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仙山摩崖石刻

九仙山,位於東山島銅陵鎮北郊。九仙山之美,美在石刻。正是這些千姿百態的石刻,賦予了九仙山無窮的藝術魅力,為秀美的自然風景增加了深厚的人文內涵。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九仙山摩崖石刻
  • 地理位置東山島銅陵鎮北郊
  • 著名景點九仙山
  • 類型:石刻,
綜述,歷史回顧,價值,分布,中區:共2處,東區:共9處,西區:3處,南區:25處,

綜述

九仙山,位於東山島銅陵鎮北郊。雖海拔僅52米,但山勢險峻,大有“一夫當關”之勢,黃道周贊曰:
“……東赴如鵬,左舒右昂……是雖十仞,具千仞之勢矣。” 《詔安縣誌》載:“明,九仙山曾建銅山水寨欽依把總署”。《銅山志》載: “銅山水寨署,周圍五十丈。以衛官領兵守之。明嘉靖四十二年(1563)改設欽依把總一員,統領北自金石(本島地名)以接浯嶼(現屬龍海市),南自梅嶺(現屬詔安縣)以達廣東。遇汛期分哨四出,前哨鎮海(屬龍海縣),左哨陸鰲(現屬漳浦縣),右哨沙州,後哨鱟殼澳,各防險要。”因其是我國東南沿海歷代軍事要地,故又稱水寨大山,明朝與當時福寧的烽火、連江的小亭、泉州的浯嶼、興化的南日,並稱“閩海五大水寨”。現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和省政府1986年公布的首批省級名勝風景區主要景點。
九仙山摩崖石刻九仙山摩崖石刻

歷史回顧

九仙山,山勢挺拔,層陵疊起,曲徑迂迴,古榕如蓋,盤根錯節,鬚根如籬,風景優美。巔有巨砌疊,構成天然洞府,為東山十八勝景之最。循著九仙山南邊小道曲徑迂迴,扶蹬而上,昂首望去,迎面左側石壁上的“宦海恩波”四個楷書大字,嵌刻在懸崖巨石上,氣勢浩大,筆力遒勁,從容不迫,字徑高約2米,是明嘉靖五年(1526年)福建參政巡海道蔡潮到此巡視時題下的。其左是明朝嘉靖鎮東衛指揮陛大明欽差總督吳文“惠政碑”,記載著明嘉靖十五年(1536年)鎮東衛升欽眷差總督吳文(字朝器)防備倭寇入侵有功,銅山水寨官兵,在巨石中間,建“惠政碑”以紀其績。
九仙山摩崖石刻九仙山摩崖石刻
攀“石登雲梯”,過鯉魚石,天然岩洞“銅山石室”,便豁然眼前。石室,大石為蓋,可坐十餘人。洞內平坦,清幽明淨,通風清爽,冬暖夏涼。內刻有“蟾宮”二字,東面有《仙嶠記言》楷書石碑,高175厘米,寬70厘米,是明永曆六年(1652年)所立勒刻,記載當年鄭成功駐兵銅山的四十三位部將,樂捐白銀三百兩修建觀音堂(已毀)之事實。明萬曆三十六年(1608年),水師提督程朝京同參戎李楷先後三次督師至此山,贊之“萬玉林中仙子窟”,並題寫了“銅山石室”匾額和《視師三度駐銅山》律詩一首於石壁上。明萬曆四十八年(1620年)春,鎮寧知州段佰介部屬周光甫揮師北上,鐫刻韻律詩二首於石壁上。明萬曆年間東閣大學士林軒登台覽勝寫《游九仙岩》:“洞門六六鎖煙霞,碧水丹山第一家;深夜寒泉流出月,曉天清露滴松花。”明末武英殿大學士、鄉賢黃道周也撰寫了《銅山石室記》讚美水寨大山。

