕合稱為“三曹”。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