價值

東山島歷來為我國東南沿海軍事要地和歷史文化的寶庫。明朝戚繼光、水師提督施德政、程朝京、鄭成功等曾在此運籌帷幄,叱吒風雲,操練水師,踞島抗擊倭寇,出兵收復台灣。明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萬曆十年(1582年),戚繼光兩度率師屯兵銅山,修造戰船,操練水師,抗擊倭寇,指揮台設於此。山巔有一居高臨海的巨石水操台,石上鐫刻“瑤台仙嶠”四個大字,筆法雄渾敦厚,遒勁沉著。明萬曆三十六年(1608)水師提督施德政率師橫渡台灣海峽,征剿澎湖倭寇,凱旋而歸,在此酬謝將士,壯懷激烈,灑脫自如,恣意縱橫,寫下了豪情萬丈的《橫海歌》鐫刻於石上,“大國拓疆今最遙,九夷八蠻都來朝;沿海邊開幾萬里,東南地缺天吳驕。聖君御宇不忘危,欲我提師制島夷;水犀列營若棋布,樓船百丈擁熊羆……鯨鯢築京觀,軍容真壯哉!椎牛饗壯士,鐃吹喧天來。座中珠履歌橫海,酒酣爭比相如才;漫把昇平報天子,從今四海無氛埃。”全詩大氣磅礴,氣吞山河,把踏平海峽誓師還,從此四海昇平的自豪快感,表達得淋漓盡致。也因此才有筆掃千軍,筆化龍蛇,豪邁激盈的英雄氣概。詩書珠聯璧合,相得益彰,令人讚嘆不已!
九仙山摩崖石刻九仙山摩崖石刻
九仙山,還是天地會的重要活動地,天地會創始人僧道宗(萬五)曾隱居此山,自稱長林道宗。現仍保存完好還有多處珍貴的僧道宗遺存石刻“悟石飛來”、“視天門”、“仙道皈宗”、“障淨光純”、“石登雲梯”、“海天一色”、“燕泉”、“閉韻”、“源頭”。透過石刻,可以看出僧道宗用筆安詳從容,風神澹泊雍容大度,充滿個性的特點。至今九仙山仍留下20多處珍貴明、清時期的摩崖石刻和碑刻,成為東山島石刻文物最集中的地方。
時光回放,歷代文人墨客、官宦名流在此吟詩作賦,各顯其秀。現存石刻,既有真草隸篆,也有四體揉融;既有如斗大字,也有蠅頭小楷;既有古拙若痴者,也有龍飛鳳舞者;既有大家之手,也有石匠之作。把九仙山裝點得瑰麗多姿,莊嚴典雅,猶如一座石刻書法寶庫。對研究東山歷史,研究天地會、南少林在東山活動有著極為重要的史學價值,因而每年都吸引著國內外遊客,天地會學者、專家紛至沓來。九仙山之美,美在石刻。正是這些千姿百態的石刻,賦予了九仙山無窮的藝術魅力,為秀美的自然風景增加了深厚的人文內涵。

分布

中區:共2處

九仙山摩崖石刻
“尺五天”:豎字楷書,刻於主峰最高處,1955年建氣象站觀測台時被炸毀。現殘石尚存。
“峻極於天”:豎寫楷書,與“尺五天”石刻毗鄰,“峻”字和“極”字上端被建觀測台炸掉一段,余字尚存。
九仙山摩崖石刻九仙山摩崖石刻

東區:共9處

“甘泉”:豎寫楷書,位於靈鷲岩前面一泓清泉旁邊。
“傲雲”:豎寫楷書,位於“甘泉”不遠的小徑旁。
“說法台”:位於靈鷲岩前方的小山坡上,豎寫楷書,昔為僧道講經說法之地。
“無比鄒師崁台”:豎寫楷書,刻於一塊巨大的岩石之上,為唐開元年間僧鄒無比坐化之處。
“護界將軍”:豎寫楷書,位於九仙山東區入口處的路旁。
“回照池”:豎寫楷書,位於回照池之側,巨石之上。
“山高水長”:橫寫楷書,位於“回照池”石刻上端。
“雲梯”:位於東區沿公路的山上,豎寫楷書。
“山斗”:與“雲梯”石刻毗鄰,豎寫楷書。

西區:3處

“龍泉”:位於小龍池畔巨石之上,豎寫楷書。
“補陀”:橫寫楷書,位於普陀岩遺址之側的巨石上,巨石下有石洞,洞前有元代石雕戴冠觀音造像。
“補陀岩”:位於“補陀”石刻的洞裡,豎寫楷書,右邊刻有“元至元甲申年”(公元1284年)的年款和“伯貫”2字名款。

南區:25處

九仙山摩崖石刻
“明鏡”:豎寫楷書,位於從九仙山氣象站通彌勒洞的路旁,幾塊垛疊的巨石狀如鏡台。“明鏡”兩字刻於圓形巨石正中。
“寶林”:豎字繁體楷書,“寶林”字刻下面還有一組石刻小字,風化不清。
“大幹世界”:橫寫楷書,位於通彌勒洞路旁垛石之巔,為周紹熹所題。
“蓬萊第一”:位於彌勒洞附近,為明代庠生周楓所題。
“天然室”、“鄒師禪定”:位於彌勒洞側的石洞之上。石刻對面的摩崖上,有一壁多達上百字的字刻,隱約可見一些名字,但內容已看不清。
“雲路”:位於彌勒洞外。橫寫楷書,為李先開題。
“洞裡乾坤別,山中日月長”:位於彌勒洞內,分兩行豎寫楷書,為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